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成,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动力机械系压缩与制冷机械专业先后在大连化工总厂、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北京燕山石化总厂等参加设备研 制、安装、开车。1979年调入化工部,参与大型石化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和重大装备关键设备的研制工作。1998年(退休)以后,受聘于国家石化局、中国 化工装备总公司等单位继续从事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2002年受聘于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负责机泵技术工作及全国机泵网的管理工作。
回顾十年泵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生产、销售形势最好的十年,也是我国泵类产品技术上发展最快的十年。特别是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五年的高峰发展期,年均增长率平均达到25%,最高接近30%,这是国内外泵的发展史上所没有的。在这一时期,无论从泵的产量和产值,还是品种和质量上都有飞跃,改变了我国泵制造业分散、传统生产的模式,形成了若干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泵业生产基地,成为技术上先进、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的群体。这种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国家总体经济形式所造成的,但也是全体泵业人士努力奋斗的结果,为此,所有泵业人士都会感到高兴和自豪。
十年发展 速度惊人
最近十年泵业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2002年以前,每年增长在8.8%~12%之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5%左右。这略高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数字,与同期世界泵业市场的增长率4.3%相比约为2.5倍左右。2002年下半年以后,发展速度明显增加,年增长率达到20%~28%,这个速度是国家经济增长的2倍以上,相当于世界泵业年均增长率5.5%~6%的4~5倍。
在这个时期,世界泵业市场业也呈现发展的态势,但各国并不均衡。尽管世界泵业巨商发展也很快,并继续统领着世界泵业大军,但其发展的速度却不如中国。据一份资料报道,1996年英国泵业市场的生产销售总值是7.4亿英镑,若以1996年的产值为基数不变,则以后若干年的增幅为:1997年12%;1998年增幅下降到9%;1999年为5%;2000年增长最高,为14%;2001年降为3%;2002年大约为2%。也就是说这几年的算术平均增长为7.5%,几何平均增长为3%。
日本泵业的发展状况也不很理想。我们曾和日本泵业有过一次技术交流,据介绍,从1996年到2005年的十年间,日本泵业的总产量和产值都没有增加,只是在技术上取得不断的进步。美国泵业经过了低迷时期,已经再次好转,但其增长速度也远远不能和中国相比。
表1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探其究竟,有三个宏观的原因:
1.我国的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基本建设投资比例很高,一直维持在25%以上,有几年达到40%;全国电力紧缺,大力发展电站,急需电站用泵;市政建设更是居高不下,每年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泵和工程建筑用泵;我国的石油、化工、石化工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大发展时期,每年需要大量各种流程泵;环保、钢铁等工业也发展非常迅速,加上南水北调等巨大工程和三农经济也需要大量的输送泵和灌溉泵。
2.国家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出现了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专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凭借着超大规模国家的市场优势、低成本生产要素和相当实力的产业基础,成为承接此轮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占 GDP的比例为36.8%,远高于发达国家(19.3%)和发展中国家(20.3%)的水平。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列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增加值如表1所示。
3.各国泵业的企业大户非常看重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建厂或设立分部,加盟中国泵业。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泵分会秘书长李玉坤曾表示,世界各大泵制造厂都非常关注中国的泵业市场,世界前2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准备或已经在中国建造分厂,这些企业的产品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并且在特定的领域中市场占有率也很高。表2列出世界部分著名泵企在中国设厂的情况。
三军作战 势在用兵
目前我国泵业企业有国企、外企(包括外企独资或合资企业)、民企三种所有制形式。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来看,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据行业内的一份调查显示,在通用机械制造企业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资产增长速度分别为9.26%与21.0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为2.06%,私营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为5.83%。
表3中显示2005年通用机械行业三种所有制企业产值和利润增长的比较。
民营企业是泵业发展最快的群体,其利润增长率据第二位。传统的泵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门槛不高,因此衍生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中小泵企,产值和产量猛增。民企的发展战略是打销售战,以出色的销售,适应用户的需要,形式多样灵活而闻名于世。企业技术力量不是很强,但销售力量却很强;产品质量不是最好,但也不是很差;价格不一定最便宜,但不会是最贵的。品种非常齐全,凡是用户需要的泵,不管如何特殊,操作条件怎样恶劣,都能够制造出来。
外资企业是一些品牌产品,手中握有二张王牌,一是技术,二是资金。凭借国外母公司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技术优势,只要按照一定的规范生产,不需要其他的投入,加上管理有一定的模式,信守合同,因此,深受外企用户及工程公司的欢迎。外企泵厂不仅在税率上享受优惠,而且充分利用了国内员工低薪的有利条件,因此,利润增长率据于首位。有些外企打起资金战, 例如,从一开始的合资过度到独资或进行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扩大市场占有范围,使外资企业发展更加壮大。
国企则介在二者之间,兼有二者的的一些优势,但不能尽其所有。国企的最大优势是原有的市场份额大,客户关系紧密,产品可靠,有些还得到过国家或地方上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具有传统的优势。但国企负担沉重,难以筹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大额资金,缺乏灵活作战的能力,因此在产品和利润增长率上都处于落后。国企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和卓越的企业家领路,才能重振雄风,勇冠三军。事实上一个卓越的有远见的企业家也是外企或民企取胜的根本。
表2 部分世界著名泵类品牌企业(仅供参考)
异兵突起 各显其能
近十年来泵类技术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新产品率平均以每年0.5%~1%的速率增长,新品种不断涌现,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不断有新产品投产,如环保用的潜水排污泵、电厂用的烟气脱硫泵、石油和化工用的高压多级泵、流程泵、高温油浆泵、钢厂用的高压除鳞泵、南水北调工程用的大型调水泵、矿用大流量高扬程排水泵等。但从品种上看近十年发展比较快的有无密封泵、螺杆泵、小流量高扬程泵、液环泵、核电泵、智能泵等。
无密封泵,包括磁力驱动泵和屏蔽电泵。磁力泵是利用磁体能吸引铁磁物质的特性,可以无接触地透过非磁导体(隔离罩)进行动力传输的原理,直接带动叶轮同步转动。屏蔽泵的叶轮和电动机的转子固定在同一根轴上,利用屏蔽套将电动机的转子和定子隔开,转子在被输送的介质中运转,其动力通过定子磁场传递给转子。这二种泵统称无密封泵,可以做到完全无泄漏。无泄漏泵主要用于输送危险介质和易汽化介质。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无泄漏泵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除应用于极端危险和危险场合外,在特殊化工和一般化工领域应用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据磁力泵专业厂商英国HMD公司统计,过去十年,无泄漏泵的增长超过了400%,是近十年内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
螺杆泵已有将近80年的历史,沈阳水泵厂于60年代中期研制生产双、三螺杆泵,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螺杆泵技术,但国外公司在中国设厂、成套引进设备、规模化生产国际先进的品牌也是近十几年的事,特别是单螺杆泵,基本是Moineau泵的系列,但各国各厂都有发展和改进,如兰州耐驰NETZSCH、上海西派克SEEPEX、大连莫伊诺MOYNO等。螺杆泵具有输送流量宽、吸入性能好、结构坚实、对气体和污物不太敏感、输送液粘度范围广等优点,特别适合固液两相流、多相介质的输送和油气混输,在原油开采和输送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也是螺杆泵发展迅速的原因。
小流量高扬程是往复泵的特点,但这里专指高速泵和旋壳泵。这二种泵实际上是离心泵的一种派生结构,以牺牲效率来换取扬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高速泵又称部分流泵,以径向叶片代替后弯叶片,因在扩压器中只有一部分流体排出而得名,最早由德国的巴斯克博士发明,国外著名品牌是美国的胜达因泵。国内航天11所研制的高速泵,用作航天燃油泵和大量的化工流程泵,此外国内还有浙大研制,浙江天德泵业生产的系列产品。高速泵转速范围7000~25000转/分,单级扬程最高可达2000多米,在近十年国内有较大的需求。与高速泵类似,旋壳泵也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输送达到相当高的切向速度,然后流入皮托管扩压排出,因此又称皮托泵或旋转喷射泵。该泵最早由美国贝克公司发明,二十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国内最早制造旋转喷射泵是北京化工机械厂,近十年中,国内有山东长志泵业、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北京农机院系统、江苏海狮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等生产制造旋喷泵系列产品。
智能泵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可以部分替代人工智能的泵或泵系统的总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泵制造业已向着节能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在泵的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以及选型、销售等各方面,都存在智能化的发展空间。但从目前看,智能泵最明显的优点是节能和自动控制。据一些资料介绍,将原来旁路调节改成变速调节后,整个泵系统的效率可以提高30%甚至更高。因此,智能泵的含义并非在智能泵本身,而在于泵的整个智能系统。目前处于领先地位的是ITT高质泵公司的PumpSmart智能泵系统。智能泵的出现,将离心泵的调节带入了现代化的模式,也带来了崭新的管理概念,因此可以说是泵系统工程和管理上的一次革命,也是泵业发展的必然趋向。
此外,液环泵、核电泵等也是近十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品种。
表3 通用机械行业三种所有制企业产值和利润增长的比较表
顺水行舟 各有千秋
2008年开始以来,基本建设规模有所回落,经济发展趋于平稳。现在,冲击经济的最危险的区域是虚拟经济,像机泵这一类通用装备制造业不会这么大起大落。预计今后十年泵业市场将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不可能再出现如上的发展高峰期,但也将高于世界泵业的平均发展速度。整个泵业市场犹如一条宽阔的河流,国内的二、三千家泵厂,犹如许多条航船,顺水而行,竟相争流,经历各自的风浪,不言轻易的退出。相反,企业会更加集中,规模会更加壮大。
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到2010年,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意见》中的16项主要任务多数与流体机械有关,其中与泵业直接有关的项目有乙烯成套设备、聚脂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工业污水处理装备、海水淡化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等。可以说,泵业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
国外泵行业正在加快并购重组步伐,泵制造厂家数量会不断减少,跨国泵业公司间的竞争和垄断进一步加剧。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外泵行业已有80起大的合并和收购。下一个十年这种兼并和重组有可能在我国进行,通过这种集团化的合作发展战略,出现特大型泵企,不仅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规模,还有利于使用原来的商标,扩大知名度。
扎堆是当前商业繁荣的一种正常现象,就泵业而言,现在已经形成若干个泵业基地和泵业群体。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最大的泵阀市场在中国,最大的泵阀生产基地也在中国。据泵企业名录统计,在2000多个泵厂中,北京、天津、河北计有泵厂400多个,约占总数的1/6;辽宁和山东大约400个,占将近1/6;上海、浙江、江苏各400个左右,各占1/6;其他地区1/6。比较集中的地方是上海、大连、淄博、温州、靖江等地。从地区上看,江、浙、沪发展最快,这三地的泵年产值约占全国的60%(上海、江苏、浙江约各占20%左右),约占世界泵产值的78%~8%左右。所以,以上地区不仅是中国的泵业基地,也可以说是世界泵业的基地。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