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家族工艺有两层含义:第一,它是在现代催化裂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这个发展和延伸成为系列化。催化裂化家族工艺主要包括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DCC,即DCC-I)技术、多产丙烯兼顾生产优质汽油的催化裂解(DCC-II)技术、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MGG)技术、用常压渣油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ARGG)技术、以重质油为原料最大量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催化热裂解(CPP)技术、提高柴油并多产气体烯烃和液化气(MGD)技术以及重油催化裂化提高异构C4和C5气体烯烃产率(MIO)技术等。这些新工艺的开发,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是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战略课题,是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科院)长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各学科各研究部门的通力合作,以矩阵式的攻关方式进行研发,然后通过与工程设计、生产单位的紧密协作,以“十条龙”攻关的形式从实验室研究直到工业化开发成功。
随着催化裂化原料和市场的变化,石科院催化裂化家族工艺成员不断扩充,近年来相继开发出选择性催化裂解(MCP)技术、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等。
DCC工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原油的年产量已达100Mt,中央提出进行“如何用好1亿吨油”的规划,要求各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安庆石化)第一套400kt/a DCC工业装置由石科院提供设计基础数据,原中国石化北京设计院承担工程设计,从1992年开始设计施工,1995年3月24日开车成功。工业标定显示,该装置处理量达到500kt/a,以减压蜡油和加氢蜡油(HTVGO)为原料,丙烯产率为17.0%~18.6%。该装置投产成功不仅为DCC工艺技术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而且对提高我国石化工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DCC技术开发成功,为中国石化的技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知名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4年与美国石伟工程公司合作,DCC技术在泰国找到了用户---TPI石油公司,为我国炼油成套技术出口创造了条件。泰国DCC装置设计加工能力为750kt/a,由美国石伟工程公司承包设计,使用的裂解催化剂是由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公司催化剂厂提供的开工剂CRP-S和正常生产用剂CRP-1催化剂。
装置于1995年开始建设,1997年7月9日正式标定,结果显示,乙烯和丙烯产率分别达到5.06%和17.43%,均达到了设计指标。
与泰国TPI公司达成DCC技术使用许可协议10年之后,2004年又向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转让了该技术,建设了一套4.60Mt/a特大型DCC装置。该装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DCC装置,于2009年5月一次开车成功。性能考核标定结果显示,装置处理量达到4.65Mt/a,聚合级丙烯和乙烯的实际产量分别为1.0054Mt/a和227.3kt/a,分别超过了950kt/a和225kt/a的保证值;其余各项产物产量和性质指标也全部达到了技术许可合同的保证值。这表明DCC技术超大型化的全面成功,在国际上被业界风趣地誉为“丙烯发生器”。
DCC-II型工艺
在实验室成功开发出以重质油为原料生产丙烯的DCC-I技术后,石科院于1988年开始进行以重质油为原料直接制取异构烯烃的DCC-II型催化裂解技术探索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汽油的品质,同时兼顾增产丙烯、异丁烯和异戊烯。为此,必须增加重油的一次裂化,增加汽油的二次裂化,抑制氢转移反应,增强催化剂的脱氢功能和提高异构烯烃在总烯烃中的比例。与DCC-I工艺比较,DCC-II型工艺的反应器只是提升管,没有床层。反应温度介于催化裂化与DCC-I之间,为500~540℃,稀释蒸汽量和剂油比也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研制出了DCC-II型催化裂解催化剂CIP-1催化剂。
重油选择性裂解(MCP)工艺
通过对重油催化裂解过程丙烯生成途径的研究,明确了丙烯生成是重油大分子一次裂化和汽油馏分二次裂解共同作用的结果。重油馏分催化裂解初期,以重油大分子一次裂化生成丙烯为主,同时干气主要由单分子裂化反应生成;随着原料转化深度的增加,汽油馏分二次裂解反应在丙烯生成反应中所占比例增大,同时缩合反应对干气生成的影响更为重要。
基于上述重油一次裂解反应和高烯烃含量汽油二次裂解反应的基础研究,开发出重油选择性裂解(MCP)技术,并在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扬州石化)进行了工业试验。扬州石化将一套ARGG装置改造成MCP工业示范装置,进行MCP技术的工业验证。装置改造设计基础工艺包由石科院提供,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工程设计,中国石化第十建设公司负责施工。该装置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1年7月一次开车成功。
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工艺
为了克服DCC-I技术无法兼顾提高轻烯烃产率和降低干气与焦炭产率的不足,石科院提出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构思,采用多反应区组合反应器型式,在DCC-I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提升管反应器,通过第二提升管将高温、高活性的再生催化剂输送到流化床反应器中,流化床反应器的温度和催化剂活性可通过第二提升管反应器中催化剂的温度和循环量来调节,实现提升管反应器与流化床反应器的分区精准控制。增强型催化裂解技术不仅强化了重质原料油的一次裂化反应和汽油馏分的二次裂化反应,而且耦合了C4馏分和轻汽油馏分循环裂化技术,通过第二提升管将富含烯烃的C4馏分和轻汽油馏分进行回炼,可以进一步提高丙烯和乙烯的产率。
中国海油东方石化有限公司1.20Mt/a DCC-plus装置于2014年2月一次开车成功。2015年标定结果显示,以涠洲等常压渣油为原料,丙烯产率为13.97%,干气产率为4.34%,汽油产率为35.10%,汽油RON为96。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2017年,通过催化剂配方和操作条件的调整,丙烯产率达到18.22%,汽油产率降至25.87%。
中国海油大榭石化有限公司2.20Mt/a DCC-plus装置使用的原料为常压渣油和加氢裂化尾油(UHCO)的混合原料油。2016年6月大榭石化DCC-plus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工业运转及标定结果表明,使用50%石蜡基常压渣油与50%中压加氢裂化尾油的混合原料,装置的乙烯产率为5.16%,丙烯产率为21.55%。
MGG和ARGG工艺
MGG是多产液化气和汽油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采用各种重减压馏分油、掺渣油、脱沥青油或焦化蜡油为原料;ARGG是以常压渣油为原料的MGG工艺。
1992年6月底,对原中国石化兰州炼化公司(兰州炼化)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进行了停工改造,于7月30日开始了最大量生产富含烯烃(尤其是丙烯)的液化气和辛烷值高、安定性好的汽油的MGG工艺技术的工业试验。经过3个多月的工业运转,采用提升管反应器,使用RMG和RAG系列催化剂,反应温度为510~540℃,液化气产率可达25%~40%,汽油产率为40%~55%,液化气加汽油产率为70%~80%,液化气和汽油产率的比值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条件来控制和调节。汽油RON一般为91~95,MON为80~82,诱导期为500~900min。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油气兼顾,原料范围广,高价值产品收率高和产品灵活性大等。
在MGG成套技术的基础上,石科院进一步研究开发了以常压渣油为原料的工艺和催化剂,即ARGG工艺技术。1998年6月,在原岳阳石化总厂建成投产第一套800kt/a大型工业化ARGG装置。ARGG工艺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① 油气兼顾,油化结合。在高的液化气和汽油产率下,同时可以得到好的油品质量,特别是汽油的质量,相当于或优于催化裂化的油品性质。
②原料广泛。可以加工各种原料,特别是可以加工掺渣油、常压渣油或者原油等重质原料,尤其适合于加工石蜡基原料。
③高价值产品产率高。液化气加油品产率可以达到80%~90%,液化气加汽油产率可以达到70%~80%。
MGD工艺
多产液化气及柴油催化裂化(MGD)技术是针对20世纪90年代,国内许多地区经常出现季节性的汽油市场饱和、液化气和柴油产品短缺,许多炼油企业希望能够在催化裂化装置上同时多产液化气和柴油,以增加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而开发。MGD在提升管反应器中形成多个反应深度不同的区域,原料可按轻重、裂化性能和反应深度的不同,在不同区域进行选择性裂化和控制汽油裂化反应,最大量生产液化气和轻柴油,从而区别于前述几种催化裂化技术。
MIO工艺
1992年,石科院根据市场需要,通过开发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剂,使催化剂与工艺相配套,开发了最大量生产异构烯烃的催化裂化技术,即MIO工艺。
CPP工艺
在DCC-I最大量生产丙烯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重油直接制取乙烯和丙烯的CPP工艺技术。该工艺特点为:
①反应温度为580~640℃,是一个催化反应和热反应共存的过程;
②专用催化剂具有正碳离子反应和自由基反应双重催化活性;
③操作方式灵活,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最大量乙烯、最大量丙烯或乙烯和丙烯兼产等多种操作模式;
沈阳化工集团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沈阳蜡化)500kt/a CPP装置于2009年7月建成投料试车,并一次开车成功。经过几个月的生产运行和调整优化,该CPP装置运行平稳。
工业运转及72h性能考核结果表明:
①该CPP装置反应-再生系统催化剂流化正常,整套工艺流程配置合理,操作稳定,调节灵活。
②该CPP装置(含裂解炉)的乙烯产率为18.32%,丙烯产率为21.58%,二者合计39.90%,超过装置性能保证值(36%);产品乙烯纯度超过99.99%,产品丙烯纯度超过99.9%,质量达到优等品指标。
③该工艺技术成熟可靠,开辟了一条以石蜡基常压渣油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的新工艺路线。
④该工艺中裂解气精制与分离系统流程配置合理,满足聚合级乙烯、丙烯的生产要求。
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
基于对催化裂解过程化学反应、过程强化以及加氢渣油分子水平的新认识,石科院开发了独特结构、可控性优异的反应器,进而开发了劣质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RTC采用具有拟全浓相、拟匀速、拟均一温度的快速流态化行为特征的新型催化裂解反应器技术,将重油催化裂解转化为乙烯和丙烯。该技术原料适应性宽,可加工中间基/环烷基加氢渣油;催化反应选择性高,乙烯和丙烯产率更高;过程选择性高,焦炭产率低。
展望
催化裂化过程涉及平行-顺序反应,所需产品如汽油是中间产品,抑制中间产品再转化是实现目标产品最大化的关键。但在生产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工艺中,需要将一次反应生成的中间馏分烯烃(如汽油馏分烯烃)进一步裂化为轻烯烃。由于中间馏分裂解需要更高的活化能,因此,多产轻烯烃催化裂化工艺需要比催化裂化工艺更高的反应温度和更长的油气停留时间。当将ZSM-5与USY分子筛催化剂结合使用时,轻烯烃的增加主要来自USY催化产生的汽油馏分中烯烃的选择性单分子裂化。
为了最大化生产化工产品,在重油转化阶段,需要维持足够的重油转化能力,促进一次裂化反应的同时抑制一次氢转移反应,最大化生产中间馏分烯烃。在中间馏分烯烃转化阶段,需要将中间馏分烯烃高选择性转化为轻烯烃,同时生成的轻烯烃可以快速扩散至气相,从而抑制其二次反应。
20世纪80年代以来,ZSM-5作为助剂首次商业化引入催化裂化工艺,以提高汽油辛烷值。然而,现在添加ZSM-5主要用于提高C2~C5烯烃产率。在提高汽油辛烷值时,ZSM-5助剂将裂解汽油中低辛烷值的直链烯烃异构化;而在多产轻烯烃过程中,ZSM-5的添加量大幅增加,尽可能转化由Y沸石催化生成的中间馏分烯烃。
ZSM-5沸石具有中等孔径分布,可选择性裂解中间馏分烯烃,通常对生成轻烯烃(C2~C5),特别是丙烯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与Y型沸石一样,ZSM-5沸石可接近性的改善将降低二次反应(如氢转移)的发生。具有纳米晶体(<100nm)的ZSM-5已显示出改进的活性、稳定性和对丙烯的选择性。ZSM-5中的介孔可以通过碱处理或二次模板法引入,从而提高对丙烯的选择性。
含渣油原料中的大分子必须在基质表面裂化为可扩散到沸石孔中的小尺寸分子,以进一步选择性裂化。商用重油生产轻烯烃催化剂的整体活性和选择性由沸石和基质决定,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不同沸石与基质的比率,形成不同的梯度孔,进而通过不同孔道催化材料的相互协同,发生梯度裂解反应,来调整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不同催化材料最佳配比通常取决于原料组成、工艺操作条件和所需产品方案。对于重油生产轻烯烃,活性基质、Y沸石和ZSM-5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
催化裂化领域现有的提高轻烯烃产率技术(如DCC等)可以扩展到加工整个原油馏分,在炼油厂目前的水平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原油的石化产品产率。但在使用相同的操作条件和催化剂情况下,与原油中的重质组分相比,原油中轻质组分难以转化。轻质组分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更高的催化剂活性。开发一种活性完全适合整个原油组分范围的催化剂配方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在单独的反应区中处理轻质组分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开发出更好的催化剂之前,多反应器/区装置可能仍然是原油催化裂解工艺的基本特征。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原油催化裂解也可以和蒸汽裂解、催化重整装置组合使用,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了及时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通过烯烃之间相互转化,灵活调整不同轻烯烃的产量也应予以关注。
多产轻烯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将加工越来越多的具有不同性质的非常规原料,如超重质原油、轻质致密油、来自生物质资源的原料、废塑料油和含氧化合物等。对这些原料的固有特性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获得适用于每种新出现原料的优化工艺和催化系统。当然,原料性质是影响轻烯烃产率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有时需要对催化裂化装置原料进行比较苛刻的加氢处理,从而获得更高的轻烯烃产率。
文章内容来源化工活动家,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螺杆式真空泵是容积式真空泵中的新兴成员,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发展较晚。但作为一种理想干泵,螺杆式真空泵在面世后获得了快速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的基本知识吧!
2023-07-24 本网编辑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因为氢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所以需要通过特定的生产过程才能获取利用。通常,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将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这三种类型。
2023-07-20 本网编辑
干燥低熔值的空气经过风机的抽动后,自进风网处进入冷却塔内;饱和蒸汽压力大的高源水分子向压力低的空气流动,湿热高熔值的水自播水系统洒人塔内。当水滴和空气接触时,方面由于空气与水的直接传热,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气表面和空气之间存在压力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蒸发现象,蒸发吸热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之目的。
2023-07-21 化工交流
2024-12-17
2024-12-24
2025-01-08
2025-01-08
2025-01-07
2024-12-20
2025-01-10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