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报告,2008年10月份,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继续下滑,尤以化工行业最为严重。当月石化行业总产值增长18.5%,增速比上月减缓6.6个百分点,为2008年以来新低。其中化工行业增幅仅为14.8%,比上月大幅回落10.3个百分点。预计2009~2010年,中国的石化、化工行业将步入调整期。
生产和出口双双下挫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出口需求的影响比预期的要大。据广州进出口的年度统计,2008年以来业务合同总价值比上年下降17.5%,这是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主要表现在家用器具和电子产品、消费产品和衣服。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等国家消费能力下降,我国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中小制造业经营形势严峻,面临关停或减产。统计显示,我国2008年上半年倒闭企业6.7万家,产值同比下降15%。在此背景下,石油石化下游制品行业开工率大幅降低,由85%下降到55%左右。
受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的影响,目前全球石化行业价格急剧下挫,市场持续低迷,特别是聚烯烃行业跌入几年来的最低谷。纵观全球,聚烯烃价格都处于暴跌之中,韩国、中东、日本、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生产商,从8月份起聚烯烃报价急剧下降,跌幅深达50%以上,此举进一步加深了全球聚烯烃市场的迅速下探。
2008年10月30日,薄膜级高密度聚乙烯价格为885美元/吨(CFR,中国),较7月中旬的价格下跌了945美元/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价格则从7月18日创纪录的1815美元/吨跌至895美元/吨(CFR,中国)。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决定从2008年11月起至12月关闭其新加坡聚乙烯(PE)装置,以调整其较高的库存。该装置可年产48万吨/年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塑料的需求量大幅减少,这导致亚洲聚乙烯产品库存直增加。
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相继公布了2008年11月经济运行和进出口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顺丁橡胶、聚苯乙烯、涤纶长丝等产品出厂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我国化肥、塑料制品、合成橡胶等商品进出口量大幅滑坡。这些数据的变化显示,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正经受外部冲击和国内调整的双重压力。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增速大大低于10月份的6.6%,创近31个月新低。在化工产品中,顺丁橡胶价格同比下降9.3%,聚苯乙烯下降24.1%,涤纶长丝下降25.5%。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7.9%。原油出口同比减少16.7%,塑料制品出口减少4.6%;在进口方面,肥料同比下降46.9%,塑料树脂下降6.8%,合成橡胶下降11.0%,合成纤维下降37.1%,聚酯切片下降21.4%,ABS下降8.5%。而天然橡胶、农药等产品进口增幅回落较大。金融危机同时还重创汽车业,轮胎消费量大幅下降,从而影响了顺丁橡胶产业。进入11月份,轮胎业开工率下降幅度较大,有的大型企业已降至50%。9月份之前,国内橡胶行业整体增长还在8%以上,但10月份的轮胎总产量环比下降12.49%。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产品销售价格压力、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依然存在;产品出口严重受阻,产成品库存大幅增加,企业资金短缺,周转不畅。
需求不振已显而易现。仅在几个月前,没有人会预料2008年中国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需求增长率将会是零或甚至是负数,但现在全球二大主要生产商中石化和中石油都作出这样的预测。而相对比较,2007年中国PE需求增长率曾为6.2%、PP需求增长率为14.6%。事实已作出很好说明,中国出口加工部门因运往美国和欧洲产品的下降而已遭受到损害。
生产状况也在恶化,例如,中国PET聚酯树脂生产商于7月份曾预期2008年聚酯需求增长率为12%,但至2008年11月中旬预期聚酯工业将是零增长率。
全球汽车生产低迷影响到中国轮胎生产,仅2008年10月中国轮胎生产量就比9月下降7%。中国轮胎生产量超过50%用于出口。美国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生产量大幅下降对轮胎市场已造成重大影响。鉴于原料丁二烯和天然橡胶价格的下降,中国生产轮胎的原材料丁苯橡胶CIF价格于2008年12月10日下降100美元/吨(75欧元/吨)至1200~1300美元/吨。
中国2008年1~11月化工产品产量统计
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提供的数据表明,几乎所有产品产量均有下降,其中己内酰胺为55%的最大下降,下降至11月产量仅1万t。
台湾尼龙生产商表示,作为原材料已内酰胺,因下游需求疲软,供过于求状况未能改善。中国三大已内酰胺生产商之一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在湖南岳阳二套7万吨/年生产线中的一条在11月全在50%开工率下运转。帝斯曼南京装置和中石化石家庄装置于12月均停运了各自的16万吨/年和6.5万吨/年装置。
11月聚合物生产量也大大下降,聚氯乙烯(PVC)产量下降38.7%至49.7万t。
另外,高的进口量和下浮的价格将中国甲醇生产商推到了生存的边线。随着甲醇价格下降至低于200美元/吨(CFR),大批的中国甲醇生产被停滞。国内甲醇生产商表示,在这样的价格下已无经济利益可图。许多购买商和分销商纷纷进口大量甲醇,12月和2009年1月甲醇进口量将达到30万t。
香港化学工业分析人士指出,化学品市场的下游需求直至2009年第一季度仍会处于停滞不前状态。Frost & Sullivan上海咨询公司分析师Arden Dai表示,预计中国出口数量12月份进一步下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按11月份出口数量,全年出口将下降2.2%,化学品生产量将下降3.3%。
在建乙烯项目将推迟投产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
2008年7月15日,国际油价在触及147美元/桶历史高位后下跌,化工行业也同时开启“寒冬”之旅。由于上游原油、三苯、三烯等价格大幅下跌,加之下游需求疲软的蔓延和持续,几乎所有的化工产品失去支撑,出现了较大的普跌行情。
在宏观经济尤其是固定投资增速较高的状况下,化工行业的扩张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均是可喜的,但是一旦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加环保以及原材料上涨等压力,可能依然在扩张中的该行业已经开始步入周期性下降趋势中。
据权威机构统计预测,2010年世界乙烯产能将达1.55亿t,2006~2010年年均增长率为6.8%;需求将达到1.33亿吨/年,年均增长率为4.9%。由于大量新建装置将于2009~2010年投产,加上石化工业发展的周期性特点,将使乙烯工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下行通道,2010年乙烯装置的开工率将降至85%。
2009~2010年,国内五套新建乙烯将新增聚烯烃产能560万t,增长幅度38%,在发生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供大于求的局面已不可能改变。
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放慢和出现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希宏表示,这将会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在建的主要乙烯项目推迟投产。中国六套世界规模级乙烯装置已规划在2009~2011年投产,然而,这些装置有可能到2011年不会开工,可能会因为现在的经济状况而延迟到2013年。
正在建设中的5套装置处于推进阶段,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要大大放慢其建设速度看来是困难的。但成都乙烯装置以及中石化计划在武汉建设的乙烯合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长时间的推延。
另外,也涉及到中石化参与合资、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第二套乙烯装置等待国家批准已有1年多时间,将会进一步推延。因为经济危机,某些项目必须束之高阁或推延。如果继续按现在的速度进行建设,这对中石化、对政府、对中国都不会有利。
据预计,石化循环期将会在2010~2011年,在2008~2009年中东大量低成本、以乙烷为原料的乙烯能力投产后,届时供应将超过需求。中国乙烯能力约98%以石脑油为原料,中国石化生产商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操作成本,部分实施与炼油进行较多的一体化联合,以应对来自中东的挑战。
乙二醇、PTA和聚酯产业链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费国,因全球经济衰退预计需求将下降。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前,曾预计中国2007~2015年的乙二醇需求年均增长率为6.5%。然而,从目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前景而言,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需求增速预期将放慢。
中国占全球乙二醇需求超过1/3,有分析人士指出,到2015年中国的消费将占世界生产量超过1/2。中国近年对乙二醇需求的增长是受到其下游产品主要是聚酯纤维和PET聚酯树脂国内和出口需求增长的拉动。据专家预测,全球乙二醇总的需求年增长量小于100万t。乙二醇行业正面临压力不断增大的时期。
工业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乙二醇市场已开始进入循环期的下行通道,中东280万吨/年能力将在2009年投运,这将会造成今后几年的供过于求。当需求进入下行通道之时,供应将会面临过剩局面。
浙江主要的PET聚酯生产商中恒集团于2008年12月9日因面临财政问题和受到国外经济危机的影响,正面临破产,该集团从纤维级PET聚酯生产起步,后来拓展到包括金属、公用事业和金融等领域。
生产PET聚酯原料的精对苯二甲酸(PTA)主要生产商也面临财政困难。华联三鑫石化公司在遭遇PTA未来市场低迷的境况下,已于9月29日停产,自11月仅重新开启三套装置中的一套。
据统计,纺织品占中国出口近40%,但该行业利润率仅约4%。因出口受阻,中国纺织工业在2008年9月和10月已收缩50%~60%的情况下,2009年可能会遭遇更大困境。
石化装置建设和扩能延期
新加坡SP化学公司已于2008年11月21日宣布,因市场疲软和全球金融危机而延迟其位于中国泰兴的苯乙烯装置建设至少2年。SP化学公司于2008年第3季度开始建设32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原定于2010年第1季度建成。
中石化上海石化公司于2008年11月底宣布,因需求减退,有几套石化装置于11月和12月关闭。上海石化于11月10日暂时停运其38万吨/年No. 2乙二醇装置,这是其另一套23万吨/年No. 1装置的交替停运,No. 1装置因效益不高而于9月停运后又于11月初重新开工。2套聚乙烯装置,总能力为37万吨/年,其中一套较小的15万吨/年装置已自9月下旬起关闭。1套1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已于9月下旬起关停。随着其大规模的装置停运,上海石化公司已从乙烯现货市场退出,该公司一般进口20万吨/年乙烯,其中超过20%来自现货。
因国内SBS需求疲软,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的SBS装量扩建项目将被延迟,为此该公司于2009年将寻求加大丁二烯出口。茂名石化公司有二套丁二烯生产线,分别为5万吨/年和10万吨/年。5万吨/年丁二烯生产线已于2008年11月底前停运,而另一套开工率仅为90%。茂名石化公司原计划于2009年使其8万吨/年SBS装置扩能7万吨/年,但将会造成当地市场供过于求,为此决定将过剩的丁二烯出口。
受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减慢的影响,对丁苯橡胶(SBR)和其他合成橡胶的需求明显减少。丁苯橡胶(SBR)生产商南通申华化学工业公司SBR开工率在2008年12月初处于30%,并且无提高开工率计划。该公司17万吨/年SBR装置在9月底停工检修一个月后再开工时为30%开工率水平,此前开工率为85%。
结语
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大部分产品市场萎缩、价格大幅下跌、资金压力增大、经营决策困难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以“冷静分析、积极调控、增强信心、转危为机”的态度去应对,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为契机,使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步入健康、安全而持续发展的大道。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