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储气库是把天然气注入地下圈闭或人造洞穴形成的一种储气场所,主要作用类似长江沿岸的湖泊,调节冬夏用气峰谷差,提升管道输送效率;或作为战略储备和应急储备,应对进口中断和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面临重大技术挑战。国外90%地下储气库埋深小于2000米,构造完整,而我国主要天然气消费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破碎,埋深普遍大于2500米,储层非均质强,选址与建库方难度大,必须解决“注得进、存得住、采得出”等重大难题;注采气井储层压力低,巨大的拉伸力和挤压力交换作用到地下储气库,对钻完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国内缺乏地下储气库高压大型注采核心技术;安全运行风险大。
我国早期在大港板桥地区建设6座复杂气藏储气库,由于国内技术储备不足,简单套用国外设计方法和技术,实践效果不理想。
从2000年1月起,中国石油在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支持下,先后设立国家课题2项、中石油集团公司级重大专项2项、重大工程试验项目1项、重点科技项目20余项、油田公司级科研课题100余项,组织2000名科技人员,深入开展了选址评价、可行性研究、方案设计、工程技术研发、现场试验,形成了4项创新成果,支撑了中国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建设。
形成的创新成果包括: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性评价方法、建库关键指标优化设计方法,形成了地下储气库选址技术、地质方案设计优化技术;创新形成了以超低压堵漏与储层保护、交变应力下井筒密封为核心的钻完井技术;自主研发了地面高压大流量注采核心技术与装备;创新形成了地下储气库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管控系统。
目前,中国石油建设地下储气库的创新成果,已应用于北京、新疆、重庆等地16座新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刷新了地层压力低、地层温度高、注气井深、工作压力高等4项世界纪录;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的蓄水量;冬季调峰能力超过100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十三五”计划的67.5%;最高日调峰量近90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最高日用气量的1/10,惠及京津冀等10余省(市)2亿人口;累计调峰采气350亿立方米,相当于4座千万吨级特大煤矿贡献的能量,综合减排8000万吨。
我国建设地下储气库,开拓了中国复杂地质条件下储气库技术创新之路,奠定了我国天然气战略储备格局的基础,推动了我国由采输气调峰向地下储气调峰的历史性转型升级。推广应用中石油地下储气库建设创新成果,建设更多地下储气库,对缓解我国天然气夏秋产能过剩、冬春供不应求的矛盾有重要作用。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