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环保是座金字塔 国内新军面临新机遇

文章来源:慧聪化工网 发布时间:2013-05-29
随着油品质量的全面升级,一个庞大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曾被国外巨头垄断的环保金矿里,国内新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油品质量的全面升级,一个庞大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曾被国外巨头垄断的环保金矿里,国内新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过去10年,重化工业在中国找到了最好的黄金时代。它在更改中国工业结构的同时,也让环境与公众的忍耐力一再接受极限挑战。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石化产业的升级将极大左右中国节能减排的前景目标,它不仅关乎前任政府的减排承诺,也能消弭公众的部分抱怨,由之还能催发一个数以千亿计的庞大环保市场——它要求以更低的能耗去生产更高纯度的产品、更严苛的污水排放和更为经济环保的废料循环利用。

环保金字塔

在这轮石化环保市场喷发之际,有两个背景值得铺述:一是同样庞大的火电环保市场在脱硫脱硝令之后,已先期启动,并催生了大量依托某几项专业技术和产品的中小企业,其中的佼佼者正朝着肌体更为健全的'绿巨人'迈进;二是在以往20年的石化环保领域,日韩欧美的同行凭借先行一步的技术和管理,在此前的市场具有先手优势,并左右着行业前进的走势。

石化环保涉及广泛,其主要的市场份额集中在生产装置脱硫、热电(自备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和水处理。作为绿色变革的主驱动力,生产装置本身的更新改造,则占据这块市场的最大板块。其中,FCCU(催化裂化装置)无疑是最受瞩目的金字塔尖。当前,中国几乎所有规模炼厂都拥有这种装置,生产了70%至80%的汽油和约30%的柴油。

它造价不菲,设计复杂。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在该领域拥有同世界比肩的技术。但现在,随着原油生产中重油比例的不断升高以及中国油品质量当前从国Ⅲ向国Ⅳ的全面升级,国外企业在设备换代过程中大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对国内企业而言,能否在这个庞大市场中取得佳绩,关键的考验在于整体方案的解决能力。业内人士讲道:'国内企业技术能力并不全面,我们需要能够提供解决整体方案的企业。'

整体方案(EPC总承包)在火电企业的环保改造中已初露峥嵘,部分企业更因此成功上位,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在技术含量更高的石化行业,业主的选择显然更为慎重。中石油与中石化两大集团下辖的研究院实力雄厚,即便需要选择合作者,也多倾向于国外历经检验的同行。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徐显刚便认为,相比火电产业,国内民营企业在FCCU脱硫方面机会并不多。

但在石化企业热电厂的烟气脱硝领域,此前深耕火电市场的企业可以大显身手。作为' 十二五'大气治理的重点,石化企业为自备电厂的烟气脱硝预算了大笔资金。不过,相比火电企业,石化企业的自备电厂改造,未能享有国家对火电脱硝每千瓦时 0.8分钱的补贴,这让企业自身改造动力明显不足。

水治理难题

随着环境部对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修正,现代化的水处理成长为另一个充满蓬勃张力的细分市场。它与公众生活更为密切,也是环保部门最青睐的检测领域。与此同时,石化企业也习惯将其打造成展示环保决心的窗口,他们建造起外形现代的污水处理装置,用回收处理的污水注满鱼塘,种上菖蒲、芦苇或者荷花,甚至通过更为严苛的过滤消毒,将其净化成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大体来说,大型石化企业都在努力适应环保部门愈发严苛的排放标准。当前,国家工业污水排放一类指标规定COD(化学含氧量)为100-120mg/L,但部分省市将其提高至60mg/L。这让水处理成本大大提高,也相应增加了水处理所需要的技术难度。

无论如何,石化行业水处理市场正因大规模改造升级的客观趋势和业主的雄厚支付能力,成为所有环保工程企业竞逐的焦点。

在西方,水处理大多被归纳为高科技行业,这种科技特性在中国也日渐广为人知。当前,众企业通过与高校或研究机构合作,深耕水处理的环保企业佼佼者众。在煤化工水处理领域积累相当经验的万邦达和凭借膜生物反应器独步业界的碧水源,被业界相当看好。但亦有甲方人士指出,前者产业链完善尚需时日,这对其整体解决方案的扩张性有所影响;后者技术上仍处于引进吸收阶段,且水污染处理成本过高,难具有区域复制性。这两家企业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在业界颇具代表性。

规避壁垒

中信建投证券近期报告指出,从火电环保的轨迹来看,各时间段能蕴含的投资机会大致可归纳为:'十一五'脱硫、'十二五'脱硝、'十三五'脱重金属,从而得出在'十二五'期间'火电除尘与脱硫已成熟,投资黄金期已过'的结论。

石化行业因鲜少涉及燃煤,与火电环保轨迹大相径庭。但依据当下石化环保领域所展示出的蓬勃增长态势可以推出:在'十二五'期间,石化环保中脱硫依然是重点 ——如前所述,炼油脱硫是指在生产成品油过程中将硫含量尽可能减少,以适应油品升级的需求,这与热电烟气脱硫是两个概念。此外,热电脱硝和水处理,则与火电环保轨迹有所重叠。

炼化脱硫(包括FCCU脱硫)在技术门槛上造成了相当壁垒。事实上,在大多数炼化企业看来,它并不属于环保革新的范畴,顶多属于大环保的概念,而且目前被埃克森美孚和杜邦贝尔格两大公司垄断,这也决定了国内新型环保企业难以涉足的现实门槛。

国内企业真正大展拳脚的依然是水处理单元,与GE和三菱等相比,虽然在消除废水中含硫和含盐的关键环节仍有差距,也依然足以在这场大变革的机遇中生存下去,并取得技术储备和突破的关键提升。

但壁垒的存在不仅仅是指技术层面。此前,在声势浩大的火电环保产业里就有业内人士不无抱怨地指出,各大电力集团均有自身的研究院和环保工程公司,它们的组合足以使改造项目实现内部消化。当前,三大石油公司内部研发与施工系统更为完善,中小炼化又缺少支付能力,有限的项目竞标将更为激烈。

对整个行业而言,无论是业主还是乙方,真正的考验来自于无所不在的社会压力。自厦门PX项目遭遇市民大散步开始,镇海、大连、彭州等地的石化项目也不断加入这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行列之中。现在,即便不是曝光率最高的PX化工,即便是最普通的炼油项目,也难逃责难的境遇。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