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设计院了?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3-14
虽然离开已经一年多了,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能选择匿名了。但是本人绝对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爱家爱老婆爱女儿。大部分内容也只是描述一些设计院的真实写照,籍以一叶知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请勿对号无座!

综合甲级设计院(下均简称综甲院)可谓是设计界的航母。下文分类剖析之,由于答主并不是十分清楚要写什么内容,所以只能随遇而安,随想随写,率性而为。

设计院

一、综甲院之人员结构

1、50后

50后大部分已经退休,还有极少数坐等退休,基本上可以说是退出了设计院的历史舞台,暂且不表。

设计院50后

2、60后

60后主要以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为主,辅以部分中专生,目前中层以上的领导也是以60后为主,仍然还有部分60后仍然老骥伏枥,奋战在设计一线,他们就是普通设计人员一生的缩影,几十年如一日。

60后绝对是设计院的既得利益者,所以对于设计院感情非常深,觉得天下最好的工作就是设计院,千金不换,所以他们的子女也秉承了接班的传统,有一部分进入了设计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使设计院保持相对稳定。60后的离职率非常低。

设计院60后

3、70后

70后主要以90年代的本科生为主,有极少量研究生,70后也逐渐在领导层中占有一席之地。70后在2000-2010年经历了一波离职潮之后,留在设计院的人员已经非常稳定,并且会逐步取代60后成为设计院的主要领导层,大江东去,洪流滚滚。

设计院70后

4、80后

80后主要以2000年以后毕业的学生为主,2006年之前本科生比例还能占据一半,之后逐渐下降,2010年之后几乎全是研究生,80后已经成为设计院的绝对设计主力,部分佼佼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进入初中级领导层。

但是国企设计院毕竟是论资排辈的地方,领导岗位有限,优秀人才太多,所以目前80后处在了35岁的档口,亟需转型,很多没有上去的人才纷纷另辟蹊径,离开设计院,谋求职业生涯的转型,大部分去了业主方,摇身一变成了设计院的业主。

所以目前设计院辞职的主力人群非80后莫属,很多人也都是带证离开,毕竟没上去领导层,设计院的那几百块证书补贴可以说是打发叫花子。你跟他要提高补贴,他跟你谈情怀。

5、90后

90后从2015年开始步入职场,成为设计部的生力军。初入职场,按理说应该埋头干活才对,可是设计院毕竟是一个需要熬资历的地方,所以毕业前三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就非常不错了。很多90后都熬不到三年结束,就主动递交了辞职报告。90后也意外地成了仅次于80后的辞职转型主力人群。

90后更遵从于自己的内心,更加早熟,接触的信息更加广泛,思想更加开放自由,综合各方面校招信息,目前设计院对于90后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了,简历的投递数量大幅度下降了,而且女生比例迅速提高,这是设计院领导不愿意看到的,设计院招人是进来干活的,而且前面的8年是绝对当成牲口用的。

80后其实都感觉和传统设计院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了,90后更是感觉难以融入设计院,不知道他们到底能在设计部门坚持多久?

设计院90后

二、综甲院之行业分析

1、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层面分析一下:

国内:

自2000年开始,国内各行业(包括房地产、交通、电力、市政、钢铁、建材、石化……等等)都在飞速发展,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所以无论是建筑设计院还是各类专业设计院均享受到了这轮热潮带来的红利。

从2010年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很多行业已经逐渐进入了饱和阶段,而设计作为行业建设的先行者,是最先感受到这种趋势。

国外:

国内相关产业纷纷向东南亚一带转移,廉价的劳动力让资本有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大约从2005年左右这些国家也开始进入了建设周期,从这个阶段开始,国内敏感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就开始大肆开拓了境外市场,从2005-2010年,这个周期内,先走出的这一批还是吃到不少肉了的。

行业分析

2、综合对比分析:

大约从2010年开始,相关行业的建设已经成熟,投产总量逐渐饱和,于是国内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和工程公司走出国门,抢占境外市场。

在2010-2015这个周期内设计院的总体项目还是不算少的,而且境外项目占的比重还是偏高的,但是项目的单体设计费是在逐步降低的。这也是设计人员感觉越来越累,但是钱却不见增加,反而还在下降,很多国企设计院为了控制成本,就开始逐步取消了各种福利类的隐形收入了。

2015年至今,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设计院的幸福感严重降低,一方面是项目减少和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心越来越累,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收入却越来越少。

作为设计主力的80后开始进入了职场35岁现象,身体也由于超过10年高强度的设计有些吃不消了,年龄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所以部分骨干,尤其是带证而又升迁无望的骨干就萌生去意了,对于设计院团队的稳定性建设冲击比较大。

而且现在已经进入2018年了,上述现象只会越来越突出了,设计院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从2015年开始,90后逐步进入设计院的职场,但是作为观念更新,家庭条件更优越的90后在设计院能否坚持得下去,这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从这两年多的情况来看,90后的离职率是偏高的。

三、综甲院之业务分析

1、设计业务:

在传统设计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很多专业设计院都开始尝试进入新的领域。在新领域,竞争非常残酷,而且综甲院在竞争中其实完全不占优势的。

原因如下:

综甲院的业务转型起步较晚,新的业务领域已经群狼集聚,而且做得非常好,自己这头老虎要想去抢点肉吃还真的很难。

综甲院机构庞杂,养的人多,所以设计费的报价均偏高,价格上对于中小型设计院甚至私人设计公司来说,毫无竞争力可言。

综甲院的技术并没有它的名头那么强(当然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除外),一线的设计骨干流失,一线设计人员的水平相对较弱了。

综甲院的设计业务板块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要求多,给钱少;任务多,给钱少;任务多,质量低;给钱少,质量低;质量低,给钱少。

设计院

2、EPC业务:

国内设计院转型EPC最早,比较成功的应该是化工行业,随着设计业务的萎缩,各个行业的设计院也开始转向EPC总包领域。接下来就是分析一下设计院做EPC总包的情况。

优势:可以从设计方案上对于项目进行优化,降低造价。

劣势

(1)经验不足,对于项目全过程很难把控;

(2)投资风险。设计院作为轻资产行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从项目投资上来说,设计院投标的时候仍然尽量杀低价中标,而没有顾及市场风险,比如市场涨价的风险,EPC总额高。

(3)项目安全风险,很多时候可能一个项目出现安全事故,就会让设计院很难翻身了。

四、综甲院之逃出围城

那么想要逃出围城的特定群体有哪些呢?

如果按照年龄来区分的话,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想要逃出围城的群体年龄主要还是以80和90后(26-38岁之间)为主,这个年龄跨度有12岁之多,具体情况也会差异很大,所以还是需要进行细分。

80-85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比例一个约为1:1,本科生还稍微多一点,本科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5年-10年之间;研究生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12-7年之间。技术上几乎没有再提升的空间,职位上如果还没有进一步的话,离职比例相对较高。

逃出围城

86-88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他们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6-4年之间,刚过而立之年,技术上日趋成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这个年龄段可以说是逃出围城的最佳时机。但是正因为如此,该年龄段的人群反而显得犹豫不决了,到底是留下来观望,还是果断寻找其他的出路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离职比例感觉还一般。

89-92年之间出生的,此年龄段进入综甲院的全是研究生,他们至今的工作年限一般在3-1年之间,他们应该是完全不喜欢设计院的工作,不能适应设计院的工作氛围,抑或是对于设计院前景的担忧,由于介入不深,所以这个时间段离开可以说是及时止损的状态,转行也相对容易。离职比例相对较高,几乎跟80-85持平。

五、设计人员路在何方?

“不靠谱”的转型之路

1、考证

各种类型的注册证,虽然目前证书的行情也不容乐观,但是也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2、建立人脉关系

一定的人脉关系,能接点私活做做,可能收获不多,但是一个月能够有3-5千的收入。

3、一技之长

一技之长,比如绘画、棋类、乐器……什么的,现在外面眼花缭乱的各种培训班,你就算去兼个职,花不了多少时间,一个月也能赚个几千块吧。

接下来我再说说设计院的正常转型之路。

1、甲方

甲方大概包括有房地产开发商、政府旗下的各类投资集团、各大央企国企……反正只要能够投钱的主儿都行,只要你是甲方粑粑了,会有人来求你的,甚至包括你的前设计院的领导。

2、设备商,各类设备制造商

很多设备商、制造商其实有钱,所以也在到处投项目,甚至也开设自己的设计院,综甲院过去的人,还是很受欢迎的。

3、公务员

公务员,学而优则仕,其实公务员工作稳定,福利也好。

4、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给自己打工,再累都值得的。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以后会越来越越苦。设计院的城堡之外并非天堂,但也绝非地狱,仅仅是别样的风景而已。每个综甲院都有自己的江湖,也都有自己的传奇,而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不是么?

想起了昨晚一个朋友说的一段话:“央企国企设计院应该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在综甲院其实沉淀了一大批人才,在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的今天,其实应该让部分人才流入社会,为民企所用。”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