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6日上午,2022年淄博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高青县化工产业园山东隆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108万吨/年PA66项目现场举行。
根据公司的投资公告,项目位于高青化工产业园,总投资73亿元,占地1800余亩,年产108万吨尼龙66。其中一期投资20亿元,年产16万吨尼龙66,购置成盐槽、浓缩槽、反应器、后聚合器等设备;二期建设32万吨/年生产装置及配套措施;三期建设60万吨/年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期为6年,计划从2022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8年6月竣工。本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约248.4亿元,年均利润总额22.51亿元。
隆华新材表示,项目采用连续聚合生产工艺,单线产能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与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战略合作伙伴,使用其生产的己二胺作为原料生产尼龙66,是其重要的下游链条企业。本项目将充分发挥公司在化工新材料领域长期技术积累,在新材料领域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深耕新材料领域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
尼龙66
尼龙66是一种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色热塑性树脂,化学名称为聚己二酰己二胺,简称PA66,是制造化学纤维和工程塑料优良的聚合材料。1939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
尼龙66具有良好的机械、耐磨、耐热、耐油等综合性能,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居五大通用塑料之首。尼龙66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疲劳性、耐油性,机械强度高,成型加工性好。通过与其他工程塑料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尼龙66在耐热性、耐磨性和阻燃性方面更加出色。
尼龙66生产方法
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而成。它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单体合成、尼龙66盐的制备、缩聚三个工序。
一、单体合成
(1)己二酸——目前,己二酸的主要生产工艺集中在环己烷法和环己稀法两种。
两种合成工艺的产业链相似,工艺的原料均为苯、氢气和硝酸,这两种工艺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中间产品的不同,环己烷法的中间产品是环己醇和环己酮(KA油)的混合物,而环己烯法的中间产品是环己醇,但后续的己二酸生产工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其中环己烷法的工艺方法原料较为单一,生产技术成熟,原材料消耗少,且能耗低,是世界上大多数生产己二酸厂家采用的主要工艺方法,一度占到全球产量的90%以上。但随着环己烯法的技术逐渐成熟,其优越性逐渐体现,环己烯法产能占比也逐渐提升。
(2)己二胺——目前,己二胺的生产工艺几乎全部采用己二腈加氢。其他方法还有己内酰胺法,该工艺由日本东丽于1965年实现工业化,主要用于尼龙6工厂回收的己内酰胺次品或废尼龙等废旧原料的再生利用。因此,该工艺一直不具有经济性,业内关注较少。但未来几年随着己内酰胺走向过剩,原料价格下降后,该工艺的经济性会逐步提高。
二、尼龙66盐的制备
由二元酸和二元胺制取尼龙66时,需要严格控制原料配比为等摩尔比,才能得到分子量较高的聚合物,因此,在生产中必须先把己二酸和己二胺混合制成尼龙66盐。尼龙66盐的制备是分别把己二胺的乙醇溶液与己二酸的乙醇溶液在60℃以上的温度下搅拌混合,中和成盐后析出,经过滤、醇洗、干燥,最后配制成63%左右的水溶液,供缩聚使用。
三、缩聚
尼龙66盐的缩聚需在高温下进行,伴随着水的脱除,生成线型高分子量尼龙66。
尼龙66竞争格局
就尼龙66竞争格局而言,目前国内尼龙-66产能产能较低,神马尼龙化工占比近一半。目前包括平煤神马的19万吨、华峰的8万吨、辽阳兴家和江苏华洋分别4万吨、优纤科技2万吨和新力新材1.5万吨(2022年1月新投入产能),加之上海英威达的19万吨。尼龙-66行业具有典型的寡头垄断特点,全球的尼龙-66生产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和神马等大型企业中,因此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原料段。
“流程工业”微信公众号原创编写。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2022年5月5日,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扬农集团瑞泰公司位于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尼龙66新材料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产品。
2022-05-12 本网编辑
2022年4月6日,中化国际宣布,由公司投资9.78亿元建设的年产4万吨尼龙66及2.5万吨中间体己二胺项目已全面完成装置中交,即将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实现稳定生产。
2022-04-08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