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满足于拥有几条生产线时,他们却正在为核心技术的研发而努力;当别人为工厂能“吃饱饭”而欢欣时,他们却已着手进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 “两型”技术改造;当许多同类包装企业“遍地开花”时,他们已经成为一家多元经营的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它,就是11月初刚刚获得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的湖北富思特集团。
多年来,富思特带着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成功奏响了以技术创新、求发展的变奏曲。
序曲:瞄准高端提升实力
如今在塑料薄膜包装行业,富思特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富思特何以能成其老大?这是因为在技术创新上,富思特始终比同行“快一步”。他们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从小试到中试,再到最后投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过去,富思特主要生产普通的BOPP光膜,产能小、成本高。从1996年起,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每年按销售收入的5%提取研发专用基金。他们的产品扩展到热封膜、镭射膜、缠绕膜、镀铝膜等十多个系列产品。因为不断细分市场、拓展产业链条,他们从中获取到更多的盈利,其研发的BOPET特种薄膜每吨价格较普通BOPP薄膜提高近一倍。
不仅如此,发明专利的不断涌现和投入使用,也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迄今为止,富思特共获国家专利80项,并多次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等,是湖北为数不多的博士后产业基地。
间奏:两型技改“脱胎换骨”
虽然总部设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城,但是富思特的视野却从未被禁锢。从2008年起,富思特对旗下3个新材料生产子公司进行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技术改造,共投入2.4亿元。
如此大手笔的进行技术改造,为的又是什么呢?富思特负责人告诉记者,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要求的温度不一样,即使同一道工序,不同时段温度要求也会不同。有了精准的温控设备,哪怕是同一工序在不同的温度之间“跳跃”也毫不费力,但是这样造成的热能浪费却不是小数目。之前,多余的热能不得不直接释放。而技改完成后,高温区间与低温区间之间释放的热能被分流到其他需要加温的工序,被再次利用起来。
经测算,2008年技改后,他们每年将因节能降耗实现净利润1823万元。这一数字,占到他们当年技改总投入额的33.78%。因为成效显著,富思特受到了国家财政奖励。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配套生产工艺更加合理化,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快速优化。富思特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眼界的开阔,他们对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更精准的把握,在节能技改方面的投入也才会如此舍得。
变奏:多元发展拓宽道路
富思特集团的前身是云梦县塑料薄膜厂。按常理,能坐上塑料包装业“老大”的位置已是极致。可今天的富思特,拥有2个工业园区、2个农业产业园区、9家成员公司,年创利税1.9亿元。
这一成绩与集团的多元发展不无关系。富思特已涉足的行业包括软包装材料制造、生物科技等。目前该公司20万吨菜/棉子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达产后,将年加工菜子、棉子30万吨,年创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达7500万元;公司的另一个在建项目,拟用农村田间地头常见的菊芋生产菊粉,以改变我国高纯度菊粉和高纯度低聚果糖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要么有意识地以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条,要么 “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富思特集团依靠技术创新 “一元支柱向多元支柱发展”的方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法,是值得各企业考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