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将至,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7-11-27
配额管理和碳交易仍是组织准备最不充分的领域,各有44%和41%的受访者认为,这两个领域“没有任何准备”或“只有极少的准备”。

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碳价调查》(下称《碳价调查》)显示,近半受访者预计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2020年,甚至更早将所有关键环节建设到位。但也有半数受访者持谨慎态度。

这份调查报告由中国碳论坛(CCF)、ICF国际咨询公司、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及荷兰排放管理局(NEa)共同完成,共收集了近300份来自中国碳市场利益相关方的反馈。

2015年,中国政府宣布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照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要在2017年启动,到2020年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市场。而据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波恩气候大会上透露,全国碳市场已进入审批程序,得到批准就会启动。

进入2017年后,全国碳市场建设速度加快。今年5月,四川、江苏的电力、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已经陆续开展碳排放配额试算工作,并向公众披露了相关配额分配方案草案,其中包含三行业配额基准值及配额计算方法。

《碳价调查》称,“根据分配方案及试算结果,即使仅有电力行业被纳入,中国仍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其配额总量仍将接近欧盟碳市场的两倍,远超全球其他碳市场的体量。”

而按照发改委2016年提出的规划,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个重点排放行业。

自2013年7省碳交易试点相继启动以来,中国碳市场建设已经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1.9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5亿元人民币。

“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为企业提供一个明确的信号,即碳排放量必须减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表示,“所有利益相关方都非常关注碳排放成本,从长远来看,有必要研究合理的碳价形成机制,包括适当的市场调节机制,以积极增强市场参与者的能力。”

但是对于真正参与到碳市场中,企业和政府方面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组织或许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于调查所涉及的多数具有较高准备水平的企业来说,配额管理和碳交易仍是组织准备最不充分的领域,各有44%和41%的受访者认为这两个领域“没有任何准备”或“只有极少的准备”。同时,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在组织战略管理、碳金融等方面,企业仍需要进行大量培训。

“碳交易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具体细节上还有待确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一位碳圈从业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丁丁曾表示,为全国性的市场配备一套较高层次、高质量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对碳市场中的参与者是有益的。

《碳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应有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法律依据。然而截至目前,尚未有相关高层次法律出台。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