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水厂成本升高 新一轮水价调整期来临

文章来源:中国水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3-08-12
继2009~2010年全国多地普遍进行水价上调之后,新一轮水价调整期再次来临。近日,国内多地启动居民饮用水价格调整方案。

继2009~2010年全国多地普遍进行水价上调之后,新一轮水价调整期再次来临。近日,国内多地启动居民饮用水价格调整方案。其中,计划上调或已经上调的包括上海、广东东莞、湖北武汉、安徽芜湖、贵州遵义等遍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多个城市。而在去年,长沙、重庆、广州、宜昌等城市已经率先完成了水价调整。

价格调整需要公开透明

饮水安全是底线性的民生诉求,对水质的重视客观加剧了水价上涨的压力。分析驱动本轮水价上涨的动力,不难发现,除不断上涨的饮用水生产成本、人力、电力、通胀等压力驱动外,政策层面的驱动因素不可忽视。

2012年7月起,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下简称 “新版 《标准》”)正式启用,饮用水检测指标从旧版标准的35项增加至106项。新版《标准》通过扩充饮用水检测指标严格了饮用水安全标准,而促成指标增加的直接原因,正是水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我国地下水污染正在由点状、条带状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由城市向周边蔓延。

若想改善水质,资金必须保证,比如水厂升级改造就会增加不少成本。而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公共供水企业亏损面为 31%,资产负债率高于50%,整个供水行业经营业绩不好,很多水厂难以承受检测设备和管网改造费用的大笔开支。

水的问题是公共事业,供水系统是民生工程,政府已经加大力度对水质进行改造。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 2020年远景目标》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城镇供水领域投入4100亿元,但并未明确资金的具体出处。分析认为,这4100亿元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融资渠道进行筹措,水价调整也是渠道之一。

政府定价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公众不理解成本问题或者认为成本“虚高”,导致每一次调价都会变成供需双方和政府的三方博弈。这就要求价格改革除了要有合理公平的设计,还必须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进行。

涨价能否促进节约水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推进,我国城市用水量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但全国实际可利用水量已接近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比较大。2012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通过较高的水价收费,能够有效遏制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珂曾对媒体表示,当前城市供水的定价并不合理,“水价不能仅由生产成本来决定,现在还要以节约水源为目的。”他解释这一 “提价说”是源于中国水质不容乐观的现状,包括在很多领域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希望呼吁公众和社会增强节水意识。

根据中国水网的调查数据,中国水价占居民支付比例不到1%,世界银行报告提出的国际通行标准是3~5%,越缺水的地方比例越高。

王文珂认为,中国也应该按照不同地区的缺水程度来定价,给予服务企业适当的回报,促进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水。如有多余可用于平衡流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也可以用来给贫困人群补贴,以使贫困人群的水价支付比例仍然保持在1~2%之间,富裕人群可达3~5%,以体现社会公平。

事实上,水价和电价、油价不同,后两者由国家发改委统一调控,而水价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由于各地水资源条件禀赋差异、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各地的水价应该因地制宜,调整方案难免步调不一。

涨价就能喝到放心水吗?

提高水价,能保证水质吗?水体污染来自多方面,源头污染不说,自来水输送过程中也会造成二次污染,城市供水管道老化、二次供水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都会造成水污染。

尽管新版《标准》严格了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我国目前很难保障106项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在住建部的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系统中,全国40多个地方水质监测中心只有20多个具备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

地方不热衷于提升水质检测手段和水平,原因之一是检测成本高、技术有限,这也是新版《标准》早在2007年便得以确认实施,直到2012年7月1日才真正落地的原因之一。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王占生曾对媒体算了一笔账:“按照新标准,一个水样做完 106项指标的检测成本在两万元左右。”

专家表示,水质改善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事情,需要政府、供水行业、公众合力。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控力量,保证资金能够真正用到水质提升上;加大对造成水污染企业整改力度,做到“谁污染谁治理、谁失职追究谁”,从根本上杜绝污染;另一方面,倡导并厉行节水,加大宣传,培养节水意识。供水行业则需要在技术和规章制度上面下功夫,规范供水市场标准,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对于公众而言,随着经济发展,人力、物力成本提高,水价上涨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涨水价的同时,水必须用得安心。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