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型肥料的“四惑”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4-05-29
当前,新型肥料正成为化肥行业发力的焦点,因为它契合了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需要。

当前,新型肥料正成为化肥行业发力的焦点,因为它契合了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也适应了产业升级的需要。

不过,业内专家也认为,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浅尝辄止,满足于炒作新概念、制造新噱头。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肥料创新的路途还很遥远,空间还非常巨大。

不久前,中国化工报记者就新型肥料研发推广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采访了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委员会主任沈兵。

缓控释肥一“控”就灵?

在新型肥料家族中,缓控释肥无疑是最重要的品种之一。从2000年起,中国缓控释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1年,我国已成为缓控释肥生产消费第一大国,当年产量达到70万吨,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是60万吨和15万吨。

对农民而言,任何新型肥料,最终必须以增产效果说话,缓控释肥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到,国内有农业专家曾做过总样本数为93个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接近一半的样本为平产,增产的样本比例不超过40%,此外还有14%的样本为减产。这个调查数据可能与我们常见的企业宣传,在感受上差距明显。

缓控释肥为何不能做到一“控”就灵?沈兵认为,缓控释肥并非包打天下,它同样受到应用区域、作物、季节、施用方法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在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上,缓控释肥的效果差异较大,肥效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由施用技术决定。

与此同时,在缓控释肥制造环节,还存在诸多亟待克服的短板。比如,对于有机包膜缓控释肥而言,作为包膜的有机材料价格昂贵,还会带来二次污染;硫包衣缓控释肥会加剧土壤酸化程度,可能不适于南方酸性土壤和菜园,在水田中还会带来硫化氢毒害;而采用无机包裹的缓控释肥,最大的难题是控制效果难以保证。此外,无论是硫包衣还是无机包裹类缓控释肥,都对氮养分含量有局限,不利于配制高浓度的掺混肥。

在缓控释肥料的技术革新中,沈兵特别强调,要重视天然廉价缓控释材料的研究开发,如草酸酰胺、改性腐植酸、聚合谷氨酸、发酵海藻酸等,这些材料都具有良好的改性增效作用。

稳定性肥料真的“稳定”?

稳定性肥料其实也是缓释肥的一种,只不过,它采取的是化学抑制的途径,减缓氮素的挥发流失。稳定性肥料一般采用两种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

国内研究发现,添加脲酶抑制剂的肥料,其利用率均在30%以上,比不加脲酶抑制剂的尿素氮利用率提高了5.2%左右。而添加硝化抑制剂之后,氮肥能在更长时间内以铵态氮的形式保持在土壤中,铵态氮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因而流失的比率大大降低。

但是,稳定性肥料在增产效果上并非一定“稳定”。据沈兵介绍,由于土壤环境多变,脲酶抑制剂在田间试验中未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国外学者在综合了相关数据后得出结论:在那些作物产量潜力大、土壤氮的水平低、土壤和环境条件都对氨挥发有利的地区,施用含脲酶抑制剂的肥料将有最大收益。

同样的,硝化抑制剂也存在类似情况。土壤肥力水平不同、作物种类各异、硝化抑制剂品种多样和土壤本身等因素,都会带来硝化抑制剂类肥料增产效果不稳定。

更重要的是,稳定性肥料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2013年1月25日,享誉全球的新西兰牛奶被曝含有有毒物质双氰胺。后来经调查得知,新西兰一些牧场喷洒含有双氰胺的化肥来培育牧草,导致牛奶被污染。事实上,双氰胺就是稳定性肥料中的抑制剂种类之一。

可见,在稳定性肥料开发中,研制更具适应性的品种,寻找更安全的抑制剂,这些都理应成为技术攻关的焦点所在。

水溶肥藏着哪些秘密?

从去年起,水溶肥市场大热,成为肥料行业的一道景观。水溶肥契合了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也适应了肥料升级换代的大趋势,正在迎来发展的拐点。但在一片狂热之下,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在这个新兴领域,我们究竟拥有多少原创性的核心技术?

沈兵直言不讳地指出,盲目模仿和工艺落后是这个产业的突出软肋。大部分企业是根据进口肥的配方进行模仿,极少考虑当地作物养分需求;大部分企业工艺落后,产品简单混配,易潮解或板结,染色不均,杂质高,水溶性差,严重制约了水溶肥料的销售。

而且,在被扭曲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一些企业不是在技术革新上动脑筋,而是走起了旁门左道。诸如为了迎合和误导农民,大量使用激素类物质,这样用了后,前期效果明显,但后劲不足;在原料选择上,依据不是养分配伍情况,却根据价格选择原材料种类,导致有效养分浓度低,总养分浓度上不去;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玩起了造假把戏,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添加激素后冒充水溶肥,或者以硫酸镁、硫酸锌等低价肥料替代一部分高价生产原料来牟取高额利润。

有机肥一定“有机”?

增施有机肥,被认为是消解化肥环境风险、减少肥料资源消耗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发达国家,有机肥用量要占到肥料总消费量的近一半。与之相比,中国有机肥使用量异乎寻常的少。但在农业上,使用有机肥并非是做简单的加法,因为有机肥不完全“有机”。

据沈兵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曾在2009年分析了全国118个商品有机肥样品,并比照中国标准和欧盟标准测定了重金属超标情况。结果发现,按照中国标准,镉超标为3.39%,铬超标为4.42%,砷超标为13.56%;按照欧盟标准,砷超标最严重,超标率为33.90%,铜、锌、镉、铬超标率分别为22.03%、18.64%、11.02%、8.47%。

在专业化养殖场,使用畜禽粪便制取的有机肥则存在较为突出的激素问题。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专家分析了55个规模化养殖场的肥料样品,在32个猪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含量分别为9.09mg/kg、5.22mg/kg、3.57mg/kg;23个鸡粪样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含量分别为5.97mg/kg、0.63mg/kg、0.39mg/kg。

此外,畜禽粪便制得的有机肥还存有病虫害和土壤酸化问题。沈兵指出,大部分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有机肥发酵之后呈酸性,会加重土壤酸化;从畜禽粪肥中,我们还能检出芽孢杆菌属、大肠杆菌及十多个属的真菌与一些寄生虫等。

而对于工业废弃物做成的有机肥,盐分过高同样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在有些产品中,钠离子含量高达4%以上。

如何让有机肥更安全、更绿色、更“有机”,是对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的一次考验。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