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就《展望》中的分析研判和相关话题,分享了他对于未来能源发展的理解。
戴思攀指出:“充足的能源供应加上能源效率的不断提升,将会使不同能源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世界学会‘利用较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能源结构多元化将会达到极致,从而满足能源需求。”
此外戴思攀表示,不同能源、相同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使能源价格被一定程度的压低,因此未来中国将成为能源竞争的最大受益者。
BP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
全球石油行业仍将持续发展
《展望》预测,到2040年,全球石油的日均消费量将达到1.05亿桶/日,比2016年增加11.7%。不过在21世纪30年代中后期,石油的消费量会出现增长停滞。
在未来20年内,石油作为交通的主要能源地位仍无法被替代。《展望》预计,有55%的石油将被用作交通能源。与此同时,石油作为化工用途其消费量也将增加,总体而言,全球石油产业将持续发展。
此外,全球的炼油行业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展望》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液体燃料的需求增长,天然气凝析液、生物燃料的持续增长。
在渐进转型情景下,液体燃料供给增加约1100万桶/日,其中仅300万桶/日是需要从原油或凝析油经过炼化而来的,其余需求由天然气凝析液(600万桶/日)和生物燃料与其他液体燃料(300万桶/日)满足。
成品油需求逐步进入平台区和非炼化液体燃料供应的持续稳定增长共同作用,导致炼厂加工量在2030年中期达峰。
接下来五年左右已经在计划中或在建的新增炼油项目已经足够满足上述全部新增需求,意味着此后不需要新的净增炼油产能。
天然气:迎来黄金发展期
尽管人类对石油消费的增速有所减缓,但未来20年,天然气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展望》预测,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5020亿立方英尺/日,比2016年上涨46.78%。
《展望》指出,天然气产业发展强劲主要有3大动力:亚洲、非洲的工业化和电力需求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煤改气”转型,低成本天然气可获得性的增加(北美和中东)。
展望期间,全球液化天然气供给增加一倍以上,其中约40%的增长发生在接下来五年以内。全球液化天然气供给的持续增长极大提升了天然气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获得性,到2020年代初期,液化天然气总量将超过跨区域管道天然气运输。
在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天然气需求增长是由工业和电力行业增长主导的。
在渐进转型情景下,持续工业化和煤改气使得天然气比例上升,使得工业行业包括非燃烧用途的天然气使用量增长(700亿立方英尺/日)。
LNG也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领域。《展望》预测,在本世纪20年代,LNG运输将超过管道运输,成为天然气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中,美国和卡塔尔将成为主要LNG出口国,其他LNG重要出口地区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西非及东非。
展望预测,204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600亿立方英尺/日,是2016年的3倍。《展望》还预测:中国2040年页岩气的产量将达到220亿立方英尺/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
中国的能源转型
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下,中国的能源需求预计平均每年仅增长1.5%,少于他在过去20年间增长率的1/4。中国的能源结构也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到2040年,全球能源结构将呈现最为多元化的态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非化石燃料各占1/4。
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电能一起占远至2040年的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的80%,可再生能源将接替石油成为中国第二大能源来源。
不仅是中国,新能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崛起。
风能和太阳能竞争力的上升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强劲增长成为可能。在预测的情景下,到2020年代中期补贴会逐渐退出,随着碳价的逐步上升和低碳转型政策的持续支持,可再生能源逐渐能与其他能源进行竞争。
随着中国和随后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接替欧盟成为主要增长主力,可再生能源大范围扩张。
中国是增长的最大来源,将从2016年的3%攀升至2040年的18%,年均增长9.5%,届时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的31%。新增的可再生能源总量已超过整个经合组织。
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快速增长正在导致有史以来最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充足而多元的能源供给将会形成富有挑战的市场。不要被近来坚挺的石油价格所迷惑:依靠对效率、可靠性和资本约束的关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持续增长的碳排放
《展望》预测,碳排放2026年达峰碳排放于2026年达到峰值。
能源使用导致碳排放在展望期大部分时间内仍会增长,到2040年约增长10%。这一增长速度远低于过去的25年(排放量增长55%)。
即便如此,所预测的增长速度依然远高于实现巴黎气候目标所要求的增长速度,无法实现目标中的碳排放下降幅度。这意味着与渐进转型情景下的应对不同,我们需要采取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措施。
“我们需脱离过去, 实现决定性的突破。”BP集团首席执行官戴德立总结道。“在BP,我们仍认为必须将碳定价作为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它能激励各方发挥作用,诸如更有效利用能源的消费者以及提供更多低碳能源的生产者。”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