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频发,煤惹了多少祸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6-01-08
这个冬天,京津冀地区雾霾袭扰频仍,应急警报多次拉响,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心肺之患”。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外,人为的污染排放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煤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冬天,京津冀地区雾霾袭扰频仍,应急警报多次拉响,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心肺之患”。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外,人为的污染排放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煤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燃煤会带来排放,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呼吸之痛”迫在眉睫,煤炭又不得不用,“燃煤之痛”如何解?

燃煤对雾霾“贡献”几何?

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污……对于雾霾的成因,特别是各类污染源的具体“贡献率”,仍然莫衷一是。即便“排名不分先后”,燃煤也是不可小觑的重要诱因之一。

“实时监测发现,重污染条件下,燃煤污染的累积非常快,特别是采取机动车限行、工业停产限产等应急措施后,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百分比显著减少,但燃煤的贡献百分比却大幅增长,成为雾霾的主要来源。”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

环保部分析,重污染期间,化石燃料或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一次颗粒物增加明显,原煤散烧对近地面污染贡献最高,低矮面源污染对PM2.5浓度贡献最大。

从观测数据看,与燃煤排放直接相关的有机物、硫酸盐、黑炭等物质,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也证明了煤炭污染,特别是城乡接合部与广大农村地区的原煤散烧,是导致近期华北地区大范围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记者了解到,除北京、天津外,华北地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此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直言,河北治霾的症结正是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费占比高达80%,污染严重。

在河北农村,每年耗煤量约4000万吨,一些农户使用高硫、高挥发的劣质煤,导致冬季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

重霾发生后,环保部连续派出督查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督查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不容乐观。督查发现,华北地区散煤污染治理工作问题依然突出,北京市在售散煤煤质超标率为22.2%,天津市超标率为26.7%,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4市平均超标率达37.5%。

“少用煤”是大势所趋

我国能源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从这组数据可见一斑:2014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出现15年来首次下降,但总量仍近40亿吨;《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全球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30%,而当年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却高达66%。

“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还停留在将近100年前世界能源结构的水平上。这种差距的确令人忧心忡忡,但也意味着空间和机遇。”社科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说,“APEC蓝”或“阅兵蓝”的常态化可以通过努力实现,关键在于决心和措施。

我国已经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达到20%左右。同时,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也释放出“控煤”的信号: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推进重点地区煤炭减量替代。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原则上从2016年起3年内暂停新建煤矿项目审批。

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绝非朝夕之功。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超过90%,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明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既有经济性的考量,也有保障能源安全的需求。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短期难堪大任,发展壮大和清洁替代尚需时日。

曾经深受雾霾困扰的英国,能源结构调整也延续了数十年。“英国用20年的时间使石油替代了20%的煤炭、用天然气替代了30%以上的煤炭,最终使煤炭占能源结构的比例从90%下降到了30%。”黄晓勇说,结构变化的背后是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的深刻变革。

“用好煤”是现实之举

“这两年入冬,村委会都会集中联系供煤商挨家挨户送煤,居民凭证优惠购买优质煤,政府有补贴。”北京市朝阳区咸宁侯村居民任兴告诉记者。

没错,就是在北京,也有居民需要烧煤取暖。既然现阶段煤炭仍然不得不用,那么,如何“用好煤”自然成为关键。

一方面,“用好煤”是指要用“好”的煤。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商品煤的质量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近日表示,要严格限制高硫、高灰劣质煤生产使用。对尚未开发的高硫、高灰煤,要暂停煤矿项目核准,已投产的要减少产量,立足就近销售,不得长距离运输。

另一方面,“用好煤”是强调“好好用煤”,真正做到清洁高效。

“我国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7亿吨的散烧煤,散烧煤关系供暖、供热,关系民生,其最佳的替代就是电能。”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专家左前明说,发达国家将80%以上的煤炭转换为电力,而我国只有50%,要进一步提高电能的消费比例和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比例。

专家认为,实施电能替代、集中供热,能有效防止劣质煤散用,解决污染排放监管和控制的难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余春平介绍,我国目前燃煤发电除尘、脱硫和脱硝效率分别达到99.9%、95%和80%以上,污染控制水平远超其他煤炭消费行业,若进一步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可以达到甚至低于燃气发电的排放限值。

煤改电、集中供热等工作正在推进,但由于成本和交通等条件限制,一些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不得不使用散煤,想办法让百姓用上优质煤就成为重中之重。

目前,一些地方正大力推广洁净型煤,与传统散煤相比,燃烧后产生的硫化物、氮氧化物、粉尘都可大幅减少。河北计划到2017年全省各市县主城区及周边农村居民用煤和农用煤全部实现洁净型煤配送,农村燃煤清洁利用和替代90%以上。

但型煤的推广并不容易。记者算了一笔账:在河北,洁净型煤每吨售价800多元,而较便宜的普通散煤才300多元。政府对型煤补贴则看财力状况,有多有少,少的300多元,部分居民自担费用仍高于散煤使用成本,这还不算需要重新购置燃煤炉具的成本。此外,不少居民对于型煤这一新事物接受度较低,认为其“贵又不好烧”。

左前明认为,有效推广洁净型煤的应用,一方面,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补贴机制,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同样重要。

相关评论

从煤耗门槛看未来趋势

12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0.03元。显然,此举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外,另一大功效就是对自备电厂企业进行引导。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综合改革大幕已经拉开。而相关企业应当对密集出台的改革政策做出全面解读与把握,由此做出符合市场预期的判断和经营行为。

就在12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要求2020年前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使所有现役机组平均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新建机组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时,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机组要求坚决淘汰关停;并且在时间要求上,东部和中部地区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达标。

化工生产特点决定了用电大户地位,其中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中,电在成本构成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因此,氯碱、电石、黄磷、化肥等大型企业,以往一般都在建厂同时配套自备电厂,旨在解决供电紧张和降低用电成本。然而,如今国内电力供应出现了严重过剩,同时大气污染防治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作为重点排放行业,燃煤机组与经济、民生、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为此,拥有自备电厂的企业,是申请机组增容升级改造,抑或是果断予以淘汰,笔者认为,应当先认清以下三点市场趋势。

首先,限煤大势不可逆转。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雾霾频发,而大量燃煤排放就是制造雾霾的元凶。因此,减少燃煤总量消耗生产企业责无旁贷,而自备电厂企业则首当其冲。统计数据显示,囿于建设周期较长、机组规模偏小,以及专业管理水平局限等,自备机组电煤单耗一般350~400克/千瓦时,大大高于专业发电企业,加之减排力度也大大不及专业电企。如此低效率和高排放显然是政策调控重点。

其次,市场尊崇公平竞争。在高能耗产品竞争中,拥有自备电厂的生产企业明显具有供电成本优势,这对没有自备机组企业无疑有失公平。当前,国内自供电与网供电价格每千瓦时平均相差0.2元,这对于单耗动辄数千千瓦时的高耗能产品来说,竞争优势不言自明。当前国家正在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优惠电价、税费在内的一些传统调控手段陆续取消。这也要求自备电厂企业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抉择。

再次,技术进步势不可挡。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备电厂容易导致保护落后。比如,隔膜碱单位产品电耗要比离子膜碱高400千瓦时以上,而就是凭借自供电的价格优势维持了隔膜碱的生存。须知,在国内3000余万吨烧碱总产能中,隔膜碱比重还有10%,其存在无疑阻碍了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降低了行业整体效率。

自备发电机组要生存,升级达标成为唯一选择。但实际上,企业投资扩容或技改也并非上策,因为此举需花费巨资,加剧企业财务负担,并由此产生高额折旧费最终分摊到产品成本之中,从另一端削弱了产品竞争力。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