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自2023年3月份全面开工建设以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建设现场日新月异。
截至目前,土建主体、设计工作已经全部结束,钢结构安装已接近尾声。其中项目设备总计11470台,到货安装率达81%;钢结构总量18.67万吨,到货安装率达95%,管道预制完成65%。各装置已全面进入设备及工艺配管安装冲刺阶段,且多个装置迎来关键里程碑节点,将为项目如期投产达效奠定坚实基础。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在今年6月底完成第一台锅炉点火,10月份首系列产出聚烯烃产品,年底打通全线流程。
据悉,宝丰300万吨烯烃项目总投资673亿元,以煤替代石油、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建设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厂,规划年产1325万吨甲醇、500万吨烯烃、250万吨聚乙烯、250万吨聚丙烯,甲醇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6%以上、烯烃占全国总产量的9%以上。
项目一期投资478亿元,年产742万吨甲醇、300万吨聚烯烃、150万吨聚乙烯、150万吨聚丙烯。其中用“风光融合”发绿电制取25亿立方绿氢,用绿氢替代煤炭、石油生产117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色烯烃,是全球率先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规模最大的化工生产企业,开辟了能源化工领域“碳中和”科学发展路径。
1以氢代煤、新技术加持:实现降本减排
宝丰能源内蒙古一期项目通过风光制氢一体化配套项目补入绿氢、绿氧,即用“绿氢”替代原料煤,补入甲醇合成项目装置,可减少工艺系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将副产的氧气作为气化用氧替代燃料煤,补充到气化装置中降低空分装置能耗。
相比纯煤方案,该项目有望增加甲醇产量122.89万吨/年,节约标准煤253万吨/年,减少碳排放量631万吨/年。
此外,据了解,该项目核心装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第三代专利工艺技术(简称“DMTO-III技术”),技术原料转化率更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更低,单系列工程规模达100万吨/年,可实现2.65吨纯甲醇转化为1吨烯烃,低于公司2022年半年报披露的现有装置吨烯烃甲醇单耗2.894吨。
宝丰能源内蒙古项目位于以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为核心的能源化工“金三角”地区,煤矿地质条件好,开采成本低,同时蕴含丰富的光能、风能资源,为项目提供了质优价低的原料保障。
2氢从何处来?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煤化工企业作为用煤大户低碳转型压力与日俱增,探索新能源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成为行业共识。
宝丰能源于2019年开始建设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2021年4月宝丰能源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太阳能电解水制氢综合示范项目”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投产,其中包括2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置、产能为每小时2万标方氢气的电解水制氢装置。
该项目以绿电作为动力,通过电解水制取出绿氢和绿氧,用“绿氢”替代煤作为原料,“绿氧”替代煤作为燃料,直供化工系统。
宝丰能源称,生产的“绿氢”一部分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与工业融合协同发展,推动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绿色升级,带动化工产业链实现零碳变革;另一部分立足全国氢能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拟推动氢能在重卡、公交等物流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助力绿色交通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煤化工网等公开信息,流程工业整理编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近日生态环境部先后对《新疆山能化工有限公司准东五彩湾8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新疆东明塑胶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予以批复,标志着两个项目顺利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1-29 流程工业
2023年12月20日,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260万吨/年煤制烯烃和配套40万吨/年植入绿氢耦合制烯烃项目成功完成了气化装置最后一台气化炉的吊装作业,至此该项目又一重大节点取得了显著突破。
2023-12-26 流程工业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