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权拟下放引发猜想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1-06-15

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根据发改委向国内主要油企下发的征求意见稿,成品油调价间隔将从目前的22天缩短至10天,并有可能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

定价权或下放“三桶油”的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众多争议,也引发了业内外的两大猜想:发改委要放权了?油价会越来越高?

猜想1

发改委要放权了?

三大油企调价需要经过发改委的审批,对于发改委来说,固然是大权在握。但正所谓“白天不懂夜的黑”,大家只看到发改委的权力大,却从未体谅过发改委权力背后的痛楚。事实上,成品油定价权对发改委而言,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烫手山芋。不过,对于发改委放权的打算,一向对发改委颇有微辞的网民,似乎并未欢呼雀跃,反倒更加忧心忡忡了。

现实中,每次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无论是油价上调也好,下调也罢,发改委不仅不落好,甚至几乎从不例外地成为众矢之的。既然如此,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三大油企,不仅是企业定价权的归位,发改委也可以不再处于风口浪尖,倒也不失为两全其美的好事。而对于公众来说,既然对发改委成品油定价的管理不太满意,如今发改委主动交权不干了,要说也是在顺应民意。

不过,在成品油销售被三大石油巨头垄断的格局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也难怪公众产生“发改委怕挨骂”的猜测。

事实上,与其说公众反对的是发改委放权,不如说是反对权力下放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改委出让成品油定价权其实并无不可,但是,成品油的定价权却决不能下放给三大油企,而更应构建由多方参与,参照国际油价的第三方油价形成机制,与此同时,更多地开放成品油市场,引入国际国内竞争者,当成品油市场真正破除了绝对垄断,有了相对充分的市场竞争,到了那个时候,成品油定价权交还给油企,才是个适当的时机。

另外,于法而言,成品油定价权下放也有些说不通。《价格法》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一)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二)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三)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四)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五)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这其中的(一)、(二)、(三)种情形,成品油都占。如果对它不实行政府定价,那政府定价留给谁?赵丹青整理

猜想2

油价会越来越高?

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实施以来就饱受诟病,但是三大油企要想涨价必须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规定,至少是套在三大油企头上的一道“紧箍咒”,让其不能为所欲为。一旦将成品油的定价权下放给三大油企,等于取下了这道“紧箍咒”,难保油企的涨价行为不成为脱缰的野马。

在记者的采访中,消费者多数担心,在目前“三桶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定价权下放只会使成品油价涨得更高。

资深媒体人杨浪涛接受采访时表示,老百姓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实际上,出于能源安全的战略及抑制通货膨胀的考虑,现行定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差不多每次到了调价窗口期都是晚调和少调。如果没有发改委的审批,按照现行机制,油价无疑会比现在更高。

现在执行的成本加利润的定价机制本质上是一个过渡方案,因为利润可以透明,成本里的原油价格也是透明的,但加工成本和运行成本则是一笔糊涂账,生产企业说多少就是多少,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很难弄清楚。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市场定价的方式,但前提是充分竞争和强有力的监管。

中国虽然有三大油企,但充分竞争至少在近几年无法实现,而市场监管从目前来看还无法乐观。所以,一旦将定价权下放给企业,相应的价格监管及反垄断措施一定要及时跟上,否则,新的油价调整机制将会进一步推高国内油价。道理很简单,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即使国际油价保持平稳,由于CPI一直保持在高位,对于运行成本的增高,油企首先想到的不是提高效率,而是提高价格。

市民朱先生认为,要么就彻底的市场经济,引入竞争,国家只要确定不产生垄断,或者对垄断有法律或其他手段上的控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在的情况。

黎先生说,成品油定价权可以下放,前提是要使国内成品油市场化,成品油有一个开放的、公平的、多元竞争的市场。

下放权力时机未到

目前国内的成品油市场“三桶油”占绝对优势地位,尤其中石油、中石化两家油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在90%以上,民营油企完全是依附的存在,没有抗衡的能力。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油企,当前的时机不到。

有专家表示,企业拥有自主定价权,是市场经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国家,自主定价是油企的一项重要权利。不过,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很充分,而且还有强大的消费者组织的监督与制约,定价过高等于自断财路,不仅如此还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中国目前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的大环境,步子迈得有点过大了。

改革意味着两大风险

经济预测行业人士指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可能意味着有两大风险,一是三大石油巨头如果自主定价,国内油价上涨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对物价上行压力也会更大。二是三大巨头自主定价也可能会对一些民营炼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成品油定价的进一步市场化,对三大石油企业的盈利来说,无疑是利好。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一季度以来,三大石油企业的炼油板块频报亏损,如果三大油企自主定价,那就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这种局面。

业内观点

必须先打破垄断格局

省成品油协会的专家表示,国有企业首先要保值增值,要发展企业保证国家的税收,要对股东负责,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等等。在国外很多地区,油价都由企业自行制定,国家发改委如果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石油企业,无疑将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的表现。而关键就在于政府职能部门对其的把控。

大部分业内专家均认为,要下放定价权,首先要破除国内成品油市场的垄断格局。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