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在外界的猜测与质疑中,期待8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终于有了结果。即使数据如此严重,依然没获得人们信服。公众的质疑可能是出于习惯性不信任,但是专家“数据可能还有点低估”的论断则应出自专业判断。无论如何,从“国家秘密”到直面污染状况,都是一种进步。
其实对是否“低估”的问题,没必要揪着不放。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部分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严重,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局面,之前出现的重金属超标和镉大米事件,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已有“最严大气治理”在前,现在如何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同样需要鲜明的态度和“最严措施”。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食品安全不仅是民生工程,还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就难以得到保障。随着调查结果的出台,接下来还需要有关部门对如何治理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正面回应。
目前,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及对污染治理不力都在加剧污染。
土壤治理需要一场止血行动,才能避免伤口的进一步恶化。除了厘清治什么之外,更要搞清怎么治。在这场土壤治理的战争中,态度和手段的刚性度是关键。唯有通过扎实的治理,让土壤污染的状况得到扭转,人们不再生活在恐惧中,官方数据和公众需要才能对接,“低估”与否才不会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焦虑。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