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资本蓄势 水价难题仍待解

发布时间:2012-11-09
昔日属于政府公益性质的水务行业正在一步步加深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今年上半年,随着饮用水新国标施行日期的逼近,行业内外对自来水水质乃至整个供水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昔日属于政府公益性质的水务行业正在一步步加深市场化的改革步伐。今年上半年,随着饮用水新国标施行日期的逼近,行业内外对自来水水质乃至整个供水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十二五”系列规划的陆续出台为供水行业谱写了4100亿元的宏伟蓝图,国家对供水的首次转移支付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撑保障。水务资本蓄势待发的同时,水价改革的缓步推进、社会资本的难以介入也为行业的发展留下阴影。

今年9月以来,巴安水务(15.680,-0.63,-3.86%)、兴蓉投资(7.28,-0.14,-1.89%)等多家上市水务公司连连中标大单引发大涨乃至涨停。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及管网等市政公用建设相对滞后,出于民生考虑,地方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华融证券市政公用建设分析师易晶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水工业网CEO张颖夏表述了类似观点。不过,他进一步指出,目前也仅仅是看好城市污水处理和相关的管网设备制造行业。至于处于民生重要地位的供水行业他表示短期内很难看好。

然而,供水行业投资市场巨大。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共有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按照新国标要求,全国自来水企业在生产工艺、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必须进行大量的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

另外,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显示,中国城镇供水领域的投资需求大约为4100亿元,其中包括水厂改造投资465亿元,新建水厂投资940亿元,自来水管网改造投资835亿元,新建管网投资1843亿元,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投资15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投资2亿元。

张颖夏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尽管供水业未来面临巨大的投资市场,但是由于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这个行业短期内很难有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入。

水价难定

“自来水价格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风险,没有企业愿意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大部分自来水厂亏损严重,如果水价改革无法推进,就很难形成投资热潮。

据发改委和住建部统计,中国现在城市的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大概全国有1/4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转中也是亏损的。

“自来水价格偏低,企业仅能依靠政府补贴才能勉强生存,对企业缺乏吸引力。城市自来水价格制定机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在特殊时期难以维持生计,减小了缺乏雄厚资金支撑的企业积极性”。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分析。

“但是,大家现在都在回避这件事。公众不愿意主动追究企业水质不达标的责任,而政府因为无法保证自来水的新国标,也暂时不想去谈自来水提价改革”,张颖夏表示,自7月1日推出新国标到现在已经3个月有余,却没有看到一例消费者起诉自来水不达标的案例,这在国外是很难想象的。“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公众的维权意识低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维权成本太高。目前,国内要提起诉讼就要拿出自来水厂不达标的检测证明,而检测这106项标准费用需要2万多元”。

在盘雨宏看来,目前自来水价改革更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局。“由于水价改革不到位,我国30%的自来水厂处于亏损状态,水厂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维修、护理,供水质量无法得到较大提高,居民普遍不愿意接受提高水价,从而造成水务行业资金链条无限恶性循环”。

“目前要想对国内自来水定价还是一个难题”,张颖夏认为,国内自来水影响因素太多,目前很难统一定价。“应该由第三方机构来对公众进行一个全面的调研,否则单纯地谈水价改革根本不现实。很遗憾在国内看不到这种形式的调研”。

“但是,未来水价肯定要改革,这是不容置疑的。就像通讯和IT行业一样,大家能承受起高额的话费就能承受起水价的提升,这是早晚的问题”,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随着现在很多行业与国际接轨,自来水行业也不可避免,水质标准的提高也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化程度。

易晶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问题是市场化改革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就是要确立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具有商品性的观念,改变以往以背离价值的低价提供低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影响的做法。所以,如果未来水价改革到位,政府可能会放开水价管理,由市场来决定。

垄断待解

在盘雨宏看来,即便解决了水价问题,社会资本参与供水行业仍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供水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其难以实现政企分家。城市供水服务的提供是基于一个完整的网络才能实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限制,一旦确定了供水设施和区域,供水企业就在该区域内具有了支配地位,于是形成了寡头垄断,进一步弱化市场竞争”,盘雨宏回顾,国内供水行业市场化战略起步于1984-1992年期间,然而,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进程之后,市场化程度仍然不足50%。

张颖夏对此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说,目前国内的供水行业属于自然垄断。因为,目前国内各个城市的供水管网系统是在保障持续供水的基础上建造的,而这些管网系统的构成都是环状管网,即用大型的环状管网套小型的环状管网,然后再加上分支管网。“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即使有地方出现了破损问题,仍然能保证持续供水。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注定了管网的不可分段性,最终就必须由一家企业来管理”。

如何在这样的行业中参与投资是社会资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国内城市水业的改革现状是多种经营模式并存:集团化模式发展迅速,BOT、TOT 项目大量进入,个别城市尝试管理权转让,特许经营模式逐步完善,民营化趋势时高时低,纯资本运作与运营管理交相结合,国有垄断经营模式依然存在等等。

“由于水务行业本身存在的特殊性,政企分开注定难以实现,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目前,普遍采用的BOT模式值得推广,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交予企业,企业在规定年限中负责建设、经营,最后转交给政府,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自来水质量和运营效率”。盘雨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

“虽然目前国内有BOT和TOT等模式,而且,表面来看这些企业也似乎运营得不错,但是研究年报发现,他们得益于延伸产业或者干脆是其他产业。大部分BOT和 TOT模式并不赚钱,因为无论是BOT还是TOT,国内都未完全市场化。例如成都第六水厂最初采用的就是BOT模式,承包方是环境服务商威立雅环境集团,当时采用这种模式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政府规划一般都会超前,而水厂的供水是个渐进过程,然而合同一般却采用的是固定回报率,这就导致在最初几年内出现政府亏损的情况”。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目前国内的BOT和TOT都是不纯粹的,要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让政府、企业都获利,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市场化。

“目前社会资本要想更多地参与进来,需要政府进一步放权”,骆建华告诉《中国投资》记者,就目前情况来看,政府在短期内放权还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自来水厂大都是事业单位,放权就意味着市场化,市场化就面临人事等多方位的改革”。

在他看来,在水务行业下一步改革中,能否给予民营水务企业平等竞争权力,已经不仅仅是关乎民营企业本身发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

资本巨头可抢先布局

“目前自来水新国标可能还要推迟”,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自来水新标准是在5年前就起草完成的,今年7月1日的强制实施本身就是宽限以后的日期。然而,在7月1日新国标的大限又被推迟到2015年。结合住建部今年5月出台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来看,新国标极有可能会被再次推迟到2020年。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

张颖夏指出,现在社会资本不是没有参与的意向,而是大家都在等,一旦有一个城市改革到位,让大家看到希望,资本就会大量流入。

据他分析,目前推迟的原因与新国标和自来水现状相差悬殊以及中央在土地政策上的突然收紧有关。

“一方面,新国标的制定部门是卫生部,而实施部门是住建部,这就导致制定和实施之间出现不对称。尽管住建部可能在很早以前就了解相关信息,但是这中间还要将提前布局的因素考虑进去。所以,这次城建部门肯定很被动”,张颖夏告诉《中国投资》记者,另一方面,国内的中央财政政策导致地方上并没有更多的钱去实施市政基础建设。“地方政府只能靠卖地来赚钱,从而进行基础市政建设。现在中央忽然开始调控土地政策,地方财政就必然吃紧。比如,北京的污水处理改造是早就列入市政计划的,但是目前也面临实施不足的问题,作为首都来说,尚面临这个问题,地方财政情况就可想而知”。

张颖夏进一步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更适合具有庞大资金实力的巨头企业去进行“押宝”式投资。在他看来,水价和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具备庞大资金实力的企业贸然进去等于拖垮自己。“当然,也不能算是押宝,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个行业肯定是会向社会资本放开的,但是等待的时间估计会很长。一般市政基础建设的合同期限会在20年以上,所以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可以抢先进去布局,例如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商威立雅环境集团,其水处理业务营业额动辄上百亿欧元,国内即使是已成立15年的民营环保产业龙头桑德集团,也远不能与它们媲美。所以,在未来肯定会出现龙头领军企业”。

根据《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未来5年,中国的水务市场将形成一个由10-15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综合环境服务商、20-30个年产值20亿-50亿元规模的区域性综合环境服务商、50-100家亿元规模的环境服务企业共存的市场。

在此过程中,一批无核心竞争力的水务企业将被收购、兼并,形成大水务集团引领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