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给水系统是指除氧器与锅炉省煤器之间的设备(包括除氧器、给水泵组、两台高压加热器)、管路、及附件等,其主要作用是对给水进行除氧、升压和加热,为锅炉提供数量和质量都满足要求的给水。除氧水箱中经过加热、除氧的给水经前置泵和给水泵升压,再由两台高压加热器加热,最后送至锅炉省煤器进口集箱。此外,给水泵出口的给水通过支管从主给水管道上引出,供给锅炉过热器和汽轮机高压旁路作为减温水;给水泵中间抽头引出7.8MPa的部分给水,供再热器事故喷水减温和微量喷水减温。
本机组给水系统管道分为高压给水管道和低压给水管道。由除氧器给水箱下降管到给水泵进口之间的管道、阀门等称为低压给水管道系统。由给水泵出口经高压加热器至锅炉省煤器进口集箱前的管道、阀门等称为高压给水管道系统。
每台机组设置2台容量为锅炉最大给水量110%的电动调速给水泵,采用液力耦合器进行调速,以满足机组启动和各种工况下的需要。给水泵1台运行,1台备用。
1、低压给水管道系统:
从除氧器水箱底部接一根管径为Φ426×9的管分两路管径为Φ377×8的管路分别经过碟阀和前置泵入口粗滤网进入两台电动给水泵组的前置泵,再经流量测量孔板和给水泵入口精滤网进入给水泵。
2、高压给水管道系统:
高压给水主管道上不设调节阀,在给水泵出口装有最小流量调节阀,供启动及低负荷时用。锅炉负荷大于30%时,给水流量由液力耦合器直接调节。
锅炉再热器喷水减温从给水泵中间抽头接出。锅炉过热器减温水及汽轮机高压旁路减温水从给水泵出口到高压加热器之间的主给水管道上接出。
高压给水系统中设置2台立式高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在给水系统中的连接方式采用大旁路系统,在高压加热器系统的进口设置液动联成阀,出口设置止逆阀。任何1台高压加热器事故时,高压加热器系统均解列。
高压加热器的出口至锅炉省煤器的进口集箱的给水管路依次装有流量孔板、锅炉给水调节阀门组,止逆阀。
给水除氧系统
二、除氧系统
系统中设置一台GCM550高压旋膜除氧器及120 m3的除氧水箱。
与除氧头相连的汽水管路主要有:
1、从凝结水系统来的凝结水,经低压加热器进入除氧器,管径为Φ325×10;
2、除氧器顶部排气管,排出从给水中逸出的气体,经过消因音器排入大气,管径为Φ133×7;
3、2号高压加热器来的疏水进入除氧器,管径为Φ159×7;
另外除氧头上还设有两个人孔、一个安全阀口、两个压力信号口、两个温度计口、两个压力表接口和一个公称直径为200的备用口。
与除氧水箱相连的汽水管路主要有:
(1)门杆及轴封漏气管径为Φ159×7;
(2)汽轮机3段回热抽汽至除氧器,作为加热汽源,管径为Φ325×10;
(3)给水泵出口最小流量再循环管,分别从两台给水泵的出口引出,合并后进入除氧器水箱顶部,管径为Φ159×7;
(4)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产生的蒸汽进入除氧器,被回收利用,管径为Φ133×7;
(5)辅助蒸汽联箱来的蒸汽作为低负荷及启动时的加热源(即再沸腾管)管径为Φ133×7。再沸腾管的作用:一是当启动除氧器时加热除氧器水箱内的水以达到锅炉给水温度的要求,二是当除氧器除氧效果不好,除氧水中的含氧量不合格时,可开启再沸腾管对除氧水进行深度除氧,使除氧水含氧量符合标准。
(6)除氧水出口管径为Φ426×12
(7)管径为Φ219×8的放水口至锅炉定期排污扩容器;
(8)管径为Φ159×7溢流口;
另外,还装有两个人孔、两个安全阀口、一个公称直径为159的备用口、一个温度计口、一个压力表接口、两个液位计接口、两个电接点液位远传口、两个平衡容器接口、一个热电偶接口。
本文来源于综合公开信息。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活性污泥絮体排出污水处理系统的三种方式处理系统中的细菌负责捕获悬浮的和溶解的固体及有机物质,并将它们转化为新的微生物絮体,这些絮体沉降在二沉池底部。
2022-08-02 本网编辑
“防爆挠性管”是安全检查中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在石油化工的一些交流平台,时常可见同行问及防爆区的隔爆和增安现场仪表、接线箱进线口处是否必须使用挠性管的问题
2022-08-02 本网编辑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