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好:项目集中上马,大乙烯联合作战时代来临

文章来源:PROCESS《流程工业》 发布时间:2018-05-02
2017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2455.5万吨/年,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

不完全统计,2017~2021年,国内计划新投产乙烯项目超过40个,涉及新增产能至少2400万吨/年。在大乙烯项目纷纷上马之际,民营企业、央企、地方国企正在借助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力,各自发挥优势,为建好高投资、高技术壁垒的大乙烯项目联合作战。

大乙烯项目集中上马

2017年,国内新增乙烯产能145万吨/年,产能达到2455.5万吨/年,同比增长6.3%,产能稳居世界第二。去年,国内乙烯装置平均规模继续提升,单套规模80万吨/年及以上的大型装置达到11套,合计产能1096万吨/年。同时,乙烯原料多元化、轻质化特点进一步突出。国内企业增加优质乙烯原料供应,炼厂采用轻烃、液化气占比较2016年提高4个百分点。其实现的途径,一是炼厂进行自身改造,增产液化气、拔头油,回收乙烷、丙烷等优化乙烯原料结构;二是增加外购国外轻烃、凝析油等轻质化原料,沿海炼厂积极进口凝析油、LPG、丙烷、丁烷等轻烃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1年,国内计划新投产乙烯项目超过40个,涉及新增产能至少2400万吨/年,其中山东地方企业计划新投产乙烯产能超过600万吨/年,浙江石化、古雷石化及中化泉州等多个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也处于在建状态。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将是乙烯产能投产的高峰期,2020年前,以石脑油为主要原料的数个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将集中投产,其中包括恒力石化150万吨/年、云南石化100万吨/年、盛虹石化110万吨/年、中科大炼油80万吨/年、浙江石化一期140万吨/年、泉州石化100万吨/年等装置。此外,数个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正在规划之中。预计到2020年,国内乙烯总产能将达到3516万吨/年。

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力

与前几年相比,近期规划、在建的大乙烯项目中,有更多民营企业进入乙烯行业。大乙烯项目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巨额投资,对于项目的组织建设运营能力要求也极高。

以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例,该项目一期规划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400万吨/年对二甲苯、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其中,140万吨/年乙烯装置是目前国内单产能力最大的乙烯生产装置。该项目一期总投资901亿元。

2015年6月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浙石化)成立,由荣盛石化控股51%,桐昆股份参股20%,巨化集团代表省国资参股20%,舟山海洋开发代表地方政府参股9%,形成了民资控股省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在大炼化高额的投资需求下,浙江石化借助混合所有制发力,强强联合。参股的几家企业一方面资金实力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均具备大型项目建设经验和组织运营能力。这使得浙江石化成为了民营企业进军大炼化的典范。

在今年申报的乙烷制乙烯项目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案例。大连西中岛200万吨/年乙烯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由大连汇昆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该公司由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汇集团”)和浙江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昆集团”)共同在大连长兴岛经济区注册设立。此外,一家央企将投资项目配套乙烷码头和仓储罐区项目。也就是说,该项目实际上将由3家企业共同建设。

查阅资料了解到,广汇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2017年3季度末集团总资产达到2289亿元,去年前3季度实现经营收入1215亿元,净利润26亿元,公司信用评级为AA+。

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聚酯化纤生产企业,中国500强企业,2017年3季度集团总资产达到300多亿元,去年前3季度实现经营收入239亿元,净利润12亿元,公司信用评级为AA+。作为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具有丰富的大型项目建设经验和组织运营能力。

3家企业总资产超过3089亿元,且信用评级高。总体而言,上述3方不仅投资保障能力强,且在大型项目建设运营方面都具备很强的能力。

增强原料风险管控能力

众所周知,对于大乙烯项目而言,原料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可操作性至关重要。而在乙烷制乙烯项目中,这一点显得更为关键。

在大连西中岛200万吨/年乙烯项目中,民企和央企联合作战这一模式,大大增强了原料风险管控能力。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的原料——乙烷资源已长约锁定。2017年12月,大连西中岛200万吨/年乙烯项目乙烷来源已落实,由某大型央企直接与美国乙烷资源供应商签署具有排他性的乙烷合作协议,避免了单纯与贸易商签约可能引起的原料供应不确定性。

在记者看来,联合投资控制乙烷资源出口设施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目前美国仅有两处乙烷出口设施,分别向欧洲和印度出口,且没有富余的出口能力,若要向中国出口乙烷则必须新建出口设施(包含液化装置、储罐以及码头泊位)。为保障乙烷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优势,该央企不仅直接与美国乙烷供应商签订十年长约锁定资源,还以GP的身份联合该乙烷供应商、广汇集团以及大型乙烷船运公司联合投资出口设施,同时还主导投资和运营大连西中岛进口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拟在美国建设乙烷出口设施,但由美国资源方控制不同,这家央企和广汇集团股权合计超过51%,绝对控股,并掌握出口设施的定价权。

据介绍,具有央企背景的企业在美国采购乙烷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不需要提供高额履约保函。从美国采购乙烷通常需要提交2亿~5亿美元的高额履约保函,而企业作为中央企业国际信用良好,不需要高额履约保函,只需按普通贸易方式对每批货物进行结算,大大降低了乙烷采购成本。

二是在美投资便利。在美国投资液化装置和码头、提交履约保函均需大量外汇,受国家外汇管制影响,近期实施难度较大,而这家央企拥有新加坡等海外平台公司,可以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国际贸易经验丰富。这家央企以化工国际贸易起家,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运作经验和人才储备,具备极强的国际商务谈判实力,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乙烷的采购交由该央企能够有效防范风险,避免资源掌握在外方手里,造成恶性竞争,最终由中国买家来承担不良后果。

乙烯产销增长迅速

乙烯是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素有“石化之母”之称,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炼化工艺技术、装置水平的逐步提高,乙烯总产能和单套规模也逐步放大,目前已涌现出大批百万吨级的大型乙烯装置,而且正在规划更大规模140万吨/年的装置。伴随着一大批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崛起,我国开始进入“大乙烯”时代。

来自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达到1714.50万吨/年。随着市场对聚乙烯、乙二醇、苯乙烯等下游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对乙烯的需求量稳步增长,国内乙烯表观消费量从2010年1497万吨增加到2016年1866万吨,年均增速为7.3%。

据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国内乙烯当量需求量为4550万吨。由于新一轮乙烯建设热潮的兴起,直接导致乙烯当量供应缺口的减少,下游消费向非乙烯路线转移也是促成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如煤制乙二醇的工艺路线,将减少乙二醇对乙烯的需求,电石法无汞催化剂的成功应用也将加快乙烯制PVC工艺路线的退出。

近年来,我国乙烯原料路线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蒸汽裂解所占比例高达97.4%,2015年下降到85.5%;而煤/甲醇制烯烃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0%增加到2015年的12.4%。传统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余集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就在本世纪初,国内还鲜有60万吨/年以上的乙烯装置,而到2015年,我国年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乙烯装置已达到7套,而且目前还有8套装置在建,今后几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包括中海油惠州炼化一体化二期项目、中石化海南炼化乙烯项目、中化泉州石化乙烯项目、浙江台州东海炼化一体化项目、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曹妃甸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中天合创能源煤制烯烃项目、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此外,包括煤(甲醇)制烯烃等一大批乙烯装置的陆续投产,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将达到约3230万吨/年。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