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7月,国家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权威部门表示,长江经济带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依托区内11个省市的超100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在五大领域建设长江经济带全域产业链,打造5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
(一)有序建设沿江产业发展轴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支撑,以南京、南通、镇江、扬州、芜湖、安庆、九江、黄石、鄂州、咸宁、岳阳、荆州、宜昌、万州、涪陵、江津、泸州、宜宾等沿江城市为重要节点,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以内需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中上游有序转移,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绿色沿江产业发展轴。
长江经济带下游沿江地区聚焦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建设研发集聚中心和高端制造基地,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游沿江地区加快转型升级,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上游沿江地区突出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业态,高起点、有针对性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集群式、链条式、配套式绿色发展。
(二)合理开发沿海产业发展带
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培育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加快江海联运建设,有序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主动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构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沿海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在深海远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依托长三角沿海地区,积极发展石化、重型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 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盐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海港资源,加 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物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 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
(三)重点打造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
按照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以长江三 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跨区域城市群为主体,黔中、滇中 等区域性城市群为补充,促进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构建五大城市群产业发展圈。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以上海为核心,依托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强化沿海、沿江、沪宁合杭甬(上海、南京、合肥、杭州、宁 波)、沪杭金(上海、杭州、金华)聚合发展,聚焦电子信 息、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发 展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金 融、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具有全球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 业中心。
长江中游城市群
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依托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沿江、沪昆和京广、京九、二广“两横三纵”(沿长江、沪昆 高铁、京广通道、京九通道、二广高速)为轴线,重点发展 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 贸物流、纺织服装、汽车、食品等产业,推动石油化工、钢 铁、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全球影响的现代产业 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
成渝城市群
提升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依托成渝发展主轴、沿江城市带和成德绵乐城市带,重点发展装备制 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提升和扶 持特色资源加工和农林产品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服务 业和科技服务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 产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
黔中城市群
增强贵阳产业配套和要素集聚能力,以贵阳一安顺为核心,以贵阳—遵义,贵阳—都匀、凯里,贵阳—毕节为轴线,重点发展资源深加工、能矿装备、航空、特色轻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推进大数据应用服务基地建设,构建大健康养生产 业体系,打造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特色轻工业基地和 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滇中城市群
提升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功能,以昆明为核心,以曲靖—昆明—楚雄、玉溪—昆明—昭通为轴线,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物流、高原特 色现代农业、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改造升级烟 草、冶金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打造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 堡的核心区、国家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大力培育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强产业协作,整合延伸产业链条,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培育知名自主品牌,依托国家级、省级 开发区,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 大领域培育集聚效应高、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大、具有国 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依托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突破核心通用芯片,探索新型材料产业化应用,提升封装测试产业发展能力。在合肥、重庆发展新型平板显示,提高高世代掩膜板等关键产品的供应水平。依托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四川、贵州,重点发展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壮大大数据服务业态。在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省市和云计算示范城市,加快物联网、 云计算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推进产业发展与民生服务以及能源、环保、安监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
依托上海、四川、江西、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整合优势产业资源,发展航空航天专用装备。
在浙江、安徽、湖南、重庆、湖北、四川、云南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 打印、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制造装备。
在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四川、重庆、湖南, 发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设备、系统、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
在湖南、安徽、四川、贵州发展高铁整车及零部件制造。
在湖南、重庆、浙江、江苏发展城市轨道车辆制造。
在上海、 江苏、浙江、湖南、重庆、安徽、四川,发展大型工程机械 整车及关键核心部件。
汽车产业集群
依托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武汉、 合肥、芜湖、长沙、重庆、成都等地现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提高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推进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依托浙江、安微、湖北、江西、湖南等零部件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提升动力系统、传统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系统、零部件的技术和性能,形成中国品牌汽车核心关键零部件自主供应能力。在上海、 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支持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和信息系统、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快速充电等关键技术研发。
家电产业集群
以江苏、安徽为重点区域,做强家电生产基地,按照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发展方向,完善产业链,加快智能技术、变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应用、关键零部件升级等核心技术突破,重点发展智能 节能环保变频家电、健康厨卫电器、智能坐便器、空气源热泵空调、大容量冰箱和洗衣机等高品质家电产品,推动家电 产品从国内知名品牌向全球品牌转变。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长三角地区为重点,推动形成纺织服装设计、研发和贸易中心,提升高端服装设计创新能力。 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建设现代纺织 生产基地,推动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合理分工。依托云南、贵州等地蚕丝和麻资源、少数民族纺织传统工艺、毗邻东南亚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纺织品。在江苏、浙江加快发展差别化纤维、高技术纤维和生物质纤维技术及产业化。依托 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加强资源集聚和产业 整合,全面推进清洁印染生产,推行节能降耗技术。
按照总体导向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围绕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引导相关产业转移集聚,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各地区承接五大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及优先承接方向如下。
跟帖
查看更多跟帖 已显示全部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