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不仅可以上市售卖,菱叶和根茎还可以作为饲料或者制成有机肥。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些种植菱角的水域,水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有些地方达到了清澈见底的程度。
2012年9月上旬,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办的“生物农业科技净水环保行”活动在无锡启动,专家们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江苏省多个城市推广无锡这种利用种植原生态植物治理太湖水的技术成果,让“湖泊原生态修复”理念在更大范围“开花结果”。
绝迹菱角重现太湖
记者采访得知,菱角原本就是太湖最早的原生态植物之一,但由于太湖流域水污染加剧,导致湖区菱角产量越来越少,20多年前已几近绝迹。
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后,在“铁腕治污、科学治太”的攻坚战中,位于无锡市的一家民营公司开始在太湖水域尝试种植菱角来净化水质。一开始,公司只在无锡内湖蠡湖进行了50亩水域的实验性菱角种植,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无锡市本源水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钱旭东介绍说,公司最早在蠡湖渤公岛种植菱角后,水体透明度由0.05米提高到1.5米,围栏内水体清澈,这些指标都显示在苏州科技学院的监测报告上。去年,菱角平均亩产300斤左右,经过严格检测,这些菱角完全符合食用标准。
菱角种植成本高
经过3年不懈努力,目前,本源水生态修复科技公司已在无锡市太湖湖湖区的渤公岛、中犊山、马山等水域种植了1000亩菱角。
钱旭东介绍,在菱角种植中,占投资比例最高的是打造围栏,蠡湖、中犊山和管社山太湖水域的围栏花费了近100万元。此外,购买菱种、雇佣工人等日常开销,平均下来,每亩菱角的投入在2000元左右,按每亩能产出菱角300斤,每斤按4元售卖计算,那么仅每亩投入的费用就要亏损800元左右,1000亩就是 80万元,还不算此前一次性投入近百万元的围栏费用。
目前,资金紧缺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过,好在此前在蠡湖种植菱角的项目已初见成效,得到了江苏省相关部门的重视。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研究员、农业环境监测与保护站站长管永祥表示,应该支持民营企业的这种积极性,不过最主要的还是看成效。
原生态修复效果好
在今年9月初的活动现场中,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李俊超肯定了无锡养菱治太的做法和成效。李俊超介绍,2007年以来,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牵头开展了太湖种养水生植物净化水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与相关技术研究,经过几年实践,效果很好,利用种植菱角、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有效解决了太湖水体长期以来富营养化超标的问题。
对于在太湖水域种植菱角来净化水质的做法,李俊超认为,红菱是太湖传统原生态水生植物,营养成分丰富、用途广泛,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富营养水体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项目区红菱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种养区内湖水水透明度达1米左右。与外湖相比,红菱种植区内的总氮从3.77mg/L降至1.43mg/L,降幅为62.1%。试验结果显示,这对解决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抑制蓝藻生长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钱旭东介绍,他们已经把“菱角治水”的方法申请了发明专利。“我想通过无锡产的太湖菱角告诉大家,‘太湖美’已经重现无锡。”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