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呼吁消除“化工恐惧症”

知识普及须启动 媒体宣传应准确 行业自律要加强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2-03-07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化工恐惧症",不少人一提到炼油,石化,化工企业,就感到是一个随时可能着火爆炸的炸弹,时刻释放有毒有害物质,都希望它们远离自己的生活圈.原因之一是公众缺少有关化工的基础科学知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化工恐惧症’,不少人一提到炼油、石化、化工企业,就感到是一个随时可能着火爆炸的炸弹,时刻释放有毒有害物质,都希望它们远离自己的生活圈。原因之一是公众缺少有关化工的基础科学知识。”3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委员告诉记者,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消除“化工恐惧症”的提案。

化工界委员反映,“化工恐惧症”目前呈蔓延之势,影响化工项目的发展。好多人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后代学化工、搞化工。没有后继人才,行业发展不可持续。因此,消除“化工恐惧症”势在必行,也非常紧迫。

曹湘洪说,产生“化工恐惧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没有把安全环保工作做好,频现的安全、污染事故引起了民众的恐慌是主要原因。公众缺少基本的科学知识,媒体夸大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公众产生误解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曹湘洪提出,当前化工基础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亟须启动。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公众化工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有人问我PX(对二甲苯)项目是不是要离生活区几十千米,我反问汽油里面就有二甲苯、甲苯和少量的苯,每天去加油站加油怎么不恐惧呢?”曹湘洪说,巴斯夫在莱茵河边路德维希港的工业园内有300多套各种化工装置,和生活区仅一条马路之隔,日本东燃和歌山炼油厂每年加工800万吨原油,生产20多万吨PX,厂区和生活区间隔只有 10米。只要按要求做好安全环保工作,石化项目完全可以跟社区和谐共处。

曹湘洪的提案得到了其他委员的赞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总地质师茹克委员认为,一些媒体在将专业问题向公众传达的过程中报道不够准确。媒体应加强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墨西哥湾事件之后,西方媒体做了不少通俗易懂的科普性报道。但渤海溢油事件后,国内媒体在这方面做得很少,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跟墨西哥湾是一样的,实际上两者差别很大。”茹克说。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委员说:“化工是很重要的支柱产业,发达国家也有很强大的化工支撑。如果没有化工企业,就没有燃料油,没有化纤,也没有医药中间体、农药、化肥、塑料等。”钱锋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化工企业已经能够实现安全、环保生产,不能用老眼光看待。

接受采访的委员们指出,为消除“化工恐惧症”,化工企业要严格管理、落实措施,做好自身的安全环保工作,真正成为本质安全、造福社会的企业。自身工作做好了,公众的“恐惧”也会慢慢消除。业界还应共同努力,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众对化工的认知水平。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