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在5艘拖轮牵引下,容量21万立方米的超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阿尔卡莎米亚”号当天缓缓靠近码头,5根高达36米的卸料臂调好角度,精准对接,船上的液化天然气由此输送至“绿能港”的3号储罐中储存。该储罐是中国首个正式投用的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21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气化后达1.3亿立方米,可供650万户家庭1个月的生活使用。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的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包括4座22万立方米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按照年处理能力600万吨计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减排氮氧化物66.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8000万棵。
近年来,随着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中国海油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建成沿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22座,总接收能力每年9227万吨。其中近十年新建接收站达16座,新增接收能力每年5917万吨,复合增长率达10.8%,建设规模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董事长石成刚透露,除了盐城“绿能港”外,中国海油正积极推进宁波、珠海等地多个接收站扩容,已开工扩建11个27万立方米储罐,使这些接收站的储存能力基本实现翻一番。
液化天然气作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正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预计中国2030年前将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释放了低碳转型信号,按“十四五”规划目标,LNG(液化天然气)将被作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和未来向非化石能源发展的过渡产品,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将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液化天然气是什么?
LNG是英文LiquefiedNatural Gas的简称,即液化天然气。它是天然气(甲烷CH4)在经净化及超低温状态下(-162℃、一个大气压)冷却液化的产物。液化后的天然气其体积大大减少,约为0℃、1个大气压时天然气体积的1/600,也就是说1立方米LNG气化后可得600立方米天然气。无色无味,主要成份是甲烷,很少有其它杂质,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
一直以来,我国资源禀赋是“富煤缺油少气”。天然气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很小,从我国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天然气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LNG作为一种高效的生态型优质能源和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主要过渡燃料,使用比较广泛。一方面,因环保的要求,近几年各地“煤改气”“油改气”规模很大,LNG需求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因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特点,LNG成为配套能源以备不时之需。
文章内容来源央视新闻等公开信息,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转载平台:央视新闻微信,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邢海涛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2年9月2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简称《报告》)。根据《报告》,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能源矿产13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
2022-09-25 本网编辑
2022年9月17日,四川杰瑞恒日天然气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杰瑞恒日”)与佳县宏远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宏远天然气”)合作项目“240万方/天天然气液化项目二期及BOG提氦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杰瑞股份总部烟台成功举行。
2022-09-21 本网编辑
2022年9月14日上午,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的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新疆能源集团”)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标志着新疆能源集团煤制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进展,为该项目可研、设计等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新疆能源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刘立群视频连线评审会并讲话。
2022-09-19 新疆能源集团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