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秘诀实现成果100%转化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2-09-24
今年8月,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再次喜获殊荣,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今年8月,北京斯伯乐科学技术研究院再次喜获殊荣,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截至9月,斯伯乐研究院已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 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3项、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奖2项、北京技术市场金桥奖1项。同时,该院“十一五”期间自主研发的8项技术发明科研成果,也已全部实现成果转化并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那么,斯伯乐研究院是如何实现精准的研发定位与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呢?院研发中心主任史正光向记者道出了三条秘诀:源于客户,协同创新,荟萃人才。

找准方向,有的放矢

史正光说:“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已越来越受到科技型石化企业的重视。但如果这些新技术不是客户的真正需求,那么即便再先进也不会获得生存的土壤,只有源于客户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企业的研发必须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研究方向,力求做到专业、专注和专一,不轻易涉足企业不熟悉的技术领域。在前期科研立项时,项目组技术人员 80%的工作时间用于深入客户做市场调研,了解客户的技术需求,之后再邀请客户技术人员做项目科研立项的评审专家,只有通过评审的项目才进行科研立项。这种有的放矢的研发思路,极大地保障了企业自身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斯伯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石油化工助剂、催化剂、添加剂为研发重点,以不断满足石化企业的技术需求为己任,坚持构思一代、探索一代、转化一代、推广一代的科研开发战略。近几年,研究院自主研发的苯乙烯协同阻聚剂、苯乙烯压缩机阻垢剂、乙烯装置黄油抑制剂等8项技术发明科研成果,均已实现就地转化,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达到100%。

整合资源,协同创新

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刚刚起步发展阶段,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大型实验仪器和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更不可能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搞研发。将自身有限的科研条件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整合是一条明路。

2010年1月,斯伯乐研究院为突破企业研发创新瓶颈,本着合作互惠多赢的原则,积极整合行业的科研技术成果和优势资源,寻求和探索企业发展联盟,将自身的科技资源与行业优势资源相结合。在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支持下,研究院正式加盟成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能源环保领域的成员单位,院研发中心当年就被北京市科委认定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目前,实验室每年向社会开放仪器设备80台/次,其中今年上半年已为北京科技大学、装甲兵工程学院等多个单位提供了产品检测和产品性能分析测试。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构建创新—产业化结合平台,研究院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使企业的研发成果步入了低投入、高产出的快车道。

筑巢引凤,荟萃人才

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工作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基础,人才是创新之本。为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斯伯乐研究院先后制定了成果转化奖励制度、成果转化股权激励制度、发明专利奖励制度、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奖励制度、科技领军人才奖励制度、科技新星奖励制度等,鼓励科研人员在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中展现身手,并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科研制度的建设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研究院科研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现由36人组成的高端人才研发梯队已成为研究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催化剂。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已给斯伯乐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人才的聚集更为斯伯乐研究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