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否决内蒙古自治区“引绰济辽”工程的消息在内蒙古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化工报记者7月8日采访有关专家了解到,这一决定有可能使当地规划的“水煤组合”推进煤化工发展战略搁浅,一批煤化工项目可能因水资源短缺而下马。
内蒙古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强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如果“引绰济辽”工程不能实施,其受水范围内通辽市、兴安盟所在地7个旗(县)区,以及通辽经济开发区、乌兰浩特工业开发区等10个工业园区规划的众多煤化工项目可能受到影响。尤其对该区域内正在筹建的300万吨尿素、40万吨聚氯乙烯、60万吨电石、5600万吨褐煤低温热解及产业链延伸加工、200万吨清洁煤、40亿立方米煤制气、40万吨煤气化—乙二醇及下游等项目冲击最大。
据介绍,“十三五”内蒙古确定了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生产柔性化原则,以水煤组合条件较好地区为重点,加快蒙东地区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褐煤深加工等升级示范项目建设,到2020年,内蒙古现代煤化工转化煤炭能力达到2亿吨左右。为此,计划在蒙东缺水地区实施“引绰济辽工程”,从嫩江支流绰尔河调引适当水量,最大年调水量按不超过6亿立方米控制,向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沿线城市和工业园区供水,为该地区发展化工等产业提供水资源保障。
尽管早在2012年水利部就批复了“引绰济辽”工程规划,2016年4月工程取水许可也获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批复,但此次环保部就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引绰济辽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请示》未予批准。主要原因有:目前受水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流域内河道断流和水环境问题已经十分突出;工程实施将造成水源下游河段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水源水库淹没面积大,对重点保护植物影响较大。
“水资源短缺历来是内蒙古煤化工发展的瓶颈问题,蒙东地区应当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布局、评估煤化工项目实施对生态影响范围和程度。”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学院副院长李继林教授分析认为,应当适度压缩工程调水规模,优化调度运行方案,保障用水流域生态用水需求和生态安全。
鉴于此,李强与李继林等业界专家建议,缺水地区煤化工更要秉承量水而行的发展原则。一方面,已经开始筹建和在建项目需要通过技术装备手段,采用高效冷却、污水深度处理回收、冷凝水回收、无水工艺技术、中水矿井水回用等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节水新技术,减少用水规模;另一方面依托区域内国家示范项目,推动跨行政区水煤资源优化配置,开展工农业水权转换来改善用水结构。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