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自南向北陆续进入雨季。每逢夏秋雨季,总有一个令环保人士纠结的问题:源自于化工企业的固体废物,其中包括黄磷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炉渣、磷泥等物质,随雨水注入江河湖泊后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多年来,我国大部区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不论是2007年江苏太湖蓝藻暴发,还是 2008年湖北秭归香溪河发生的蓝藻水华,抑或是长期被蓝藻困扰的云南滇池,都反映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水体都高含磷、富营养化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我国黄磷主产地的云贵川鄂等地,这些省份有着相同的地形特点,都处于海拔较高的山区或高原地区,居各地江河湖泊的上游地带,这种居高临下的地貌,使下游水体遭受黄磷生产污染的可能性加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黄磷生产国家,目前黄磷总产能约占世界总产能的80%以上。据全国磷酸盐协作组秘书长华小西介绍,近年来黄磷主产地经过开展节能减排和行业整肃,已经淘汰了40万~50万吨落后产能,但目前全国黄磷产能仍保持在190万吨以上规模,生产企业也接近200家。从规模上看,单套电炉装置产能普遍偏小,5000吨~8000吨居多,单套产能逾10000吨的主要集中在云南马龙等少数骨干企业,总体占比不足10%。为此,华小西认为,这种产业分散,黄磷企业遍布的状况极不利于当地水环境的保护,生产中副产品炉渣、磷泥若处置不当,其中的磷元素特别容易在雨季被雨水冲入水体,导致富营养化。
据四川绵阳启明星集团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王建介绍,每生产1吨黄磷需要消耗磷矿石10吨、焦炭2吨、硅石2吨,要副产炉渣10吨。炉渣含磷一般在3%~5%,炉况控制不好可能要超过10%;同时,黄磷在精制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数量的磷泥,其含磷量更高,一般在30%以上,甚至高达50%以上。
据了解,我国虽然黄磷年产能达190万吨,但近几年每年实际产量一般保持在90余万吨水平。按这个产量计算,黄磷企业每年副产炉渣高达900万吨,以及数十万吨磷泥,这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这些炉渣、磷泥管理不善,天长日久聚集起来,对水体的污染是巨大的。
据悉,目前炉渣的主要出路是生产水泥充当填料。但问题是,每个黄磷企业并不是将炉渣随产随清,而是堆存到一定量以后,才让水泥企业成批运走。这个时间差无疑给炉渣污染环境提供了机会。另外,一些黄磷企业怕麻烦,就把高含磷的磷泥委托给小企业、个体户处理,采用焚烧的办法收取磷酸。这些单位和个体户由于受技术限制,磷泥处理不彻底,并随处倾倒焚烧不完全的磷泥,也对水体产生了威胁。
业内人士指出,进入雨季后,黄磷企业应精心组织生产,把减少排放视为当务之急。四川绵阳启明星公司生产副总王建表示,黄磷企业要重点掌握各种炉料配比,关键工序辅于电脑控制,严格掌控电极升降位置,积极采用变频技术稳定电炉供电,确保炉况平稳运行。精心操作有利于炉内磷矿转化,保证磷资源吃干榨尽,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炉渣含磷量,将其控制在1%以下水平。同时,要建立足够大的炉渣池,将炉渣实行封闭管理,避免被雨水冲刷带走。另外,还要坚决杜绝随便处理磷泥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据了解,为改善黄磷行业运行状况,以及对黄磷生产过程排放等方面形成约束,近几年来有关部门陆续推出《黄磷行业产业政策》、《黄磷能耗指标》、《黄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黄磷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其中明确规定:炉渣综合利用率新建装置要≥95%,现有装置要≥90%。专家建议,对黄磷生产过程中副产炉渣、磷泥的处置,应像磷石膏一样,一方面不断加大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不断鼓励企业探索综合利用新途径。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