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问题严峻 水资源开发“三条红线”管住什么

文章来源:谷腾环保网 发布时间:2011-02-23

春节前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大兴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号召,也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聚焦“三农”问题后,首次将主题指向一个专业领域,这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首个水利综合性的纲领性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三大突出问题。实现在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约束下,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合理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期盼。

水,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进入新世纪,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水的问题愈演愈烈。全球洪旱灾害频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将比石油更昂贵,很多战争都会因争夺水资源而引发”——现在看来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受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之苦的民族,也是一个有着丰富治水思想和治水经验的民族,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提出兴水之利,除水之害。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达400多亿立方米左右,有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水资源面临严峻形势不相适应的是,水资源开发过度、利用粗放、污染严重等问题相当突出,全国单方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4-6倍,水功能区达标率仅有42.9%。

纵观历史,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愈加凸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既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也是我国将要长期面临的基本国情。

水的问题,关系到万物的生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稳定。解决好水的问题,就是解决好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新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对水的重要性、基础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进行的高度概括。

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不仅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要彻底扭转这种局面,亟须在水资源管理上寻求新突破——必须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

为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利行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保证“三条红线”守得住,管起来。

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关键是要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真正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落到实处,保证“三条红线”“硬”起来。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