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中国化工行业信息化建设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流程工业》2004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3-01-09
化工行业是一个流程型行业,其核心业务过程是围绕原油加工生产增值过程而展开的.它的产品既要以新取胜,又要以质取胜;既要以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

化工行业是一个流程型行业,其核心业务过程是围绕原油加工生产增值过程而展开的。它的产品既要以新取胜,又要以质取胜;既要以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又要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因此,化工行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较之其他行业显得更为迫切。

企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的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虽说做出顺应潮流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走上信息化之路,中国的化工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同时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强企业运作控制,建成现代企业的过程。

综合分析,企业信息化包含了综合集成、信息共享与智能决策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信息化建设包含内、外两个部分:企业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内部信息化是基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管理信息(MIS)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 II)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等,“外部信息化”是相对企业自身而言,要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电子商务(EC)等。

化工行业特点

1. 资源问题

化工行业依赖的资源主要是矿产、水和石油。而这三种主要资源在我国都严重的不足。所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企业也首当其冲将资源问题摆在第一课题。

2. 技术依赖

我国正在由“化工大国”向“化工强国”迈进,我国化工发展战略也在以化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化工进行技术改造。目前新产品、新技术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化工发展的最大瓶颈。

3. 连续过程生产

化工行业为典型的连续过程大生产模式,原料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车间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对反应装置、仪表、设备状况要求很高,在不进行项目技术改造的前提下,生产过程中节约能耗难有大的突破。由于生产的周期相对较长,产品的价格受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4. 生产流程特殊化

化工行业通过能源、设备和其他资源来混合或分离、萃取、化合各种成分,并引起化学反应,所以每个工序上都可能要求输入某些新的成分或资源(原材料、催化、人工、机器设备、能源等),并生产多项产出物。

5. 设备专业化

化工行业存储设备多为罐、箱、柜、桶等,而且多数存储的数量可以通过传感器进行计量。生产设备是一条固定的生产线,维护特别重要,不能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就全线停产,损失严重。当供需变化时,只能靠调整工艺流程参数维持生产,不能中断。

化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工产品的处理过程中严格的产品批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要保持一致性,化工企业人员以及客户往往都需要准确地了解每一车皮货物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企业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准确及时的沟通,例如生产计划人员在排定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与物流管理人员沟通,领导层必须及时地得到反馈的信息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化工企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企业信息化投入少,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以及网络安全意识比较差等问题。我国特大型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只占当年营业收入的0.08%,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0.2%,大型企业分别是0.15%和0.66%。而国外大型企业信息化的投入比例则高达8%到10%。

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较过去有了一定的进展,信息化工程投入力度有所加强,化工信息机构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成效等指标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但是在企业信息编码规范、网络安全意识等方面均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更是相差甚远。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搞的比较好的企业,也主要是财务实现了电算化,产品开发、生产实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其中只有很少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管理、经营信息化并能从中受益,而能与外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者,更可谓凤毛麟角。我国化工行业信息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表面形式上。另外,从为化工行业信息化服务的专职信息机构及从业人员看,由于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不够坚牢,需求不够旺盛,再加上本身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等原因,也影响着化工行业信息化进程。

将信息化进行到底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变革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应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不仅要求企业的领导在此过程中做出一系列正确的选择,同时要求实施的团队和外部的信息技术集成商相互配合,高质量地完成好每一阶段的工作,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三步走

首先,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可借助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对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连接,实现对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

其次,是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CRM),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迅速反应与竞争优势。

第三,建立电子商业社区。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通过互联网,在同业及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

专家预测,企业信息门户将成为行业信息化的亮点,企业信息门户的基本特点是:它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能够让用户从单一的入口访问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中其所需要的信息。这一技术的出现,无疑将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化和应用。

不能“贪大求洋”

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以解决企业自身存在问题为目标,而不是看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花的钱是否足够多。对比国外先进化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在大量基础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C系统构架在ERP系统之上,ERP构架在CIMS之上,CIMS构架在DCS之上。尽管国内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绝大部分都是在原来信息化水平极低的条件下做起,但目前很多大型化工生产装置采用的DCS系统,为逐步实现管控一体化、建成CIMS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资源共享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而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规章制度不完善是我国化工企业信息化的顽疾。有的企业已经开发了企业内部网(Intranet),建立了Internet网站,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将企业上网工程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融合起来,如何搞好总体规划设计,组织工程实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软硬兼施”

国外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比例基本上是“三七开”:30%为硬件、网络环境,70%为应用开发、系统维护;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2002年的硬件投入占总体的90%,如今下降为76%。软件投入比例的上升要求企业内部搞信息化的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前,企业的情报部门比较清闲,集中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如今,情报图书部门已经纷纷更名为“信息中心”,就更应该配置些精兵强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显得愈发重要。尤其应该加强计算机应用培训而不是技术培训。化工行业信息化人才资源相对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积聚(上接17页)了一些人才;企业员工家庭拥有电脑台数甚至超过了企业,这说明员工具有一定的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人是第一位的。企业信息化的过程必然会侵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你要把他掌握的信息共享出来,就是要剥夺他的一部分权利,他就会有危机感。只有通过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各级部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达成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模式之间的冲撞。众多企业虽然非常向往信息化管理,但种种困惑和“畏惧”阻碍了他们的脚步;其实这大可不必,已经有很多人吃了螃蟹,而且说它是美味;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食用方法得当。

相关名词英文全称

ERP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

CRM(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CM(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C(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