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辽宁省大连市编制和实施了《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将环保目标、环境要素、环保项目落实到全域每个时段的各具体空间,明确了大连市未来的环保工作重心和发展趋势,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确定了大连市通向生态宜居城市的和谐发展之路。
在中共大连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把建设更加秀美的生态环境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把坚持品质立市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辽宁省大连市市委书记唐军多次强调,要树立追求卓越、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把环境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建设更富魅力的文明大连。大连市向世界宣告:摈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大踏步步入追求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全域谋划保护优先
打造鱼翅型生态系统
为有效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大连市编制和实施了《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生态红线),以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统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
《规划》通过全域谋划、生态优先、远近结合,将环保目标、环境要素、环保项目落实到全域每个时段的各具体空间,明确了大连市未来的环保工作重心和发展趋势,统筹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确定了大连市通向生态宜居城市的和谐发展之路,把环保规划的思想融入城市发展的大战略中。
划定生态红线和4类经济开发区域是《规划》的最大亮点。《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区范围,即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生态红线),着力打造一条绿色中脊、多个山海开放廊道的“鱼翅型”自然生态系统,在空间上规定了生态保护的范围及重点保护区域,明确经济与城市发展中应该重点保留的生态本底。决策者以此了解生态基底,制定严格的保护与控制措施,以保障全市的生态安全和发展优势。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全市范围土地划分为4类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哪个地方是哪一类型开发区,清晰明了,受保护的内容、范围明确,操作性强。特别是《规划》对各类开发区开发强度进行明确的界定,各类型开发区允许上什么项目,不允许上什么,一目了然。通过明确保护区范围、生态功能区划、空间管制分区及经济重点发展区域,有效协调了生态保护区与经济开发区的关系。
《规划》第二个亮点为统筹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此推进大连市社会经济活动持续、有序、健康发展,使环境保护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规划》全盘考虑区域、行业、流域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制订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并分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提出了包括大气环境规划、水环境规划、声环境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置规划、核与辐射污染控制规划、工业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自然生态系统规划、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环境风险防范以及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规划10个方面的规划。
有关规划专家对《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规划》将环保工作前移,提出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以总量优化产业布局,环保优先全防全控等理念,使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起到龙头作用。《规划》从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对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宏观战略、具体措施和政策等规定,实现了由环境总量管理向环境目标管理的转变。《规划》从宏观上把握环境问题,把点源治理、区域治理和宏观控制相结合,把风险防范和环境治理相结合,实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新突破。
构建绿色生态格局
支撑体系健全有力
2008 年,大连市启动了生态市建设,构建“一条绿色中脊,多个山海开放廊道”的生态格局,努力将大连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健康协调,城市布局科学合理,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经济运行高效平稳,人民生活健康富裕,基础设施齐全便利,支撑体系健全有力,居民生态意识和文化素质良好的国际知名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通过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系列活动,以及实施造林绿化十大重点工程,不断加大城区绿化建设力度,推进林业工程建设,使整个城市充满了绿色生机和活力。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1平方米,城市生态功能得到提升。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累计建成自然保护区12个,风景名胜区5个,省政府批准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7个,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陆域总面积达到了1432.9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1.4%,涵盖了野生动植物、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层次、多物种、多系统的立体生态保护模式。
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县(区、乡镇)创建。大连市生态创建工作已经成为各区市县政府工作的重点,全市80%以上的乡镇开展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40%的村开展了省级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
2011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区)达到两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达到27个,国家级生态村22个;省级生态乡镇25个,省级生态村85个。通过典型示范效应,达到了以点带面的目的,使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示范工程为带动,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1.54亿元,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250项、户用沼气32299户,推广建设发酵床养殖技术基地20余万平方米。目前,大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粪便综合利用设施普及率达70.4%,极大缓解和改善了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全市共启动了 80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村“脏、乱、差”环境问题的解决。
制订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出台循环经济促进条例
大连市委、市政府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科学发展的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环评审批为杠杆,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优化经济发展,努力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项目和企业,“十一五”以来,关闭了东北特钢等230家重污染企业。大力推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益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加快“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建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发达的新型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石化、造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产业基地基本建成。
严格环评审批,优化经济发展。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前置审批,积极推行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环境监理,认真实行“三同时”。“十一五”期间,全市对“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严控制,否定选址不合理或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200多项,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
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制订了《大连市清洁生产实施方案》,“十一五”以来,共完成火电、水泥、化工、造船、平板玻璃等8个行业44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出台了《大连市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建设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静脉产业类),对废电器电子等特定产品拆解利用的新建项目实行圈区管理。
节能降耗,绿色低碳。大连市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的5000台在用工业锅炉及新安装投运锅炉实行节能减排经济性检验,其中,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锅炉达905台。新建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达到国家65%和50%节能设计标准。“十一五”期间,大连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 19.08%。
实施“蓝天碧海”工程
打造更加“亲海”环境
综合环境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大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品位的重要手段。本世纪之初,大连市实施了规模浩大的“蓝天碧海”工程,综合整治城市环境,使优美的环境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打造更加“亲海”的环境。大连市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截至2011年末,共建成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集中整治入海排污口,中心城区入海排污口总数由2009年的135个下降至85个,减少37%;企业直排口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入海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放情况得到有效遏制,大大改善了近岸海域水质。
为让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大连市开展了大规模拆炉并网、集中供热,截至2011年底,市财政总投资为19.5亿元,累计拆除燃煤锅炉4414台、烟囱 3425根,并网面积2796万平方米,削减燃煤约39万吨,烟尘约4800吨,二氧化硫约4500吨,氮氧化物约3800吨,提高了供热质量,减轻了低空环境污染。
对华能大连电厂等8家燃煤电厂及全市9家75吨以上供热锅炉进行了脱硫改造,全市燃煤电厂机组脱硫率已达99.4%,大大净化了空气。建成运营24条“简易工况法”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实施机动车“黄绿标”管理制度,积极创建“绿标路”,综合整治机动车排气污染。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大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以上,2011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在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优良率排第4位。
相关链接:
大连绿色发展实现五大突破
一、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环境质量保持良好。2001年~2011年,大连市GDP由1235.6亿元提高到6150.1亿元。污染减排量在全省排名第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继续在省内排名第一。
二、环保投资不断增加。2009年大连市环境保护投资不过百亿元,到2011年大幅提高到121.8亿元。
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逐年降低。2009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7吨/万元,到2011年就大幅下降到0.92吨/万元。
四、单位GDP用水量大幅下降。2009年大连市单位GDP用水量为32.5吨/万元,到2011年下降到26.0吨/万元。
五、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2009年~2010年,大连市废水排放强度由14.85吨/万元下降到11.77吨/万元,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由0.000605吨/万元下降到0.000332吨/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由0.004471吨/万元下降到0.003384吨/万元。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