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企投资大型炼化项目,曹湘洪这样说!

作者:王伟 文章来源:能源经济杂志 发布时间:2016-09-18
炼油石化行业发展的峰值即将来临。柴油需求或在2017年后持续负增长,汽油需求或在2025年后持续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的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是去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炼油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曹湘洪指 出:炼油石化行业发展的峰值即将来临。柴油需求或在2017年后持续负增长,汽油需求或在2025年后持续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的一项十分 艰难的工作是去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炼油能力。建议“十三五”前期不安排新建炼油项目,符合需求的大炼油项目2018年开始启动,到2020年及以后再逐步 形成生产能力。三大油公司对新增炼油能力十分谨慎,把重点放在已有炼油厂的提质升级。但一些民营企业依然认为发展大炼油配套大石化是获取高额利润的好项 目,在当地政府的鼓动、银行的推动下,已经开始盲目行动。切勿重蹈“政府鼓动,银行推动,我就激动,激动以后就行动,行动的结果我破产了”的覆辙。

石化行业:不要冲动要理性

《能源评论》:本轮国际油价创纪录的逾2年下跌,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叠加,对石化行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曹湘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每一个国家的能源及重化工业产品的消费都会先后经历消费强度(单位GDP消费量)、人均消费和消费总量三个高峰。 

石化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石化产品消费增速趋缓,炼油石化工业也将步入新的阶段,就市场消费趋势看,行业发展的峰值即将来临。

有关研究预测认为,2027年我国石油消费将达到6.8亿~7.0亿吨/年左右的峰值,2027年前年均消费增速2.3%。石化产品方面,预计到2020年消费增速在5%左右,2020年以后会进一步降低到4%以下。

《能源评论》: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油品类型都将在2027年达到峰值? 

曹湘洪:每种油品的情况不尽相同。

柴油消费方面,受商用车保有量达到饱和以及替代影响,预计柴油将在2017年前后达到1.75亿吨左右的峰值,未来增长空间取决于柴油轿车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空气质量状况,经济性比汽油车好的柴油轿车很难得到发展。 

汽油消费方面,2030年之前我国乘用车保有量虽然还会增长,但由于燃油经济性的提高、行驶里程的缩短、电动和氢能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替代燃料影响,汽油消费增速会逐渐放缓。预计汽油需求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1.7亿吨左右的峰值。 

煤油消费方面,2030年前煤油将保持增长。综合考虑铁路、水运等货运需求,预测2020年的煤油消费量为3600万~3700万吨,2030年为5700万~5800万吨,煤油2030年前不会出现峰值。

《能源评论》:我国炼油及石化工业大而不强、生产能力过剩,装置利用效率不高问题表现突出。目前石化行业总体过剩情况如何? 

曹湘洪: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已经达到7.74亿吨,炼厂的平均开工只有68.5%,比国际水平低14.8%,产能过剩已经高达2亿吨。

根据石化联合会按目前的建设规划统计,“十三五”末我国炼油能力可能达到9.6亿吨,实际只需要7.2亿吨左右。

《能源评论》:在过剩的大前提下,具体情况是否不尽相同?未来能否得以缓解? 

曹湘洪:从未来看,预测2020年我国原油消费6.12亿吨左右,利用率按85%计算,需要的炼油能力为7.2亿吨左右,无需新增炼油能力,同时淘汰合计3600万吨/年的小炼油,仍可满足需求。

不能冲动激动就行动

《能源评论》:“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产能退出的目标为10%~15%。您认为这一数字对于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和意义? 

曹湘洪:我国现有炼油能力中有一部分技术落后的小炼油,2013年年底200万吨/年以下的小炼油厂115家,总能力近4000万吨/年,平均规模仅39万吨/年。落后的产能当然得淘汰,“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行业的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是去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炼油能力。

要努力做到“十三五”前期不安排新建炼油项目,对符合需求的大炼油项目2018年开始启动,到2020年及以后逐步形成生产能力。

《能源评论》: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试图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这部分盲目投资的冲动目前主要来自哪里? 

曹湘洪:目前社会上发展炼油石化项目的冲动依然存在,三大油公司对新增炼油能力十分谨慎,把重点放在已有炼油厂的提质升级。但一些民营企业依然认为发展大炼油配套大石化是获取高额利润的好项目,在当地政府的鼓动、银行的推动下,已经开始盲目行动。

《能源评论》:对于想进入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您有何建议?

 曹湘洪:现在有一些民营企业,觉得炼油石化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发展的冲动,需要提醒的是,民营企业要冷静分析未来前景,理性规划发展路径,不能盲目建设,否则,明天的炼油石化工业,就会成为今天的钢铁行业,实际上有的石化产品能力过剩的严重情况已和钢铁行业一样。

有家从事塑料加工的大型民营企业,曾经在国内甚至亚洲都有影响力,由于国内同类加工能力迅速扩张,能力过剩,恶性竞争,企业严重亏损,加上负债过重,最后无法偿还大量贷款,企业维持不下去,只能把资产拍卖变现,黯然退出这个行业。

用这个企业老板的话讲就是,“政府鼓动,银行推动,我就激动,激动以后就行动,行动的结果我破产了。”因此,民营企业应改变过去油品及石化产品短缺时形成的惯性思维,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更加理性,切忌盲目,尽早布局产业转型升级。

《能源评论》:这是否也是由于最近放开了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他们就开始冲动了?

 曹湘洪:目前已有多家地炼企业获得了原油进口权,还有更多的地炼企业和民营炼化企业在全力争取进口权资质。但这些企业要明白,放开进口权,决不意味着就可以大搞炼油,毕竟,市场不需要那么多炼油能力,一个地方搞了上亿吨炼油能力,产品市场在哪里?油品卖给谁去?

《能源评论》:从制度和政府层面,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投资冲动与产能过剩?

 曹湘洪:这就需要理性规划,合理布局大型炼油项目的建设。考虑物流成本和能耗,要充分发挥已形成固定资产(包括炼厂和原油管线,成品油管线等资产)的作用。

从区域来看,要把不能满足周边地区需求的内陆炼油厂的适时扩能改造放在优先位置。没有炼油能力又缺少成品油供应的内陆省市,按管输路径最短原则安排沿海地区适时扩大炼油能力,其中老厂扩能放在优先位置。 

对地方政府而言,在国务院下放炼油项目审批权后,要慎用审批权,切忌不考虑本省供需关系的实际,滥用权力进一步制造过剩炼油能力,国家要建立滥用炼油能力审批权的责任追究制度。

政府部门要遵循市场规律,不鼓动发展超出本地需求的大炼油石化项目,商业银行要强化资金风险意识,不推动发展超出实际需求的炼油石化项目,企业要在深入进行国内外市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后,理性规划炼油石化项目。

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能源评论》:除成品油外,乙烯、芳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下,却面临被妖魔化的挑战,您如何看待石化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

 曹湘洪: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炼油石化行业污染物排放十分关注,已经出台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一些地方已规定,炼油石化企业的燃煤、石油焦锅炉的NOx、SO2及烟尘排放要求达到天然气锅炉的排放标准。炼油石化企业坚持源头治理与末端处理结合,优化流程优化工艺,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节能环保安全技术改造,可以打造成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企业,与周边民众和谐共处。

此外,油品清洁化的标准也不断提高。2017年1月1日全国汽柴油将执行与欧Ⅴ标准相当的国Ⅴ标准。目前,国Ⅵ汽柴油标准正在制定中,2019年将在全国实施。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油品标准最严的国家之一。

《能源评论》:闵恩泽院士曾提出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您认为,石化行业如何才能实现低碳路径下的可持续发展? 

曹湘洪:炼油石化工业必须走绿色低碳道路。炼油石化装备由高能耗材料科学合理堆积而成,能力过剩是能源资源的最大浪费。绿色低碳发展,首先就是理性发展,不制造大量的过剩生产能力,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这是当前最重要的措施。

 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石化行业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努力实现原料的生物质替代,重视发展燃料乙醇、生物航煤、生物燃气、生物化学品和生物材料;

二是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低碳化,包括积极采用绿色工艺和先进的三废处理技术减少生产过程的SO2、NOx、VOC、COD和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同时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三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环境友好水平,为社会提供的汽煤柴油产品要全面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四是积极开展废催化剂、废合成材料、废润滑油等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变废物为资源;五是在CCUS(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取得技术与经济的突破后,及时实施CO2捕集储存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能源评论》:原料多元化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国家主管部门在酝酿《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您认为,在发展生物基替代燃料应制定什么样的目标?

 曹湘洪:发展生物基能源,应首先要以消除陈化粮和被砷、镉、汞等污染的其他问题粮食为目的。合理扩大第一代粮食法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根据有关统计数据,问题粮食可以生产燃料乙醇约500万吨/年,同时要积极开发农林废弃物做原料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为了迅速提升我国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可在自主开发的同时安排引进国外技术与装置建设第二代燃料乙醇装置,争取到2025年我国燃料乙醇总能力能够支持全国使用E10汽油。 

还要依托现有炼油装置,采用国内技术,以餐饮废油和棉籽油为原料建设1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生物航煤装置,争取在2020年前实现国内热线航班的飞机使用生物航煤,到2025年,生物航煤的使用量占航煤总消费量的5%以上。

 城市垃圾 中含有大量可降解物质,要加强技术开发 ,争取2020年前形成支持建设利用城市垃圾生产生物甲烷的大型装置的成套技术与装备。2020年后在全国大力推广城市有机垃圾生产生物甲烷技术,2025年生产生物甲烷成为处理城镇有机垃圾的主要技术措施。

《能源评论》:煤炭行业的转型瞄准了从燃料到原料的方向。也有人认为,煤化工对我国实施石油替代攻略、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您如何看待这一转型的意义?

 曹湘洪:煤炭转型压力很大可以理解,但要考虑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和发展后可能带来的世界石油消费下降,石油资源充足,对煤制油和煤化工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还要综合考虑煤化工的成本和碳排放比较高、耗水以及环境影响问题。比如,煤基运输燃料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汽柴油排放量的2.59~2.89倍,同时,煤基运输燃料水耗高,生产过程也必然产生三废排放,会对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 对石油化工产品或是阶段性过剩 ,或是永久过剩,或是结构性过剩的情况要深入分析。 总之要科学慎重规划煤制油、煤制乙烯、丙烯、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要坚持有环境容量、有煤炭和水资源保证、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原则,一定要克服发展的盲目性。一个地区布置多个煤化工项目和产业园的情况必须防止。

《能源评论》:精细化学品和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数量远远小于通用石化产品,但对企业意义重大,您认为应如何谋划高端产品?

 曹湘洪:这些高端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但市场消费量不大,打个比方,通用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米白面,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就是食盐或味精,要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每个企业要选准产品方向,搞好创新开发,持续改进提高,生产高质量的精品。

我认为下面产品可以作为选择的方向:汽车及飞机轻量化大型建筑物损伤修复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建筑物节能用无毒阻燃高分子材料,OLED、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用功能化学品及合成材料,海洋工程及装备、船舶防腐用环境友好新涂料,海水及苦咸水淡化、污水深度处理、工业气体分离、有机排放气回收用膜材料,制造绿色轮胎用新合成橡胶及助剂、耐高温烟气除尘、人身防护、绿色轮胎骨架用特种功能化合成纤维,油气田地层压裂、油气开采用各种高性能助剂,石油化工催化剂与助剂,生产新材料使用的各种功能化学品等。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