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的“三定”方案有望在近期正式对外公布。而方案中,“中央环保督查”的称谓或将有新的变化。此外,督察组的工作并未停歇,继”回头看”各省情况统计之后,本月20号起,390个督察组、1.8万人将开展强化督查行动!
4月1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摄影/章轲4月16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摄影/章轲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一方案在原环境保护部“三定”方案基础上,有了很多不同。明确生态环境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牌子。这位人士透露,与原环境保护部相比,生态环境部在名称上加了“生态”二字。这一区别在“三定”方案中也将得以体现。
什么是“三定”?
“三定”规定是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编办)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
“三定”规定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
一是职责调整,即明确部门取消、划出移交、划入和增加以及加强的职责。
二是主要职责,即规定部门的主要职能和相应承担的责任。
三是内设机构(一般部门内的司局机构),即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和具体职责。
四是人员编制,即核定部门的机关行政编制数、部门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五是其他事项,即明确与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部门派出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事宜等。
六是附则,即明确“三定”规定是由谁解释和调整的事宜。
简单地说,“三定”规定就是对国务院的部门是干什么事情的,有哪些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的职责是什么,部门有多少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
生态环境部的“三定”
根据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生态环境部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负责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负责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以及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等。
此外,在生态环境部的职能中,又增加了几项重要工作,即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组织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海洋生态环境监管等。
这位人士表示,改革后,生态环境部职能发生了较大转变,即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直至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同时,生态环境部的职能转变还包括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据透露,生态环境部设21个内设机构,新设或更名的机构包括“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海洋生态环境司”、“应对气候变化司”、“生态环境监测司”、“生态环境执法局”等。这也是在以往“中央环保督察”的基础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名称首次出现。
其中,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负责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拟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协调工作。承担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这位人士透露,根据需要,生态环境部所属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区域督察局,承担所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为生态环境部设在七大流域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实行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双重领导、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此外,中央环保督查的最新消息是:390个环保督查组!即将对21省份展开督察!
首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于7月结束后,央视曾连续通报的50多起典型案例,评论称“,“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 等现象变本加厉、触目惊心”。
对此环保部也马上做出回应,一场出动1.8万人次、历时10个月、执行21轮次、覆盖28核心城市(辐射长三角、京津、山东半岛)的大规模环保督查即将拉开序幕!
本轮环保督查将于8月20日正式启动!
督查目标和主要任务
本次强化督查持续到2019年4月28日结束。生态环境部将对“2+26”城市总体预计安排390个左右的督查组,预计督查共动用约1.8万人(次)。这次督查的重点任务是:“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情况,工业企业环境问题治理情况,首次提出“刑责治污、公安介入”的治污方针。
在本轮督查过程中,将结合环保督察回头看,对各地的环境违法企业、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拳打击‘一刀切’懒政、惰政行为和督察整改中的消极应付和疏于担当,以及乱监管、软监管、瞎治理等问题,扎扎实实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督查回头看情况
去年环保督查的力度依然历历在目,数十家企业因为环保手续不全遭到严查、重罚而倒闭,整个化工行业产能更是面临严峻挑战,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企业可谓苦不堪言。据环保部数据统计,去年仅江苏地区因环保问题而开出的发单就近2.4亿元。
有了去年的教训,企业仍要做好相关准备,查一查环评手续、环保税、污染检测设备、环保应急预案、环保管理制度等方面有没有疏漏,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环保督查力度越来越大,而随之而来的拒绝检查、扣押督查人员、撕毁封条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那么关于环保督查对企业的关停、整改等一系列动作,到底该如何评价呢?
反对者的声音
对于环保整改,不少相关行业从业者纷纷表达着自己的心声!
1.“痴心不改”:
经政府的努力,鸡场拆了,牛场拆了,猪场也拆了,纸厂停了,砖厂停了,工厂停了,烧烤也停了,货源断了。这几天空气质量将达到可食用级别,大家可以放心喝西北风了。。。
2.“小小化工人”:
现在的污染是应该治理,改善环境是对的!但不应该是这种运动式的关、押、停,搞的人心惶惶,而是政府来帮助企业怎么来整改,达到完善!如此这般执法,人民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3.“化工生产人”
中国就靠工业起家的,污染肯定大,但是在不伤害老百姓权益下治理最好。中国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用双手勤劳工作的人们,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人们富有,全靠政策。为了政绩,为了业绩,为了讨好领导,不择手段,对下面的企业盲目的关停,这是在违背老百姓的意愿!!!!
4.化工阿宝
环保安全要治理,政府要帮助企业怎么才能达标,李克强总理说要发展小微企业,要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型企业顶天立地!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小企业的贡献,地方财政和劳动力就业!哪里不达标可以整改,治理无望的关停,现在是手续全,无污染的也打死!一刀切只是让地方官员睡安稳了,可我们面对辛苦打造的企业倒闭造成的损失和失业谁来过问下!
5.凉水塞牙
企业关了,多少个职工失去了职业,因此多少个老人没有了足够的膽养,多少个妻子失去了养家的来源、多少个儿子、女儿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做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可以动用国家的公权力去关停企业,可这些部门的经费中就有被关停企业的税收所得。
做为政府部门要做的更多的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可以达到环保要求的去生产,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关停企业。
或许政府会认为,不达标的企业关了,自然会有合格的企业顶上,其实很多产品尤其是细分产品有其独特性,生产企业关了,相应的生产技术可能从此就泯灭了。这不是说别的企业研发不出相应的技术,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关注这些细分市场。
6.先思而后行
环保治理,是为人民造福,为下一代负责,以前抓经济,恓性了环境保护,是主导方向岀了问题,环境改善,投资,双方承担费用,不能强行压在企业,政府也要担当,以前的企业为社会,为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7.化工小企
对于环保的要求和蓝图我们都可以理解也支持,我们疑惑的是,造成环境污染现状的难道仅仅是企业的原因吗!?
我们的国策、我们追求高速发展的历程、我们引以为傲的GDP……固然,到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开始重视环保,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政府的引导,而不是“草木皆兵”的茫然;我们要走的路是大转弯,而不是急转弯;我们要的结果是蓝天下的欣欣向荣,而不是“运动”之下大企业的惶恐,小企业的终结……
8.“chance”
目前的政策是没有长远规划,各项规定匆忙出台,高压下基层执法贯的只能就照本宣科了。完全没有考虑各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如何科学的做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迫在眉睫,但不是盲目蛮干。
9.“夙愿”:
关停一批 环保是好点 但是商品价格确翻了好几倍,买单的仍然是百姓。
支持者的观点
而这些支持者的心声,也同样重要。
1.“安米德”:
散乱污,散乱污,还是散乱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谓“散乱污”企业,就是指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当地产业布局规划,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土地、环保、工商、质监等手续不全的企业。
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都存在违法生产、超标排放、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治污设施运转不正常、存在VOCs治理问题、防扬尘措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及群众健康。
2.“老腊肉”:
那些反对声音的核心,看似是要不要强力治污,实则是要不要转型,要不要严格执行新环保法、落实中央有关政策。
表面来看,这是污染企业和环保部门的博弈,是违法企业和环保法律的博弈。实际上,是两种不同发展模式、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的博弈,是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博弈,也是资本和政府的博弈。那些被停产整治的污染企业,在环保要求松的时候是赚了大钱的
3.“小白哥”
作为第二轮督查的一员,感触很深啊。“散乱污”就是一个毒瘤,通过督查将压力传导到地方政府,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查处,解决了环保单打独斗的格局,形成了大环保格局,避免了推诿扯皮。“散乱污”要查,大企业也不能落下,5600个环保兄弟,大家加油。
4.“David”
其实被关停企业中,一些确实有环保技术上的瓶颈需要共同解决,但那不是全部,真实的情况是,一些企业在设计初期对环保是设计到位的,也有承诺。
但在投产之后就开始钻环保的空子,或者说有很大一部分环保问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可以解决的,但一些企业却不愿意花这力气去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环保督查的督促或强制执行了。
5.“阿勇”:
化工企业的污染导致了部分人失业,但也导致了很多人失去健康和生命,我们要的是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
6.“老同志”
这一轮环保风暴,意义重大,彰显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对地方党政领导过去一度时期唯GDP的错误做法,是一个彻底地纠正。环保部门处在风口浪尖,承受上面压下面顶的旋涡当中,不少人被问责,政治上经济上蒙受损失,可谓问责一人,警示一片。请给环保部们送一点理解和支持!
7.“自在”:
真心希望政府环保督察顶住如此巨大压力,将此进行下去,绝不手软绝不姑息,一切都在偷梁换柱,说什么环保一来关停一片,看看那些被关停的企业,哪家不是严重污染环境,难道你们在建厂的时候就是拿着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河流的可研报告去审批的吗,为什么企业一拿到批复开始生产后就偷排偷放了。
国家出面进行干预,为什么?因为环境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所有的企业人,扪心自问,而不要绑架民意绑架百姓,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其实你们是靠污染当地环境榨取当地廉价劳动力来让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然后拍屁股移民。
8.“木已成舟”
坚决治理各种污染,否则就对不起子孙后代。不下重拳,污染不止。
9.“Jane”:
环保督查并不是所说的“一刀切”,事实上,环保督查后,通过整改,很多企业的环保设施跟上了,运行正常了,订单也稳定了,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对于有觉悟、能整改的企业,环保会是一个优化发展的助推器,而对于那些为一己私利不吝牺牲环境、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福祉的企业,环保执法人员“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人会觉得他们冤枉、为他们叫屈吗?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