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地下水污染舆情应对有点“水”

文章来源:慧聪网 发布时间:2013-02-20
网传山东潍坊环保部门下发文件通知企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要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应做好应对.

2月18日,网传山东潍坊环保部门下发文件通知企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要对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暗访调查,应做好应对。媒体称该通知为相关企业所发,为企业内部下发的通知。当地环保局否认曾下发此通知,称央视确实有来采访,但不是《焦点访谈》。针对网传“通知”来源,也表示不清楚情况。

一条微博帖,潍坊天下知。由于企业向地下排污太过骇人听闻,荼毒当代,贻祸子孙,所以此事一经网络曝光,便引起轩然大波,让潍坊“污”名远扬,当地政府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直到今日,网民微博举报的内容还没有得到证实,但舆情仍不断发酵,这其中跟当地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不当,方式方法有点“水”有很大的关系。

舆情应对忌自我制造热点。但微博曝光企业向地下排污时,当地环保部门高调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或许当地政府是想展现自己治污的决心,抑或是对治下无此现象的信心,但如此做法,显然极具噱头和看点,不成为媒体的好料和网络的热点都难?悬赏10万,进一步提高了舆论的关注度,也压缩了有关部门处理此事的时间。

事情发生以后,公众急迫想知道真伪,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到底有多严重。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地下排污事件经微博和媒体的曝光和报道,舆情发酵,环保部门的排查速度也堪称“神速”,称两天内已排查715家企业,暂未发现爆料所称问题。但环保局的回应非但没有打消公众的疑虑,反而引发更多的质疑。因为环保局的排查结果通报过于简单,只说结果,不说过程。而排查过程细致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企业近千家,环保局人手有限,如何在短短的两天内排查完毕?正如“新华视点”官方微博的发问:“两天排查715家企业,是打电话、听汇报还是现场排查?可否公布排查人员、督导组及已排查企业名单?”但面对质疑,当地环保部门并未给出过多的解释,更没有公布相关的名单和细节。解释语焉不详,质疑在所难免。

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媒体是有效的澄清者和沟通通道。但在舆情高涨的关键期,却传出环保部门下发文件通知企业做好应对媒体准备的爆炸性传闻,对此,当地环保部门和企业显然没有意识到它的破坏性,对相关传闻仅以“没发过通知”“不清楚”作答。缺乏证据支撑,这样的回复有敷衍舆论之嫌,很难让公众信服,不但无法有效平息传言,反倒会被越传越广,让当地政府越来越被动。

很多事件都是突发的,来势汹汹,各种声音纷繁复杂,让人莫衷一是,如何应对舆情,是对涉及的政府和单位的考验。这时候就需要涉事政府和单位对舆情有清晰的把握,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信息,相关信息要有内容、有“干货”,切忌答非所问、语焉不详,遮遮掩掩。同时,应该主动通过媒体澄清相关传言,积极利用微博等新兴沟通工具,发布相关信息,及时与网民互动。舆情应对,不是对付,更不是“硬对”,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更深的伤害。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