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泥难 难于治污水

发布时间:2012-11-08
污水处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绝大多数城市都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对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如何处理,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污水处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共识,绝大多数城市都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对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如何处理,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重水轻泥”极易引发二次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熊康介绍,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通常占污水总量的0.5%至1%。中国水网最新公布的《2011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量有343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水库的总库容。报告称,这座“水库”每年吐出的“脱水污泥”接近 2200万吨,其中80%污泥未得到处理。

和污水相比,污泥的处理难度更高。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脱水污泥”经常被称为“湿泥”,其含水率达到80%,呈现胶体状。这些胶体状的污泥再脱水难度极大,成本很高,处置不当极易发生“二次污染”。

相比污水,污泥的“毒性”更大。据清华大学热能专家、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中心总工程师冯武军介绍,和城市污水的结构相似,污泥主要由生活污泥和工业污泥组成,其中生活污泥约占7成,工业污泥约占3成。

生活污泥以有机质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氮、磷、钾,以及病原菌和寄生虫,容易腐败,散发出恶臭难闻的气味;工业污泥沉淀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铜、锌、铬、汞、镉、砷以及环芳香烃、多氯联苯等令人谈之色变的致癌毒物。

这些未经处理的毒泥,正在成为引爆环境危机的“定时炸弹”

近年来,各地毒泥之害时有发生。有媒体报道,曾有怀疑受到污泥围困的市民制作了“污泥围城图”:星罗棋布于郊区的30多个污泥填埋点被一一标明,这些点连接起来,恰如一座长城,围住了城市。

三种方式处理污泥

现今,我国对污泥的处置,主要采取堆肥、填埋和焚烧三种方式。

堆肥。据冯武军介绍,污泥理论上讲是一种很好的农肥资源。但由于从污水处理厂出来的污泥含水量太高,堆肥效率非常低。冯武军说,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含水量普遍在82%左右,有的高达90%以上,基本上是一种“流体质”,无法发酵堆肥。

填埋。按照我国最新标准,送入填埋场的污泥含水率应为60%,但目前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泥含水率过高,使污泥无法与其他垃圾均匀混合,阻碍了填埋场垃圾的生物发酵、降解过程。不少地方填埋场已经拒绝含水率大于60%的污泥进入场地。

2003年,广州建起国内第一个污泥综合处置厂,但由于污泥运输、装卸、存储和处理未能完全封闭作业,导致工厂向外散发恶臭,周边居民苦不堪言。广州市人大代表曾连续四次就该厂气体污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将其关闭。

焚烧。冯武军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含水率太高,传统的污泥焚烧发电必须在焚烧炉内添加燃煤以助燃,政府为此不得不给电厂补贴,否则电厂也会拒收污泥。据了解,焚烧处理污泥的费用在每吨150元至200元之间。同时,如果配套的烟气处理装置不完备,污泥焚烧极易造成空气污染。

熊康介绍,污泥填埋方式因高度有害,在国外已逐渐被禁用,污泥焚烧技术因其成本高也在减少使用。德国、丹麦和法国等欧洲国家规定,将来只能将污泥焚烧灰渣作填埋处置,而不能直接将污泥填埋。

破解污泥之困亟待修补政策短板

细数起来,我国关于污泥处理的文件,只有三个:即2009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2011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但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些文件的法律层级太低,多属于部门的指导性政策,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许多地方政府选择了消极执行。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丛福泉说,目前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缺少污泥处置配套设施,现有项目运行情况也不尽如人意。当前,国家应从法律高度明确政府对于污泥处理的责任并加强监管,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以撬动社会资本,同时编制污泥处理处置规划,使污泥处理有法可依,同时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使民间资本能入、敢入、快入。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