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商务部和发改委宣布放开外国投资者投资加油站的股比限制,这标志着石油下游环节将完全放开。有业内人士认为,加油站环节的放开将刺激我国石油行业下游“换血”,或将爆发一场行业争夺战。
然而外媒另一则消息显示,外资石油公司全面开疆拓土已瞄准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对中国市场而言,被裹挟混战的或许不止石油公司。
“三桶油”、民企、外资积极抢市场
商务部和发改委6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本次负面清单取消了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条款。这被业内解读为国外石油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的机遇。
事实上,自2014年国际油价下跌,零售环节成为石油产业链中利润丰厚稳定的保障,无论外企、民资还是“三桶油”,都在积极抢占加油站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国内加油站数量约10万座,中石油、中石化占据了五成市场份额,目前落后的中海油在这几年也在加速布局。
2017 年国内企业加油站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7年我国加油站品牌力指数排名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国品牌力指数研究院
近日,中海油销售江苏有限公司与江苏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签署 《加油站合作经营管理合同》,中油泰富将旗下9座加油站纳入中国海油特许经营加油站,这一数量已经接近在国内拥有加油站数量最多的中石化的特许经营店数量。这一动作也标志着中海油销售公司正式面向社会开展中国海油加油站特许经营。
据了解,中海油提出了2020年加油站数量达到2000座的目标。严格控制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和弥补销售短板将是中海油“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发展下游零售业是中海油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之一。
这些年,中外合资加油站,比如壳牌、美孚、道达尔、BP等,国人早已不陌生。从加油站数量看,目前品牌最大的是壳牌,紧随其后的是艾克森美孚和BP。
今年1月初,BP与东明石化宣布签署合资公司协议,双方将在山东、河南以及河北开展高端品牌成品油零售和便利店业务。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合资公司于2018年开始运营,并计划在10年内将加油站网络发展至500家。BP在中国的加油站布局非常集中,主要在广东省、浙江省,目前在业加油站数量有500余座,其中80%以上分布在广东地区。
有资讯分析师表示,中国日趋开放且需求潜力巨大的成品油市场,越来越吸引外资的关注,目前BP和壳牌两大石油巨头已经成立独资公司,预计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成立独资公司。
随着中海油、民企和外资企业的发力,中石化、中石油对加油站的垄断地位愈发不稳固,也会千方百计地在加油站业务上扩张,一场加油站行业的争夺战不可避免。
石油外企全面布局“充电业务”
外媒近期报道,BP已经签署了购买电动汽车充电业务Chargemaster的协议。Chargemaster为英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成立于2008年,拥有超过6500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公共网络,并设计、制造、销售和维护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事实上,在今年更早时候,BP已经投资了两家快充业务公司,一家是美国新能源汽车移动快速充电系统制造商FreeWire技术公司,投资500万美元;另一家是以色列超快速充电电池公司StoreDot,投资2000万美元。
从BP今年以来的投资思路看,作为英国石油老大的它已全面瞄准新能源市场,而且避开大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续航问题,直击目前电动汽车的痛点“快速充电”。BP Chargemaster的主要目标也是推出超快速充电基础设施。这包括“快速充电器”,能够在10分钟内为车辆提供100英里的行驶里程。BP补充说,英国司机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内看到加油站前座的充电器。
这样的布局是基于BP对电动汽车市场的预估,该公司认为,到2040年,英国道路将有1200万辆,高于2017年的约135000辆。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Tufan Erginbilgic 表示:“超高速充电是BP电气化战略的核心……无论我们的客户开什么车,我们都致力于成为客户首选的燃料供应商。”
不止BP,作为能源提供商的外资石油巨头们纷纷盯上充电站。壳牌公司与由宝马、戴姆勒、福特及大众组成的合资公司IONITY签署合作协议,将于2019年在欧洲80条高速公路上部署快速充电站。这些充电站主打“快充”,时间很短,下车喝杯咖啡就能完成。
有着电动汽车生产和需求最广阔市场的中国,目前不少人对充电桩的认知却仅停留在“基建设施”阶段。市面上可见的大部分充电桩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安装,民营企业虽有介入,但还未成气候。这与加油站市场倒颇有几分相似。
倘若BP、壳牌等在欧洲市场尝试“加油站+充电桩”模式成功,可以在加油站提供有价格优势的“10分钟快充服务”,那么仅需将这一模式复制到中国,便能一炮而红。既通过这项“增值服务”抢了加油站市场,又在新能源领域占了先机。对于一直希望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中国企业来说,着实是个强大对手。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