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GE传感与检测科技在GE上海研发中心正式宣布,在中国推出其首款本地化产品——AquatransTM AF878超声波流量计,这也是GE公司“立足中国,服务中国”(In China, For China, 或简称ICFC)项目实施以来推向中国市场的第一个新产品。在发布会现场本刊记者采访了GE传感与测量&检测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黄克强、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及AquatransTM AF878超声波流量计的研发团队。
PROCESS:GE公司于今年年初正式启动了“立足中国,服务中国”的项目(In China,For China,或简称ICFC),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个项目。
陈向力:我可以说是GE在中国推行ICFC项目的发起人。2000~2005年GE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非常快,这得益于GE公司的技术优势。从2005年开始,我们发现很多产品在欧美市场的销售状况很好,但这些产品却并不适用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国内客户非常需要一种产品性能和价格最佳结合的新产品。因此,从3年前开始,我们将GE全球的技术优势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及国内较低的制造成本三方面相结合,开始研发更加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但这期间的产品研发工作都是由各个事业部门独自在做。
2007年9月,公司总裁杰夫·伊梅尔特先生访华,我和其他事业部门的负责人向总裁先生提出,仅靠各个事业部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开发,这个力度是不够的,应该将其提升为整个公司的战略层面。这一想法得到了总裁先生的支持,同时公司提出了ICFC,“立足中国、服务中国”这样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GE中国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ICFC项目计划,首批投入15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制和开发更加能够满足本地需求的产品。
今年我们选择了在水处理、节能减排、现代化机车改造等领域的9个项目作为首批ICFC计划研发的新产品,开始了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一系列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这些项目的选择标准是:首先必须是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其次研发工作能够由中国的研发团队完成,而且产品的生产能够基于中国的供应链来进行;第三,能够达到一定的回报率。
目前这9个项目的进展都比较顺利,今天推出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是ICFC项目实施以来推向中国市场的第一个新产品。
PROCESS:GE公司对研发投入的力度如何?
陈向力:GE全球设有4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美国总部、德国、印度和中国。位于中国上海的研发中心是仅次于设在总部的研发中心,拥有1400名研发人员,另外还有600人在北京和无锡进行医疗系统的产品开发。公司在研发领域的策略是:以总部的研发中心为中心,扩展每个事业部门的产品开发。公司每年在研发领域的总投入超过1亿美元。
PROCESS:GE传感与检测科技在仪器仪表领域可以说是个后来者,2003年前公司通过收购扩大产品线,并开始在仪器仪表领域进行业务拓展。请黄总介绍一下GE传感与检测科技目前的产品组成。另外,公司对收购的品牌是如何进行整合的?
黄克强:顾名思义,GE传感与检测科技包括传感测量和检测两个领域的产品。传感测量领域的产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仪表及气体分析仪表,检测领域包括压力校验、无损检测等仪表和仪器设备。
并购主要是2003年之前的行为,2003年以后我们主要是对这些并购的公司进行整合。如今GE Druck,GE General Eastern,GE Kaye,GE NovaSensor,GE Panametrics,GE Thermometrics,GE Ruska和GE Rheonik都统一在GE传感与测量旗下。整合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2003~2004年,行业里还没有人知道GE公司也有仪器仪表产品,而如今,GE传感与检测科技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收购的品牌,我们的做法是不放弃原有品牌,因为他们在其所生产的产品领域都已经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但这些品牌都在GE的品牌之下,所以你在我们的产品上会看到如GE Druck这样的标牌。
PROCESS:“‘本土化’创造客户价值”已经成为GE公司在中国的全新战略,那么GE传感与检测科技在中国市场有怎样的发展策略?
黄克强:在中国,GE传感与检测科技有两个主要的发展策略,一是“本土化”,另一个是“简单化”,其中“本土化”是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我经常会跟我的同事讲,我们要做No.1 Local Player,即做中国市场本土企业的第一名。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括生产本土化、产品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客户本土化和人员本土化。目前,我们在中国设有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和常州,如常州工厂拥有驻厂设计、应用和技术工程师以及完整的供应链,生产、质控等团队,为中国的客户提供世界水准的产品和服务。此次推出的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也将是产品本土化的开始,而我们在中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基本都是中国的本土员工。“简单化”的策略是商务流程简单化,使客户和我们做生意更容易。
PROCESS:超声波流量计技术是GE公司的强项,那么作为超声波技术的领导企业,贵公司认为超声波流量计产品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什么?
黄克强:超声波流量计的技术发展方向可以比喻为向“贵族化”和“平民化”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可以使用于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比如测量介质更加粘稠、温度更高或更低、压力更高,这可以称为是“贵族化”的需求。
超声波流量计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与测量介质直接接触,这样就不会污染被测介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优势,所以超声波流量计的价格较高,为很多客户誉为“贵族”产品,那么如何让超声波流量计具有价格优势,就是我所说的向“平民化”方向发展。以往的超声波流量计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让一款流量计满足客户所有的应用要求,如可以测油、水,可以在200℃、50℃或-60℃的温度条件下使用。当然这款满足各种需要的流量计可以让客户减少库存,但其缺点是成本高。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所有的应用环境都非常恶劣,而如果都购买这样多功能的流量计产品,会带来很大的成本浪费,对产品来说也无法“施展”全部的功能。了解到客户这样的需求,我们将超声波流量计进行了简化设计,此次推出的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最大的优点就是把不需要的功能去掉,使其更易于现场安装,免维护,同时价格更具竞争力。
PROCESS:您如何评价GE传感与检测科技2008年的表现?公司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发生?
黄克强:2008年,我对公司的表现非常满意。这一年,公司有几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年初,GE传感与检测科技与GE Fanuc智能平台、GE安防和数字能源共同组成了GE企业解决方案集团,我作为该集团第一任中国总经理将推动这4个事业部在中国市场的业务。6月,GE传感与检测科技常州工厂开业,将为中国客户提供本地化设计、生产和服务。今天我们又推出首款本体化产品——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
另外,2008年于我个人而言也有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8月4日,我作为奥运火炬手,参与了在成都的火炬传递。
PROCESS:目前的经济严冬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公司将会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
黄克强:具体影响我们还在评估当中,针对这次的金融危机,公司总裁提出了四点要求:保护公司的安全;营运更高效,兑现承诺;继续为未来发展投资;激励员工,积极沟通,告诉他们公司是健康的。
而对中国市场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中国作为GE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GE各大业务集团的共识。奥运期间,GE总裁杰夫·伊梅尔特来到中国,他表示“要把中国变成GE的第二个家。”而要想将中国变成第二个家,就必须加强GE在中国的整体实力。
陈向力:在公司总裁提出的四点中,很重要的一点是GE全球化和研发投资的继续推进,以增强公司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GE并非只看重短期的业绩,而是公司的长远发展。他特别强调了中国这些新兴市场的重要性,要继续加强在这些市场的研发投入。
从业务上来说,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高经济效益。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客户会更加重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高科技低成本产品的需求就更大。这次危机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有精力去关注以前我们不太关注的行业,如环保水处理领域。
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需要
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就是GE传感与检测科技率先推出的成果之一,它是一款一体化、高精度(0.5%)、可测双向流的经济型流量计。与之前的超声波液体流量计产品相比,它的一体化设计使得安装简便,即装即用,维护成本极低,同时它在结合全球化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客户的需求, 专门强化了在钢铁、电力、水处理、半导体、建筑(BAS/HVAC)行业作业流程中的应用,去除了国外同类产品中一些并不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功能,增加了中国市场需要的特殊设计,使得其更加符合中国市场的真正需要,能够有效降低客户的成本支出,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效益。
此外,Aquatrans AF878超声波流量计在上市前所进行的测试中展示出的优良性能,已获得包括宝钢在内的众多国内企业的青睐和积极反馈。除了结合中国企业实际需要外,AF878还采用了世界领先的Panametrics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以提供更高的精度,其紧凑的形式更能为客户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且,该仪表的专利数字信号处理和互相关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免除了噪音的干扰,增强了信噪比; 优化的声场设计确保稳定可靠的流量测量。 更重要的是,AF878产品使用了GE独特的自动跟踪窗口技术,这使得在流体属性未知或改变的情况下也可确保测量的精度,可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半导体、汽车等行业。此外,该系列产品提供符合中国压力等级标准的管体和联接法兰,为广大的国内用户提供最低成本的接入解决方案。
“ISPE在制药领域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它提供了一种和谐客观的学术氛围,能让企业、规章制定者、学术界在此平台上超越自己所服务公司的限制,为全人类的利益而协同合作。”
——Ali M. Afnan博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药物评估及研究中心过程工艺专家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