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大幕拉开。据了解,自上世纪末以来,中非石化产业合作已取得丰硕成果。从中国石化国际合作部获悉,作为国内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走出去”,发挥一体化优势,与非洲26个国家相继开展了油气资源投资、工程技术服务、原油贸易等合作,成效显著,通过与非洲国家合作,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重点实施好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八大行动”。
中非的友好合作
油气资源的投资
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在苏丹、埃及、安哥拉、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加蓬和喀麦隆等7个非洲国家开展油气资源投资,拥有14个勘探开发项目;2017年权益油气产量达1600多万吨,已初步形成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等三个规模性海外石油生产区。
原油及成品油贸易
1997年以来,中国石化相继与安哥拉、刚果、埃及、尼日利亚、利比亚等多个非洲国家石油公司建立贸易合作关系,成为非洲原油贸易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同时,非洲地区成为中国石化原油资源第二大来源地。
非洲是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服务走出去重点区域。早在1996年,中原油田就进入苏丹石油市场,目前中国石化在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等国初步形成规模化优势,成为国家石油工程重点市场。截至2018年7月底,中国石化在非洲执行112个石油工程服务项目,涉及国家有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加纳、加蓬、苏丹等12个国家。
中国石化在非洲长期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积极与非洲国家携手为社会创造财富,不仅注重自身发展,更加注重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目前,中国石化在非洲当地员工5344人,当地化比例为56.58%。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在非洲各类项目中累计缴纳所得税近百亿美元,加上其他税费合计超过140亿美元。
向非洲各国伸出援助之手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石化在非洲累计捐赠金额6000多万美元,捐赠目的国主要为尼日利亚、安哥拉、埃及、加蓬、阿尔及利亚等国。中国石化通过成立公益基金会,帮助生活困难群体及个人提高知识技能,改善当地社区的教育状况、医疗卫生条件及生活环境,促进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埃及中萨钻井公司,中国石化先后为埃方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740人次,当地用工总量达3500多人,累计交纳税费2600多万美元。
动态的黑色音符
非洲石油分布
非洲是中石油海外创业的主要合作区之一,见证了中非石油合作的丰硕成果。自1995年以来,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中国石化企业的大力支持下,30多个非洲国家的石化工业得到发展,其中不少国家藉此建立起了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中国石油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首次与非洲开展石油领域合作以来,中国石油在非洲20多个国家建立起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石油工业体系,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肯定。
推动能源独立,建立石油工业
1.中国石油进驻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
2007年,中国石油进驻被称为非洲“死亡之心”的乍得,助力当地开启油气建设征程。面对恶劣条件,中国石油迎难而上,短短四年半之后,便实现项目按期投产,建成100万吨油田,310公里输油管道和炼油能力年100万吨的炼油厂,体现了“国际标准、中国速度”。中油国际(乍得)上游项目公司总裁聂昌谋回忆,乍得总统代比在项目投产时表示,是中国朋友帮助乍得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
2011年6月29日,对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的乍得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该国第一个炼油化工项目——恩贾梅纳炼油厂成功投产。在投产庆典仪式上,乍得总统代比表示:“今天对于乍得人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们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
恩贾梅纳炼油厂被当地人骄傲地称为“乍得能源独立的标志”。之前乍得成品油全部依靠进口,价格昂贵。恩贾梅纳炼油厂的投产让乍得人民买得到本土炼制的成品油,也让乍得向工业化国家迈进。
在乍得,中非石油合作为当地青年打造“石化人才孵化器”。2013年,乍得炼油厂项目与乍得MAO大学合作,捐资将其化工系整体搬迁至炼油厂厂区,在教学、实习、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乍得炼油厂项目还主动联络当地石油石化高等院校,为当地青年提供70余个实习岗位。今年,乍得上游项目与乍得高教部合作,计划5年内每年从全国选拔10名优秀高中生前往中国,进行石油专业知识的学习。
中国石油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当地民生:建学校、打水井、建诊所。与乍得当地基金会展开共建合作,改善当地医疗、教育、妇女及儿童生活状况;举办“大手拉小手”活动,组织当地员工及子女联欢;与当地学生举行足球友谊赛……中非石油合作不仅是经济的合作,更是民心沟通的桥梁。
乍得的故事,只是中非石油合作的一个缩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石油在项目建设期间积极推动人才本地化工作,提高当地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扩展到35个国家。截至去年底,海外油气产量当量89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300万吨。
2.中石油与原油储量大国阿尔及利亚
目前阿尔及利亚在非洲的原油储量和产量都排名第三位。实际上除了石油,它还是非洲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国。油气收入占阿尔及利亚GDP的大约25%、出口收入的95%以上。
阿尔及利亚天然气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第十一大探明天然气储量和第三大技术上可采收页岩气资源。
中国与阿尔及利亚也有一些石油合作,早在2003年,中石油与阿国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一系列协议,在该国阿达尔地区开展阿德拉上下游一体化项目。项目带动了阿尔及利亚南部四省的基础设施及基础工业建设。中海油在近几年也参与了阿尔及利亚HBR区块开发,截至2016年,发现了多个大中型轻质油田,成为资源国近15年来对外合作的最大勘探发现。
3.从零开始的尼日尔石油行业
在尼日尔,中国石油3年内就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年产百万吨原油的生产基地、462公里输油管道和一座现代化炼油厂。2011年11月,阿加德姆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竣工,标志着尼日尔从此步入产油国行列。
中油国际(尼日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翟光华曾说,这个国家的石油体系是从零开始由我们中石油建立的。每年中石油创造的GDP占他们全国GDP的12%左右。
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炼油厂采取“一师一徒”的方法,每名尼方员工都有固定的中方师傅对其进行生产技术和操作培训,为员工本地化奠定基础。据统计,中国石油驻尼各公司累计直接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先后选派尼方员工和石油部官员近200人赴中国及其他国家进行专业学习。
4.苏丹从原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在苏丹,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的大型油田以及炼油厂、化工厂、油气管道等配套设施,使苏丹从原油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而在西方国家眼里,苏丹仍是一个从商禁区。上月,在由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及和平基金会所评选的2007年失败国家指数的报告中,苏丹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伊拉克。
苏丹财政和国民经济部部长AhmedMagzoub说,中国在苏丹石油产业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60亿美元,在工业和农业上非石油类的直接投资达到3亿美元。中国是苏丹最大的境外投资国。
为非洲提供‘’能消费得起的能源”,最典型的项目莫过于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这个项目集上游的勘探开发和下游的炼油加工,外加一条从南部油田到东北部苏丹港全长1370公里的原油管道,一举使苏丹从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净出口国,并且实现了石油工业上、下游的一体化,而不仅仅只停留在原油出口。石油工业的大发展,也使人口只有三千多万的苏丹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这几年的GDP增长都超过了6%。
中石油在苏丹的石油项目,因此也成为新时期中非合作项目典范中的典范。苏丹石油工业的成功,也成为中石油进军其他非洲石油国家的名片。
工业化是中非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也是非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企业支持下,不少非洲国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绿色发展
“中非合作绝不以牺牲非洲生态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在中非“十大合作计划”中,“绿色发展合作计划”承诺中方将支持非洲增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
尼日尔津德尔地区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中国石油尼日尔公司从2011年开始,在该地区实施长期植树造林计划。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植树10多万棵,存活率高达80%。
中乍合资建设的恩贾梅纳炼油厂管线上,在两公里线段间常有象群出没。为避免妨碍大象正常生活,施工阶段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专门召开论证会,采取短平快施工法,每天在大象早晚两次喝水间隔段内铺设管道并完成细土回填。
中非石油务实合作的故事还有很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召开,将为中非在能源资源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注入动力。
中非握手,承载的是中非26亿人民的梦想
中国石化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始于1996年,目前已经与26个国家开展合作,成效显著。
中国石化企业在非发展有几个突出特色:
合作共赢,努力帮助资源国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造福当地人民;
一体化,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加工、工程技术服务和进出口贸易等协调配套发展;
本地化,促当地就业,培育本土化人才;
中国速度,一些西方公司需要四五年完成的项目,中国企业一两年内即可完成;
比较优势,中国企业相对其他国际公司具有综合实力、精神文化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中非双方的握手,承载的是中非26亿人民的梦想和福祉,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而石化产业合作作为重头戏,将以峰会为契机,进入深化发展阶段。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