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我国油气行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有序推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年来,我国油气行业全面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持续深化改革、矢志创新,科学有序推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践行新理念描绘新蓝图
十年来,我国油气行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油气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开展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2023年国内原油产量2.09亿吨,实现“五连涨”,天然气产量2324亿立方米,较2014年增长79%,油气产量当量超过3.9亿吨,连续七年保持千万吨级快速增长势头,形成新的产量增长高峰期。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广度,2023年原油进口量达5.64亿吨,天然气进口1656亿立方米,分别较2014年增长83%和177%,多元化的油气进口格局更加完善。
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油气需求,推动用能清洁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油气消费量分别为7.56亿吨和3917亿立方米,较2014年提升47%和88%,油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2.9%增长至2023年的27%。实施两轮成品油质量升级,大幅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物质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原油下游产业链持续补强,建成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产业体系。炼油、乙烯、合成树脂产能分别从2014年的6.01亿吨/年、0.17亿吨/年和0.46亿吨/年增至2023年的9.36亿吨/年、0.52亿吨/年和1.15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成品油产量4.44亿吨,出口约4000万吨/年,乙烯自给率从2014年的49%增至75%,通用合成树脂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健全新体制激发新活力
十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得益彰的中国特色油气市场。
全面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市场。实施多批次油气区块矿业权招标,推进探矿权、采矿权两权合一及有序流转,加快构建以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格局。
加强管输环节的政府监管和公平开放。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公司,推动油气管输定价调整和管网设施公平开放,合理制定输配价格,将原有的15个天然气运价率大幅缩减为4个,“全国一张网”加快形成。
实现石油下游的竞争多元化。放开非国营企业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获得原油“双权”的企业由2015年之前的5家变成20多家,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从0增长到2023年的2.43亿吨,有效促进了下游市场的充分竞争,非国有炼油和乙烯产能占比已达到33.8%和35.8%,加油站占比超过50%。
突破新技术开发新资源
十年来,油气行业全力开展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把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实际行动中,成功突破“两深一非”油气开发“禁区”,深海、深层、非常规成为油气增储上产主战场。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跻身国际前列。已实现从浅水到深水、再到超深水的重大跨越,掌握了以深海钻井平台、大型起重铺管船、深水机器人、3000米级深水多功能船等为核心的系列海上油气工程装备。2023年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30亿立方米。
深层-超深层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已高效建成多个陆上深层大油田,年产量1180万吨,使我国成为全球陆上6000米以深超深层油气领域引领者。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两口万米科探井已经突破万米大关,有助于进一步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我国油气战略科技力量,并释放深地资源潜力。
非常规油气开发持续提质增效。以地质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中国陆相“页岩革命”从0到1的突破,2023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实现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规模效益开发,非常规气产量突破960亿立方米。
探索新举措实现新发展
十年来,油气行业积极拥抱新能源产业变革和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奋进绿色低碳发展和数智化升级两大转型新征程。
推动油气与新能源加速融合。积极开发油田区域可再生能源,部署建设“油气风光气储氢”综合能源基地,统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通过多能综合利用、风光储能技术集成,实现100%清洁能源供能,产出中国第一桶“零碳原油”。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每年可节约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
推动油气与新业态加速融合。加快油气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建成多个油气智慧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打造石化化工行业3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个智慧化示范园区,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接近95%。推动战新产业发展,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建设大型绿氢制备项目,加速铺开充电网络建设,建成多座“油气氢电光”综合能源站,展现终端能源多能互补、协同高效新局面。
文章内容来源新华财经等公开信息,流程工业整理编辑,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vogel.com.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4年6月9日,陕西化建承建的福建万景石化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核心设备产品分离塔最后一段成功吊装,标志着该项目最高、最重的设备吊装任务完成,正式吹响了项目冲刺中交目标的号角。
2024-06-20 流程工业
日前,重达1159吨的核心设备急冷水塔顺利运抵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乙烯装置现场,与之前运抵现场的首台大型塔器急冷油塔(重1406吨)横卧一起,刚刚完成组装具备吊装条件的4000吨履带式起重机翘首笑迎“双子星塔”
2024-06-20 烯烃及高端下游
2024年6月15日,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天津新材料生产基地BCE催化剂装置生产出第一釜催化剂,各项指标达到合格产品标准。这是继银催化剂装置分段试车成功后的又一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实现连续稳定运行。
2024-06-20 化工新材料
2024-10-28
2024-11-15
2024-11-06
2024-11-05
2024-11-18
2024-11-14
2024-11-01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