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内浮顶储罐的结构组件有哪些?如下:
(1)罐底:浮顶储罐的罐底排板方式与拱顶储罐基本相同,但边缘板不采用条形板。对于10万及以上浮顶储罐的罐底中幅板,采用带垫板的对接焊缝形式。
(2)罐壁:采用对接焊缝,焊缝内表面要打磨光滑,防止划损浮顶密封装置。浮顶储罐上部为敞口,为增加壁板刚度,提高抗风载能力,罐壁顶部需设置抗风圈和加强圈。
(3)内浮顶: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单盘式和双盘式。单盘式浮顶是由环形船舱和圆形单盘顶板所构成。双盘式浮顶是由上盘板、下盘板和环形船舱所组成,均由钢板拼焊而成。
内浮顶储罐作业要求
内浮顶罐作业除满足一般油罐的要求外,还有其特殊性,在作业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期间,浮盘运行不允许超过高液位,也不宜位于低液位, 防止发生卡盘或浮盘下沉事故。(防卡盘措施:防旋装置)
2、浮顶罐的输转流量应与浮盘的允许升降速度相适应,空罐进料时,流速不小于1.5m/s(也就是约10立方/小时,按萃取剂密度0.85计算,约合8.5吨/小时),任何时候不得大于28吨/小时。
3、浮盘在低于1.8m 时,罐的进出油管内流速应限制在1m/s (也就是约7立方/小时,按萃取剂密度0.85计算,约合6吨/小时)以下,保证浮盘升降平稳,防止发生浮盘下沉事故。 浮顶储罐或内浮顶储罐的设计储存低液位宜高出浮顶落底高度0.2m
4、浮盘起浮后12~18h 内不允许人工计量和采样,防止因静电积 聚而引起的火灾爆炸危险。
5、调节浮顶支撑高度时,必须将浮顶自动通气阀的阀杆连同所 有浮顶支柱一起调节,不允许有所遗漏。
内浮顶储罐常见故障
1、储罐收发介质时操作不当,致使浮盘承受外力;
2、储罐进出液管道进行吹扫控制不好,将浮盘吹坏;
3、储罐倾斜;
4、储罐在装介质时同时从管道打入氮气等(且氮气压力较大情况),致使浮盘巨烈波动;
5、储罐上其它设备挂住、顶住浮盘;
6、储罐介质内含硫等过高,将浮盘腐蚀,浮筒泄漏。
以上每一种原因造成的浮盘损坏,浮盘的损坏表现(情况)不一样,其中1、2、种表现为浮盘局部或全部损坏,如浮筒掉落、骨加松动、盖板撕裂、防转钢绳拉断,浮盘不能正常运行。第3、种情况表现为,浮盘运行阻滞,周边胶带损坏,甚至外圈梁损坏,但浮盘不会整体损坏。第4、种情况,会出现浮盘整体松动,浮筒有零星掉落,液体介质翻到浮盘表面。第5、种情况,表现为以某一点为中心将浮盘拉或顶坏,或发散性的砸坏、冲坏。第6、种情况表现为浮盘盖板穿孔、浮筒泄漏、浮盘倾斜,甚至卡盘、沉盘等,出现浮盘整体性、功能性损坏。浮盘的损坏也可能是以上几种原因的综合造成。
内浮顶储罐检查内容
内浮顶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在固定顶上打开透光孔检查内浮顶有无泄漏,每月检查一次。(执行)
2、检查静电导出装置的接头有无松动和脱落,每季度检查一次。(此项需拆透光人孔,会有空气进入罐内,每半年检查一次)
3、检查密封装置有无破损,罐顶和罐壁通气孔有无堵塞,每半年检查一次。(此项改为:将呼吸阀防护网剪开,每半年检查一次呼吸阀)
4、进出料管线阀门应每半年检查一次,操作过程中若发现阀门损坏、渗漏,应及时维修。
5、消防配件每半年检查一次。(已有相应消防设施检查周期)
文章内容来源化工服务联盟等公开信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在很多煤化工厂都会发生露点腐蚀的现象,有腐蚀性介质,有水汽的存在,而且介质的温度已经在露点温度以下,这样长期就会对设备及管道造成露点腐蚀。
2023-12-11 流程工业
增强型环形转化管制氢技术,可以帮助制氢和合成气工厂实现脱碳化—— 一项名为“EARTH®”的新技术被用于热回收重整转化工艺,有助于降低 CO2 排放并生产高效能的氢气。科莱恩催化剂业务单元的的 Stefan Gebert 和德希尼布能源(Technip Energies)的 Stéphane Walspurger共同阐释了他们的新技术。
2023-12-07 Ahlam Rais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