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一个令石油之城大庆的290万人兴奋的消息传来了。
7月7日,在位于黑龙江大庆市的大庆石化炼油厂,一直备受瞩目的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举行了启动仪式,这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在中国石油的带领下,振兴中国的石油老区已不再只是口号和梦想,而是即将成为现实。
中国石油带领油城大庆焕发新生
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于2018年3月19日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3月28日黑龙江省发改委核准,4月27日中国石油批复可研,4月28日省环保厅批复环评,6月28日中国石油批复基础设计。
(图片说明:7月7日,中国石油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与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会谈,双方就密切企地合作,弘扬石油精神,实现央地融合新发展,加快推进“油头化尾”项目建设深入交换了意见。)
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44.47亿元,主要包括新建9万吨/年MTBE、22万吨/年烷基化、120万吨/年连续重整、200万吨/年催化裂化、60万吨/年气体分馏、50万吨/年汽油脱硫、两套2万吨/年硫磺回收等9套装置,改造350万吨/年常减压、120万吨/年加氢裂化、12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3套装置。
其中,MTBE和烷基化装置计划于今年8月份建成、10月份投产;加氢裂化改造将与今年装置大检修同步完成;重整装置计划于2019年建成投产。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等装置,计划于2020年8月30日前建成中交,10月30日实现开车投入运行。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税收30亿元。
项目建成后,大庆石化将真正形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对于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优化炼油产品结构、增产乙烯裂解原料、提升盈利能力、推进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加快构筑“油头化尾”产业格局、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优化中国石油东北地区石化产业布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项目建成后,大庆石化每年可提供18万吨丙烯、26万吨液态烃、22万吨甲苯和28万吨二甲苯等基础化工原料,并进一步扩大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ABS和顺丁橡胶的产能优势,助力于做大地方石化产业链,提高黑龙江炼化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中国石油炼化项目大手笔频频
事实上,大庆石化升级只是中国石油近日众多大炼化大项目中的一个。在辽宁、河北等省份,中国石油也有炼化方面的大动作出现。
在大庆石化“油头化尾”项目启动之前的6月底,中国石油炼化业务今年最重要的两大升级改造项目——辽阳石化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和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先后实现中交,并将于今年9月底投产。
我们先来分别了解一下这两个项目:
辽阳石化俄油加工优化改造项目
总投资:52.65亿元;占地:51.3公顷;新建装置:10套;改扩建装置:6套;中交日期:2018年6月29日;计划投产日期:9月底
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
总投资:超过310亿元;主体及配套工程投:超过150亿元;中交日期:2018年6月30日;计划投产日期:2018年10月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炼化产业产能过剩压力凸显。国内大部分炼化企业都存在着不能满负荷加工、“都吃不饱”的问题,平均负荷只有75%左右,高的不到90%,低的只有60%多一点。再加上今年原油价格回暖,部分地炼企业效益下滑,个别已经进入停工检修状态。
在此情况下,中国石油炼化业务为何还在大手笔改扩建呢?
其实这是中国石油早在去年就进行的布局,今年开始大幅度实施的体现而已。
去年11月,中国石油召开董事长办公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规划》,有关炼化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四项议案。
其中强调,要将炼化业务转型升级与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对国内外、上下游、新老厂、炼销、区域、企地等进行统筹,提高炼化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石油也加快了炼化业务的重新布局,重点规划了五个项目。其中就有去年已经投产的云南石化炼油项目,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开工建设项目。另外,中俄东方石化(天津)1600万吨/年炼油项目、中委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重油加工工程也进入了规划阶段。
此外,中石油还对已有的炼化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其中将广东石化打造成世界级劣质重油加工基地,同时兼顾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而已经实现中交的辽阳石化优化项目和刚刚启动的大庆石化“油头化尾”项目也是其中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
振兴石油老省:黑龙江、辽宁、河北
就目前已经启动和即将完工的三大项目来看,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启动,标志着黑龙江“油头化尾”转型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伴随着大庆油田开发而发展,“油头化尾”战略布局对大庆地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石油和黑龙江省委均表示把大庆石化这一工程建成企地合作的效益工程、示范工程。
而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费180亿元、利润35亿元以上,可提供170万吨航空煤油、290万吨国VI汽油、365万吨国VI柴油的高清能源供应,总污染物排放在现有500万吨基础上下降一半,出产的航煤先锋油还将通过管道直供北京新机场。
该项目是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河北省经济转型的重点工程,是保障北京及雄安新区清洁能源供应及大气改善的“绿色能源基地”和拉动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先后列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也是中国石油“十三五”期间确定的唯一炼油扩能项目。
在炼化企业集聚的辽宁地区,不能满负荷加工,集体“吃不饱”的问题由来已久,如何实现企业长效发展?中国石油正是瞄准了辽阳石化加工俄罗斯原油的经验,决定对辽阳石油进行优化改造,利用俄罗斯原油进行深加工。
辽阳石化俄油加工优化改造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大幅提高辽阳石化的原油加工创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据测算,届时每年可少产石油焦30余万吨,年产汽油260万吨、柴油330万吨,柴汽比降至1.27,并可通过增产航煤降低到1.06,同时增产芳烃产品57万吨。
按照中国石油集团2016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测算,每年可增加利润21亿元,增加税收10亿元。该项目是国家石化产业发展布局和辽宁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被列入中国石油炼化业务“两建一改”总体布局,写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举措的意见》,也是辽阳市全面建设产值超千亿元的芳烃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
中国炼化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大手笔频频,不仅为多个地区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预示着,国内炼化行业格局或将重塑。
仔细分析这些项目,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一、调整炼化产业布局是大势所趋
中国石油下属炼化企业共有25家,炼油年加工能力1.95亿吨,占全国总加工能力的25%,位居中国石化之后。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石油炼化企业主要产能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无论是北油南送还是西油东输,由于运距较长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竞争力减弱。
同时近些年地炼及民营炼厂的崛起,依靠价格优势抢占了原来中国石油的固有市场,这就逼迫中国石油不得不考虑重新布局问题。因此华北石化炼油千万吨级升级改造,也是应对地炼冲击和新建民企炼厂的竞争需求,这是先行一步占领市场的高明之处。
此前的中国石油四川石化、云南石化的投产运行,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调整产业布局的影子。
而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调整战略布局。中国石化计划“十三五期间”投资2000亿元,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目前茂湛一体化项目正在快速进行中。中海油惠州炼化基地也将形成世界级产业规模。
由此可见,调整战略布局,抢滩登陆市场高地,不仅是中国石油在为之,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也在积极行动。当然了,民营炼厂如大连恒力、浙江炼化等也不甘人后,积极行动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二、规模化、一体化、智能化成为炼化行业主流
中国石油这次连续在炼化业务出手大动作,以大庆石化为例,如果仔细解析我们还从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油头化尾”,以炼油为龙头开始,辐射化工产业,实际上就是在完成提升炼油加工能力规模化的同时,实施炼油化工一体化战略。这个战略也是在前几年低油价下被逼出来的。
连续多年的低油价下,单纯的炼油企业大都亏损惨重,但已经实施一体化的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炼油亏损化工补,炼油产品亏损而化工产品盈利,缺处有补,生存有道。
再加上新建企业采用了相对先进的dcs自动控制等智能技术等,规模化后,企业加工成本、人工成本都相对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其效益自然显现。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产能规模化、炼油化工一体化和智能化是炼油企业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全球炼油行业的共识。否则,单打一的产品结构,经不起市场的风吹雨打,必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三、中小炼化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在国家对炼化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面对动辄新建都在千万吨级以上民营炼厂的崛起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大型国企的转型升级,中小炼厂今后生存的环境越来越艰难。
这一方面是中小炼厂自身加工能力小,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无法和大型炼化企业匹敌;另一方面国家对油品质量升级要求越来越严,给中小炼厂带来了产品升级的成本压力;同时严格的环保要求也给中小炼厂套上了“紧箍咒”,稍有不慎,就有罚款甚至停业整顿和关门的危险。
要想在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中小型炼厂必须打铁自身硬,炼好内功,才能抵御外部竞争的风浪,才能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中顺利过关。
目前的炼化行业,正处于产能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这对于众多炼化企业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今后的炼化行业。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