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汇聚创新洞察与前瞻观点的“双擎并进,数智新生”2024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青岛盛大举行。在本次峰会的机器设备制造行业分会上,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首席专家、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指出,数字化浪潮正推动制造业形成新的价值创造体系;同时绿色化成为重要而活跃的经济增长新动能;数字化、低碳化“双转型”将成为锻造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产业首席专家、工信智库联盟副理事长石勇
当前,日益崛起的数字化浪潮正在加速推动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石勇指出,当前的数字化浪潮,正驱动制造业从传统的线性价值链转变为立体的价值链网络,形成基于链主企业、平台企业和用户生态这三类新的价值创造体系,从而实现柔性制造、提质增效与价值共创。
与此同时,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双碳”目标的主攻方向。石勇谈道,围绕新能源的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各国产业力量的竞争焦点,推动装备能源节约、效率提升和终端消费的电气化成为大势所趋。长期来看,“绿色制造”势必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不难看到,制造业欲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对未来的全球竞争,离不开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双转型”。那么,应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制造业的“双转型”?石勇介绍,当前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亟待加强,面对这一挑战,宜以工艺、装备为核心,立足制造本质推进数字化转型。而且,数字化转型需要持续推进,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的初期,尤适合以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方式有序推进,实现“小步快跑”。此外,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趋势的今天,石勇建议加大绿色转型政策支持力度,为中国“绿色制造”扬帆海外竞逐全球市场提供有力依托。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力量,特别是为电子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战略性产业提供各类设备和生产制造工具的OEM厂商,正沿着更加智慧、更加清洁高效的创新路径不辍开拓。石勇表示,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双转型”必将为包括OEM厂商在内的广大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成为企业锻造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于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的宗旨,是赋能所有人对能源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的共同发展。我们称之为 Life Is On。
我们的使命是成为您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伙伴。
我们推动数字化转型,服务于家居、楼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工业市场。我们通过集成世界领先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从终端到云的互联互通产品、控制、软件和服务,贯穿业务全生命周期,实现整合的企业级管理。
我们是一家拥有本土化优势的全球企业,致力于推动开放的技术及合作伙伴生态圈,积极践行有意义、包容和赋能的共同价值观。
文章内容来源施耐德电气,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4年6月6日,“双擎并进,数智新生”2024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青岛举行,在上午的“AI加速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新时代”影响力圆桌论坛上,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指出,AI与应用场景的融合创新,将进一步释放数字化潜能,为推动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强大驱动力。
2024-06-07 施耐德电气
如今,工业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万宝盛华(Manpower Group)的最新报告显示,高达75%的工业企业已经陷入人才短缺困境。与此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供应链挑战,以及对高质量、高生产力和整体效率的迫切追求,工业对数据的可用性及其分析和管理能力提出更高需求。
2024-04-23 施耐德电气
为了回顾2023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2024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今天为大家分享“数字化赋能企业低碳转型”篇。
2024-02-19 流程工业
2024-11-21
2024-11-15
2024-11-18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19
2024-11-14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