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2011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武汉市水环境状况》和《2011年武汉水土保持公报》。
据武汉市水务局介绍,武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已正式启动,拟用3年时间建立水源地安全预警系统,实现“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整体目标。
武汉市现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8个,以长江、汉江、滠水、举水为主要水源,年供水量 10.39亿立方米, 其中中心城区共有集中供水厂10座,分别为白沙洲、平湖门、余家头、堤角、新城(沌口)、港东、宗关、琴断口、国棉、白鹤咀水厂,年总供水量9.12亿立 方米,供水人口547万人。
2011年武汉市1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结果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武汉市从1999年开始,委托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对中心城区10个饮用水源地开展旬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去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达标
武汉市水源地主要集中在长江、汉江武汉市区段,现水源地水量、水质安全状况较好,但受一系 列因素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由于历史原因,武汉市沿江取水口、排污口交错,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市政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饮用水源地。据调查,武汉 市18个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其中9个自来水厂(中心城区6个,远城区3个)水源地保护区内共有18个排污口(其中6个为水厂的反冲口)。
“2013年底水源地保护区内的这18个排污口将全部整治完毕……”武汉市水务局水资源处 处长徐木生介绍,目前水务局已经督促武汉市水务集团将宗关水厂、琴断口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3个反冲口迁移至保护区外,督促蔡甸、汉南、新洲区政府将蔡甸水 厂、汉武水厂、长源水厂等3个反冲口迁移至保护区外。根据治理规划,明年年底前武汉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都将被关闭,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隔 离防护建设。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进行物理隔离,因地制宜进行植被修复,涵养水源。
18个排污口明年底全关
徐木生表示,结合城区排水管网改造,武汉已开展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截污建设。加大对 影响水源地水质区域周边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建设力度,目前已基本完成宗关水厂对面曹家碑出江口、汉阳国棉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内汉汽、一棉排污口下移工程建 设,消除了其对水源地的影响。另外,结合《武汉市主城区污水收集与处理专项规划》,水务部门正加快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施太平洋、汤逊湖泵站、陈家山 闸、巡司河解放闸、文昌门、倒口湖泵站等6个排污口截污工程建设,截流污水入污水处理厂。
此外,今年还将加快推进汉阳六湖连通工程,建成后琴断口小河将作为六湖连通的引水口,不再承担排污功能。同时结合汉阳区汉江江滩建设,加快推进琴南、琴北社区居民搬迁,截断污水来源。
这五年保住了
13个“东湖”水土
据《2011年武汉水土保持公报》称,根据遥感普查(遥感普查每五年一次)显示,武汉市现 有水土流失面积1528.19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从武汉市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来看,当前武汉市水土流失面积比2006年减少436.23平方 公里,减少量相当于东湖水面面积的13倍。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从23%下降到18%,武汉市水土流失情况总体趋好。
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
据介绍,1996年至今,武汉市共进行了4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分别是1996年、2000年、2006年和2010年。2010年与2006年相比,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36.23平方公里。
武汉市水务局水保处处长张俊华介绍,武汉市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程度以轻度为 主,主要集中在黄陂北部山区、新洲东部道观河库区、江夏中部丘陵岗地以及蔡甸中部318国道沿线。武汉市年土壤侵蚀总量为238.71万吨,流失区土壤平 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562吨。
张俊华表示,从武汉市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来看,当前武汉市水土流失面积较2006年有减少, 水土流失情况总体趋好。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情况仍然较为普遍,武汉市都市发展圈(绕城公路以内), 黄陂前川、木兰山、梅院泥库区,新洲邾城,汉南纱帽,江夏梁子湖水系等区域水土流失潜在危机较大。
四远城区均建水保监测点
该份报告指出,2011年,武汉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3平方公里。对黄陂区郭河、 蔡甸区毛岭等8条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对张公堤、青山港渠等城市滨水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蔡甸区西湖流域水土保持园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科 技示范园” 。全市共对30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测。黄陂蔡店、新洲磨盘山、蔡甸区西湖3处水土保持监测点取得一批试验数据,黄陂区蔡店、新洲区磨盘山水土 保持监测点列入国家监测网络名目。
“将新建江夏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使得四个远城区都有监测点,完善全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 张俊华介绍,还将新建黄陂木兰山、江夏晒咀湖、东西湖柏泉等3处科技示范园,辐射效益45平方公里。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武汉规划投资1.38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其 中水土保持专项治理117.5平方公里,大自然生态修复及开发建设单位自行投入资金治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32.5平方公里),实施13条小流域治理。规划 至“十二五”末,重点区域(即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自然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0%。
去年人均用水397吨
昨日,武汉市水务局发布2011年《武汉市水资源公报》和《武汉市水环境状况》, 公报指出,2011年,武汉市降水总量82.42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1956年以来第48位,比多年平均偏少21.5%,属于偏枯年份。
水库蓄水减少1亿立方米
去年,武汉市水资源总量27.24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3.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03亿立方米。全市过境水量5591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汉江过境水量5572亿立方米。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蓄水量减少1.13亿立方米。
去年武汉人均用水近400吨
2011年,武汉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39.73亿立方米,武汉市人均用水量397立 方米(按1000万人算),万元GDP(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5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77立方米。与2010年度相比,武汉市供用水总量略有 上升,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此外,2011年武汉市节水总量达1.1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8.07%,比2010年度提高0.66个百分点。
武汉市民人均用水低于国家标准
武汉市节水办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城镇居民用水总量增至4.05亿立方米,继续保持小幅增加趋势。2008年以来的3年内,居民用水总量分别为3.9亿立方米、3.97亿立方米、4.01亿立方米。
不过,城市居民个人平均生活用水量变化并不大。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个人用水量分别为179.6升/人、日、178.9升/人、日、179.1升/人、日、179.0升/人、日。这些用水量全部低于国家居民用水标准(180升/人.日)。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