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天然气过剩难题

作者:赵 玥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017-03-02
政府放权、多环节降价、开拓市场,让天然气不再是 “富贵气”。   长期以来的“气荒”就已经悄然转变为“荒气”。这是我国天然气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局。

政府放权、多环节降价、开拓市场,让天然气不再是 “富贵气”。

长期以来的“气荒”就已经悄然转变为“荒气”。这是我国天然气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局。

近几个月来,围绕天然气改革的政策密集出台,核心指向天然气价格改革。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不久前公开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天然气仍将面临供大于求困局。而通过大力实施一系列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开拓消费市场后,预计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可达到3500亿立方米左右。

政府放权

“随着化肥用气价格放开,由市场主导价格的气量已占到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0%以上。这也表示着国家对天然气价格管制日益放松。”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说。

长期以来,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模式基本由政府主导,政府模拟市场调整价格,引导资源配置。这一模式正在打破。

最近的一个事例便是中石油向各天然气用户下发通知,2016年11月20日起,上调非居民用天然气结算价格。其中,华北地区上调15%,其他地区基本上调10%。中石油管道销售公司也下发了《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结算价格的通知》,称鉴于山东地区、东北地区冬季需求旺盛、资源紧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市场形势及销售特点,从11月20日,非居民用天然气(不含化肥用气)按客户现行门站价(山东省为省界价格)上浮10%执行。

与此同时,内蒙古、陕西、宁夏等LNG工厂陆续接到气源价格上调10%的通知。

“这次调价是中石油历史上第一次主动上浮天然气门站价。”中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高级经济师徐博表示,过去发改委规定天然气门站最高限价,企业只能下调不能上浮。2015年改成基准价后,企业就有权自主上浮价格了。这意味着气价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不过,此次中石油并未将发改委允许的价格上浮范围用足。

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在中石油的主导下,天然气价格实行了上调和下调,看似实现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但总体上仍由上游单位主导,下游用户参与度较少,尚未达到供需双方完全的市场化。

这意味着政府还应进一步放权,才能真正完成市场化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天然气体制改革试点即将落地 。2016年11月14日,发改委决定在福建省开展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这是天然气第一个市场化改革试点城市。12月,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将通过推进试点、示范先行,有序支持重庆、江苏、上海、河北等省市开展天然气体制改革试点。

目前,福建省已启动天然气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西气东输供福建省天然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刘毅军表示,将福建等地作为价格改革试点,更多的是从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考虑,并希望将试点取得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借鉴推广。

多环节降价

截至2016年11月,“三桶油”已按照国家能源局要求,公开油气管网基础设施相关信息。这被市场认为是深入天然气管输改革的有利信号,也将推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认为,天然气改革的第一步是信息通畅,让行业的参与者和社会投资者知情。

实际上,通过2016年发改委出台一系列天然气改革政策,能够看出国家推动天然气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能看出政府对于信息通畅的重视。

王震认为,天然气全产业链确实需要改革,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环节太多。“环节多必然增加成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亚天然气出厂价大约0.5元~0.6元/立方米,但是到了上海、浙江终端用户那里,气价已经达到3.4元~4元/立方米,从门站到用户中间要经过五个环节,雁过拔毛是很常见的。当然,这些加价都是有道理的。所以说,必须要全产业链改革。”

在他看来,门站价格还是有降价空间:“西气东输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我们当时要给付别人更多的溢价。”

刘毅军则把降价空间主要锁定在输气这一方面。他指出,目前管道部分除了环节多,价格也太高。“我们讲管道大幅度价格降低主要是在输气环节,无论是达产的干线还是区域的管网。”不过,他不赞成大幅降低城市燃气的价格,甚至认为某些地方还需涨价。因为过去很多是用煤气,转到天然气以后管道需要更新。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郭焦锋在第四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透露,我国下一步将改变天然气的计量计价方式,不再以天然气体积或者质量作为计算价格的标准,而是使用天然气的热值来计量计价,用千焦作为单位。如这一改革实施,无疑对天然气价改带来更深的变化。

提振需求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到2020年我国约有400亿~7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过剩。因此,我国下一步重点开拓新的天然气消费市场。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天然气最大的困难是如何提振需求,而需求的本质还是价格。

“其实上游希望尽快努力为优质的大客户提供直供,直供可以降价。居民用气量小,工商业用气量大,从市场规律来说,居民就应该承受高气价,工业用户是大用户应该相应低价。但是,现在中国因为体制的原因,必须要用工业来补贴居民用户。这就是为什么下游公司选燃气项目时,首先看这个城市的居民用气比例的原因。如果居民用气比例过高,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做这个项目。”刘毅军说。

在此情况下,提振需求难度极大。

刘毅军把天然气称为“富贵气”。在他看来,由于我国的新常态还未形成稳定的预期,导致社会主体不敢去投资,不敢去开拓市场。“在没有稳定的预期,因为财力支持不够,当然要求用气价格更便宜,因此扩大市场不容易。”

他也指出,现阶段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日益成为我国油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家出台的多项行业政策都专门强调发挥交易中心作用,驱动更多的贸易主体和天然气量进入交易平台。

2016年11月26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事实上,自2015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屡创新高,2016年天然气交易量据初步估计突破300亿立方米(双边)。

刘毅军表示,稳定的用气量可以采用长期协议合同,而调峰用气可以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比如用户有富余气量,可以拿到交易中心进行交易。这样操作市场各方更容易接受,也能提升市场活跃度,显示一部分天然气价格,也能扩大市场。

徐博认为,交易中心势必为国内天然气的市场和价格机制带来广阔空间。不过他也提醒,市场化必然带来天然气价格的频繁波动。目前中心主要是挂牌、竞价等现货交易,要处理好风险对冲的问题,否则可能影响整个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