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基地鄂尔多斯市政府发布了《鄂尔多斯市“十四五”能源综合发展规划》,投资总额高达1548.47亿元布局的27个氢能项目浮出水面。
鄂尔多斯市巨额投资将带动打造绿氢经济产业集群,深度融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在鄂尔多斯市以绿氢制取、氢燃料电池重卡研制应用“一头一尾”为主要抓手,发展氢气制取、存储、运输、加注、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壮大绿氢经济,打造全国氢能生产应用示范基地。
按照《规划》,首先是着力发展规模化绿氢工程。
鄂尔多斯市正在推进氢能与风电、光伏、储能等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安排风电、光伏+储能制氢建设规模,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提供稳定绿氢来源,开拓可再生能源利用新业态。
按能收尽收、能用尽用原则,充分利用鄂托克经济开发区等地区焦炉煤气、氯碱化工尾气等工业副产氢资源,推进工业副产氢气回收提纯利用,拓展氢源渠道。到2025年,力争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配套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600万千瓦,形成绿氢制取规模40万吨/年,化工副产氢规模不低于2万吨/年。
其次是,加快替换氢燃料电池重卡。
实施新能源重卡替代工程。按照由点及面、由专用向公用、由城市向城际发展思路,优先在矿区煤炭短倒运输环节替换氢燃料电池重卡,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协同氢能矿用重卡应用的综合示范。
在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鄂托克前旗优先布局矿用重卡专用加氢站,逐步拓展至全市范围城市公交、环卫、物流领域,鼓励支持燃料汽车和加氢站一体化建设及运营,实现“车站联动”健康运营,鼓励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布局,探索推动油、电、气、氢一体化能源供应站建设。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90座以上,氢燃料电池重卡运营达到5000辆。
第三是,引进培育延伸氢能产业链
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新能源制氢、氢能产业装备制造引擎企业,布局氢燃料电池重卡主要零部件及整车制造产业,科学布局氢能高精尖项目和创新项目,开展储氢关键材料研发和氢能源综合利用研究。带动制氢成套装备产业链、储运成套装备产业链、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产业链和氢燃料电池整车集成产业链整体推进。
在推动氢能在化工领域的应用方面,将全力构建绿氢制甲醇、合成氨及精细化工等产业链。逐步推进氢能在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煤化工+氢”耦合、电力系统调峰、社区供能、通讯电源等领域试点示范应用。探索集成工业副产气纯化、风电/光伏电解水等氢能制取方式,储罐存氢、管道输氢、氢气液化、槽车运氢、车辆加氢等氢能储输方式,车辆燃料电池驱动、社区燃料电池供能、通讯燃料电池电源等氢能应用方式的“制—储—输—用综合示范产业链延伸”项目。
煤化工大市鄂尔多斯也将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转型。
一方面,推动灰氢替代多元化试点示范,降低传统化工产能能耗排放。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先行发展战略,统筹布局灰氢替代工程示范试点,推动减碳与产业发展并行。
根据当地化工工业园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情况,推动氢能与风电、光伏、化工等一体化发展。打造“液态阳光产业示范基地”,延伸绿色化工产业链,以乌审旗绿氢制甲醇项目为示范,采用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二氧化碳捕集的方式发展绿氢制甲醇项目。
另一方面是以绿氢制甲醇为基点,发展绿氢制氨,绿氢精细化工,进一步延伸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醛、醋酸和二甲醚、尿素等产品生产,壮大化工产业链,打造国内首条绿色甲醇化工、绿色合成氨产业链。
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的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碳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接近12万亿元,。
投资方面,短期为氢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车与加氢站建设将是热点赛道。中长期看来,产业链上游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电解槽等项目以及中游的液氢储运、输氢管道建设项目等有望成为商家追逐的焦点。
重点氢能项目如下所示
其中27个氢能项目总投资1548.47亿元
万亿氢能市场按下加速键
今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这是中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为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氢能产业天花板足够高,从制氢、储运到应用,产业链各环节都有需要技术突破的地方,每个细分领域也都有可能变成大赛道。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
氢能产业链上游的电解水制氢、下游的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均是机构关注的重点。
或显产能过剩隐忧
虽然目前氢能产业在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多方面多还存在问题,但必须承认,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载体和重要的脱碳原材料,在碳中和社会中具有不可或缺性。
虽然同样作为清洁能源载体的电能,已经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电能代替燃油,应用在短续航、低载重的私家车上,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在长距离、高载重的场景下,对货车、轮船、飞机来说,并没有特别好的电气化解决方案,氢能恰可以在这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氢作为工业原料在合成氨、甲醇等方面被使用,承载工业脱碳的作用,并且氢也是长时储能为数不多的选择,氢的多元化应用属性是电不具备的。所以未来肯定是氢与电共存互补,共同帮助实现碳中和转型的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公开披露的燃料电池系统项目66个,涉及45家企业,分布在全国39个城市,筹建、规划、签约、在建、扩产和已投产总产能约27.8万台套。《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从目前全国燃料电池系统的总体产能来看,规划或投产产能是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总体保有量目标的2.78倍,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呈现出过剩态势。
66个燃料电池系统项目状态统计 单位:台套
2016-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7300辆,年度最高产销不足3000辆,相应的对燃料电池系统的需求量也不3000台套,而燃料电池系统已投产产能为12万台套,以此计算产能利用率仅有2.5%。
注: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统计日期截止2021年3月5日
从对全国公开披露的66个项目(包括规划、在建和投产等)来看,燃料电池系统产能已超过27.8万台套,超过当前和2025年市场需求,短期内会出现产能过剩风险。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过剩可能带来无序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造成目前国内燃料电池系统产能急剧扩张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全球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趋势确立,市场吸引力增强;二是五部委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新政催生新的市场需求;三是地方保护。在新政下,各地基本要求燃料电池系统企业当地投资建厂才能获得当地订单和补贴资格;四是企业加快全国布局和战略扩张,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五是社会资本或热钱加快流入燃料电池产业。
为防范燃料电池系统产能过剩,国家应做好顶层设计和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企业则需要稳步审慎实施战略扩张和产能扩充。
本文来源于“流程工业”微信公众号原创编写。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虽然氢燃烧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储能和转换途径,但对于当今的天然气能源转换装置来说,这并不是一种“随时可用”燃料。燃料处理系统、阀门和管道以及燃烧室硬件需要进行更改,以解决污染物排放、可操作性和成本等问题。
2022-06-15 E Small Data
本文阐述了氢产业链中制备、储运、应用等重点环节主要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氢能工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氢工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氢能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2022-06-14 邹才能
本文介绍了绿色电能(可再生能源)是如何制造绿色氢能的——由绿色电能(包括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以及海潮能等)驱动的紧凑型电解系统,以分布式的方式储存绿色电能能源,将之用于各种应用。但仅仅建立一个紧凑型电解槽系统是不够的:如果想要实现分布式制氢,传统的电化学制氢的方法则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与可再生电能(绿电)进行适当的集成和连接。能源转换是任何一个工厂规划皆不可规避的问题。
2022-05-30 Katrin Ehrenleitner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