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到2020年,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达到20%以上。
2015-2017年,工信部已经推出一系列石化和煤化工的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企业,包括中石化九江石化,中石化镇海炼化,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新疆天业,中海油惠州石化,中石化茂名石化,万华化学,以及新疆中泰等。与规划目标相比,智能工厂的发展空间巨大!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效显著,以下盘点了几家石化和煤化工行业入围企业实践案例。
万华化学
2017年10月20日,从大榭开发区经济局获悉,宁波万华现已构建起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运营管理平台、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平台、以BW为核心的商务智能平台和以OA为核心协同办公管理平台等4大智能平台,智能工厂建设初见成效,安全应急响应速度至少提升70%,能源利用率提高5%,装置稳定性提高30%,发货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每年可节约运行成本约2亿元。
下一步,宁波万华将实施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信息协同工程,实时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协同工程,一体化调度和应急指挥平台,全信息整合构建生产运营智能平台,一体化设备管理系统工程等智能化项目,进一步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统一的“数字智能万华”的目标。
中国石化智能工厂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化早在2013年就完成智能工厂规划。2014年,选择燕山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九江石化4家企业开展试点建设。2016年,4家企业整体上线,打造了中国石化智能工厂1.0版。2017年启动了升级版(2.0)和推广建设工作。
升级推广进展:
茂名石化
近年来,茂名石化通过建设生产调度指挥数字化平台,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建设日优化平台,实现操作、管理、决策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做到了“日平衡、日调整,日优化、日提升”。
2017年以来,信息化优化增效10.95亿元,其中通过日优化平台开展的105项专项优化,增效9066万元。通过建设原油调和系统,不仅降低了原油加工成本,也确保了装置长周期运行,年增效超8000万元;广泛应用先进控制(APC)技术,主要装置APC覆盖率90%以上,保证了装置在最优指标范围内运行,年增效9000多万元。
镇海炼化
自2013年以来,镇海炼化积极组织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建设内容:
一是大数据驱动的企业运营智慧决策与管理。建立经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和跨专业、纵向集成的管控一体化管理平台,以及融合知识、模型的企业管控体系。
二是分子管理驱动的炼化一体化智能生产管控。实现从原油选择与调合、加工、成品油调合生产链的智能优化管控。
三是实现废弃物、污染物和高危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足迹跟踪、溯源与调控。
四是面向高端制造的工艺流程创新与质量控制。通过装备的高端化改造和工艺流程的优化,研发高端产品,提高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能力,并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五是面向开放共享的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优化。镇海炼化智能工厂与宁波化工园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进一步拓展和整合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上下游产业与宁波市临港工业的协同发展。
据悉,镇海炼化智能工厂项目整体技术现已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世界领先,装备与技术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主要能耗、排放与产品质量指标、单位加工费用达到国际同类企业领先或先进水平,生产现场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
九江石化
利用工业4G网,支撑了企业生产操作协同联动。操作平稳率提高5.3%,操作合格率从90.7%提升至99%。
建设智能HSE污染源排放及职业危害监测,提高了安全环保管理精细化水平。
建设生产协同优化管理系统,提升了供应链协同优化水平。2015至2016年,九江石化生产优化综合增效5.7亿元。
开展大数据分析,提升了报警预警精确水平。利用中国石化50套催化装置约50TB历史数据,开展装置报警分析,实现关键报警提前1~2分钟预警,装置报警数量减少40%。
中煤陕西榆能化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全厂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被工信部评为“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新型煤化工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2014年7月底,中煤陕西榆林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聚乙烯、聚丙烯产品。2016年,烯烃项目装置负荷创新高,全年生产聚烯烃71万吨,同比增长4.0%,实现对外销售收入49.7亿元,销售成本30.51亿元。
公司智能工厂建设始于2013年,采取三步走路线: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