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半月,国内环氧氯丙烷龙头厂家海力化工宣布,环氧氯丙烷出厂价格下调至9900元(吨价,下同)。国内行情再度跌破万元大关。11月末山东地区市场商谈价在10100元,同比下降3000元;黄山地区市场商谈价在10500元;华东其他地区市场商谈价在10300元。现货交投气氛淡弱,下游树脂以消化前期备货为主,谨慎采购,市场行情低位震荡。
今年春节后,市场价格曾在主流供应商拉动下大幅上蹿,不料到这波开门红行情,不仅将市场价格带到了今年的最高点,而且似乎透支了全年的市场动力。在这波行情快速消退之后,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随即进入了长时间的疲软期,最高价位始终不曾超越12500元,最低价跌破万元,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出乎意料的低迷状态令供应商亏损连连,在行业形势最为惨烈的时候,国内 10余家环氧氯丙烷供应商中仅有山东海力、山东鑫岳和齐鲁石化3家工厂正常开工。个别供应商全年开工率预计不足三成,严重亏损已成定局。
导致环氧氯丙烷情状如此之惨烈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因素。环氧氯丙烷下游产品较为单一,90%以上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而环氧树脂作为靠近产业链末端的产品,其兴衰直接受到宏观经济起伏的影响。今年以来,其下游的涂料、覆铜板、胶黏剂等行业表现均欠佳,风电及复合材料萎缩尤为严重。各环氧树脂生产商销售情况自第二季度起急转直下,开工率严重下滑,对原料环氧氯丙烷的需求自然大打折扣。
然而,深层次的原因仍在于我国环氧氯丙烷产业结构自身存在严重不合理性。21世纪初,我国环氧氯丙烷供应仍主要依赖进口,然而自2006年起,国内产能急速扩张,短短数年内,国内产能不仅将进口货源彻底边缘化,而且迅速使我国成为世界头号环氧氯丙烷生产大国。但产能的跃进式增长严重脱离了国内实际所需,据统计今年国内产能已近百万吨,而国内表观消费量不足50万吨。更可怕的是我国尚有数十万吨的在建和拟建产能,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环氧氯丙烷企业的经营形势将更加堪忧。
目前在建和拟建的产能绝大多数采用甘油法新工艺。该工艺被认为比传统的丙烯法更具成本优势。部分新入市的企业因此抱有较大的利润预期,或认为可以凭借低廉的成本占据优势地位。但在实践中由于该项技术尚不成熟,企业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工厂成本控制能力可能较差。国内某建成已久的大型甘油法环氧氯丙烷企业真正开始批量销售产品的时间,比最初预计的延后了一年以上,而且在试车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会遇到新的问题。若算上长时间试车调试期间内产生的巨大折旧费用和资金成本,其成本优势可能瞬间丧失殆尽。更何况甘油法环氧氯丙烷技术本身存在专利纠纷,企业还面临法律风险。
由于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的新参与者声势浩大,原有企业的危机感日益加深。不少老牌企业采取先发制人策略,加快自身的扩能进度。今明两年,现有的山东海力、江苏扬农、福建豪邦和河北珈奥等企业已经或即将完成扩能建设。这些企业努力凭借其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夯实或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试图以“挤出效应”防止新入市者瓜分其既得利益。不少现有厂家称自己扩能实为“迫不得已”,因为在这个僧多粥少的年代,“扩能不一定能活,不扩能则必定死路一条”。
环氧氯丙烷是高污染危险化学品,丙烯法环氧氯丙烷已在去年被列入限制发展类名录。但各地方的产业园区还竞相争取环氧氯丙烷项目。地方政府的热情鼓励和不加筛选的扶持为非理性的扩产潮火上浇油。在我国经济增速减缓、消费和投资双双衰退的大背景下,一套环氧氯丙烷装置投资动辄数亿元,对地方GDP的带动作用可谓立竿见影,但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土地滥用问题、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则可能让地方甚至全国付出成倍的社会成本。
现在,我国民营经济成分已占据半壁江山,这些经济实体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逐利投资往往更迅捷。正因为如此,宏观调控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调控的重点除了总量控制之外,另一个非常关键的任务就是产业布局。既要看到某地的资源优势,还要看到其市场需求,二者不可偏颇,否则就容易导致“一窝蜂”现象,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