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剧烈下跌
截至12月26日,2014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已从6月的每桶110美元以上下跌了近50%,纽约商品交易所2015年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降至每桶54.73美元,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至每桶59.45美元。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年油价下跌的主因是全球原油供过于求。一方面各大产油国加紧生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抑制了原油需求。
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重创美国的敌对国家,致使俄罗斯、委瑞拉等国经济受到打击,但美国国内那些依靠石油与天然气收入的州也受到影响,州财政岌岌可危。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的分析文章指出,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斯加州以及北达科他州等美国产油区都很担心,石油收入减少会严重打击州财政。
近期,在有“世界能源之都”之称的得克萨斯州第一大城市休斯敦,油气钻探公司HerculesOffshore宣布,将裁退在墨西哥湾从事钻井工作的300名员工。得州油气业在10月和11月已经流失2300份工作,过去6个月平均每天损失8300万美元的石油收入。
美国原油产量大幅增加
美国能源信息局12月24日公布了截至12月19日的当周美国原油生产数据,日均原油产量为913万桶,处于历史高位,比去年同期高出100万桶。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则增加730万桶至3.872亿桶,比去年同期高1960万桶。俄克拉荷马州库欣地区的原油库存上升100万桶至2880万桶。
近几年来,美国原油产量迅速增长,当前一段时间,日产已经超过900万桶,直逼沙特阿拉伯原油日产量。美国原油产量增长依赖于非常规开发的页岩油。澳新银行分析师NatalieRampono谈及油价底部的时候认为,每桶60美元的价格就会令快速增长的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感到经济拮据。但是澳大利亚国家银行的VyanneLai表示,美国现有油井在石油生产上的落后响应意味着眼下只有边际石油项目将受到阻碍。
美国原油库存上升,加上欧佩克国家表示不会减产,令市场担忧全球原油市场供大于求,推动油价走低。
欧佩克决议不采取减产措施
尽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自6月以来不断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部长级会议11月27日在维也纳决定,将石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不变。
欧佩克官员当天在会上表示,国际原油供应充足、美元走强和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导致需求萎缩等因素促成油价持续下跌。原油市场投机行为也是影响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
欧佩克部长级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2011年欧佩克决定将石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这个限额一直维持至今。欧佩克目前原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欧佩克的决定让押注油价上涨的投资者失望。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11月27日大跌6.6%,收于每桶72.58美元。纽约原油期货市场因感恩节休市,电子盘交易价格也下跌6.3%至每桶69.05美元。两者距今年6月的高点都已跌去35%多,为4年来的低点。
欧佩克12个成员国的经济多与油价息息相关。自油价大幅下挫以来,部分依靠原油出口的产油国财政吃紧。包括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国都表示,希望减产保价。但欧佩克内部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声音。
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日均原油产量在900万桶以上。作为“带头大哥”,沙特在欧佩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对于油价的下跌,沙特一直反对减产,认为油价将自我稳定,通过降价反倒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美欧经济制裁俄罗斯
3月17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区公投结果显示九成以上选民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后,欧盟一致同意冻结21名俄罗斯与乌克兰官员的个人资产,并禁止向其发放旅游签证。由此开始了美欧对俄罗斯的多轮经济制裁。
在7月16日的第四轮制裁中,美国的目标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等主要机构,以及其他能源和国防企业。遭到制裁的企业还包括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作为俄罗斯政府付款代理人的国有银行俄罗斯发展银行,以及另外8家军工企业。
在7月29日的第五轮制裁中,美国和欧盟宣布制裁针对俄能源、金融、国防领域。美国宣布制裁3家俄罗斯银行,分别是俄罗斯外贸银行(VTB)、莫斯科银行、俄罗斯农业银行,将暂停对俄出口鼓励,禁止向俄能源部门出口某些商品。欧盟的制裁措施包括限制俄罗斯国有金融机构进入欧盟金融市场;对俄罗斯实施武器禁运并禁止向俄出口军事终端用户使用的军民两用商品;限制俄罗斯获取欧盟敏感技术尤其是石油产业的敏感技术等。
中俄签署重要能源合作协议
中国和俄罗斯5月21日在上海签署两国政府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两份能源领域重要合作文件。
根据合同,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
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国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分析认为,中俄的合同签署,中国和俄罗斯是各取所需,即使在商言商,政治意义也不可避免;而欧美舆论对此合同大多看到其政治含义,认为俄罗斯凭借这一合同,在与西方的新冷战中,多了一张强有力的牌。中俄的合同签署,显然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样化是一大帮助。这不仅是经济合作,政治含义也相当明显。
伊拉克再成增长最快石油出口国
英国路透社3月5日报道,伊拉克正重新夺回全球增长最快石油出口国的称号。
报道称,尽管受叙利亚战争波及,伊拉克暴力局势恶化,但伊拉克仍可能创下历史上最大一次年度石油产量增长。伊拉克已经成为OPEC第二大产油国。
报道称,伊拉克石油销售量料将保持或超过2月的快速增长步伐——每日280万桶,较前月增长50万桶。若伊拉克能保持280万桶的日均销售量,按照每桶100美元计算,其年收入将增至1000亿美元以上。
报道说,伊拉克出口大增受到OPEC其他成员国的欢迎,因为它弥补了利比亚供应中断、伊朗受西方制裁而出口减少等供应缺口。
路透社数据显示,伊拉克5月原油日出口量达317万桶。
伊朗和利比亚恢复原油出口
国际能源署发布报告,伊朗2014年1月和2月的原油出口量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
伊朗2013年11月与伊核问题六国就伊朗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并于今年1月20日开始正式执行。根据这项协议,伊朗同意在6个月内暂停其部分核计划,以换取国际社会放松对其原油出口、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制裁措施。根据路透社此前援引国际进口商的数据显示,自协议达成以来,伊朗的原油出口就呈现出稳步复苏的态势,不过这一数据离其石油出口最高峰时期的数据依然很远。
利比亚8月20日称,其国内最大油港在经过长达一年的关闭后已恢复石油出口。尽管利比亚较大城市的战斗激烈,但石油产业正在恢复运营。
利比亚国有石油公司NationalOilCo的发言人Mohamedel-Harari对《华尔街日报》称,意大利油轮MariaBottiglieri已于前夜抵达,将载运约60万桶原油从利比亚EsSider油港启程。
相关消息说,利比亚西部的最大油田Sharara油田恢复生产,再加上石油出口港口的重新开放,已使利比亚的日原油产量提高至大约56万桶,是5月末时日产量的近4倍。
俄乌签署天然气协议
俄罗斯和乌克兰10月30日就今年冬季天然气输气事宜达成协议,涉及金额达46亿美元。根据协议,乌方将于今年年底前偿还俄方31亿美元债务并支付天然气预付款15亿美元,俄方则保证整个供暖季向乌方输气。
根据欧盟公布的协议内容,乌克兰方面同意今年年底前向俄方支付31亿美元天然气欠款。其中,14.5亿美元将立即偿还,余下16.5亿美元将于年底前偿还。不过,上述债务最终应遵循的单价和总额尚需仲裁机构裁决后确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先前已向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对乌克兰油气公司提起诉讼。斯德哥尔摩仲裁法庭是受理国际经济争端的重要场所。
在今年供暖季输气方面,乌方同意支付15亿美元预付款,以按月结算方式从俄方购买天然气。俄方则同意为乌方提供约100美元的折扣,把天然气基准价定为每千立方米385美元。协议有效截止日期为明年3月。
ISIS影响中东石油市场
自5月下旬起,曾从伊拉克远遁叙利亚的原教旨极端恐怖武装“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杀了个回马枪,击溃了上万人的政府军和边防武装,在短短几天内,占领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与萨达姆故乡提克里特等城市,控制了伊拉克北方大片地区。
ISIS的迅速崛起引发了外界对伊拉克安全形势的质疑,从而加重了国际石油公司对监管、环境及预算问题的担忧。
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表示,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正在令该机构重新评估对原油供应量的预期,原因是这个伊斯兰组织让人们不敢投资于石油生产。
伊拉克石油报告(IraqOilReport)驻埃尔比勒分析师帕特里克·奥斯古德(PatrickOsgood)表示:“当石油公司来找机构投资者的时候,这些投资者对安全环境问题会十分在意,并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伊拉克所有石油的生产和运输都存在非常狭窄的瓶颈环节,而ISIS的威胁则将其中许多环节都暴露了出来。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