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设计院给出了正常、最小、最大三种流量,则选型时以最大流量为依据,兼顾正常流量,在没有最大流量时,通常可取正常流量的1.1倍作为最大流量。
如果没有设计院计算,则可按每天必须的输液量除以水泵开机时间。比如,每天需要输送液体80-100方,开机时间为10小时,那么水泵流量范围即为8-10m³/h。
水泵的流量是指水泵在一定的时间内所抽出来的液体的体积或质量,分别称为体积流量( volume capacity)和质量流量(masscapacity),体积流量通常用字母符号Q表示,水泵的流量单位有m3/s(立方/秒)、L/S(升/秒),或M3/h(立方/小时),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3/s=1000L/s=3600m3/h。质量流量用Qm表示,质量流量常用的单位为千克每秒(kg/s)或吨每小时(t/h)。
根据定义,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的关系:Qm=pQ,式中的p为被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
由于各种应用场合对流量的需求不同,叶片泵设计流量的范围很宽,小的不足1升每秒,而大的则达几十、甚至上百立方米每秒。
水泵出厂时标牌上所表示的流量是这台水泵的额定流量,也就是流量的中间值,该水泵在这个流量数据下工作效率最高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偏离了这个流量工作,那么水泵的效率都会大大降低,如果偏离太多还会导致电机烧毁的现象出现,
例如一台管道离心泵的额定流量是100m3/h,在实际使用中水泵的流量最好是控制在这个数据使用,如果水泵的流量超过120m3/h小时运行时应该特别注意电机电流是不是已经超出泵铭牌上所标示的电流数据,
如果超流运行这时应该依靠水泵出口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水泵的流量在额定流量范围内运行,为了节省能源,降低使用成本,应尽量让水泵的流量在设计流量工况点下运行。
水泵流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在水泵使用过程中,常常需要计算水泵流量,但是不少人对水泵流量计算公式都不甚了解。
下面以潜水泵、齿轮泵为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水泵流量计算公式。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计量单位: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 L/s=3.6 m3/h=0.06 m3/min=60L/min,G=Qρ ,G为重量,ρ为液体比重。
水泵的轴功率(kw)=送水量(升/秒)×扬程(米)/102×效率=流量×扬程×密度×重力加速度。102是单位整理常数。
水泵有效功率/水泵轴功率=泵的效率(一般50%--90%、大泵较高)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
泵的效率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η=Pe/P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潜水泵流量计算公式:60HZ流量×0.83=50HZ流量,60HZ扬程×0.69=50HZ扬程, 60HZ功率÷1.728=50HZ电机功率, 电机输出功率=Q(流量)×H(扬程)/367.2/效率×1.15 ,电机输出功率=轴功率×1.15, 泵效率=Q×H×0.00272/电机功率, Q表示流量;H表示扬程;0.83/ 0.69/ 1.728/ 367.2/ 1.15/ 0.00272 等均为系数。齿轮油泵流量计算公式为:Qt=K·D·2m·B·n×10-6L/min
式中:D——分度圆直径,mm;
m——模数,mm;
B——齿宽,mm;
n——转速,r/min;
K——修正系数,一般为1.05~1.15。
水泵流量不足的原因和排除方法
动力转速不配套或皮带打滑,使转速偏低;轴流泵叶片安装角太小;扬程不足,管路太长或管路有直角弯;吸程偏高;底阀、管路及叶轮局部堵塞或叶轮缺损;出水管漏水严重。
排除方法:恢复额定转速,清除皮带油垢,调整好皮带紧度;调好叶片角,降低水泵安装位置,缩短管路或改变管路的弯曲度;密封水泵漏气处,压紧填料;清除堵塞物,更换叶轮;更换减漏环,堵塞漏水处。
本文来源于综合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
改进长输管线泵设备,提升泵效率——随着成品油管道建设的推进,汽柴油在成品后越来越多的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省市,由于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品油的需求量也逐年上升。
2020-11-16 本网编辑
螺杆泵与管路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污水处理厂中的螺杆泵经常发生堵、漏等故障,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螺杆泵与管路流量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2021-12-16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