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氢示范项目模式分析
目前,国内外已建成众多绿氢示范项目,大体上可分为3类,分别是配用电侧/微网侧电氢耦合项目、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制氢与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氢能灵活调节项目。
1.1配用电侧/微网侧电氢耦合项目
配用电侧/微网侧电氢耦合项目的关键特征是:利用氢电耦合技术开展制氢、储氢、用氢全流程示范。此类项目的电-氢耦合模式基本一致,氢能流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储氢罐→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燃料电池发电用氢;电能流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氢燃料电池发电→电化学储能→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电解水制氢用电+电动汽车快充用电,示意图如图1所示。不同项目中设备配备的容量参数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不同项目各具特色,宁波慈溪氢电耦合直流微网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电-氢-热-车耦合的±10 kV直流互联系统,同时充分利用燃料电池发电产生的热能供热;杭州亚运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建成柔性直流配电网络,并与格力电器合作,进一步研究直流充电、空调变频等典型近用户侧技术应用;丽水缙云水光氢生物质零碳能源示范项目通过电网供电制氢,氢气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包括利用绿氢“提纯”沼气制取生物天然气。
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制氢与综合利用项目的关键特征是:规模化制氢与多元化利用。此类项目基本分布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主要由风电/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氢气利用三大系统单元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
甘肃“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是国内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光伏电解水制取的氢气与汽化后的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甲醇,可作为低碳运输燃料;中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项目生产的绿氢将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开创绿氢炼化新发展路径;宝丰能源一体化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项目所产氢气,供给加氢站,以及化工系统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等上百种高端化工产品,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制高端化工新材料。
目前已开展的绿氢示范项目中,或是侧重于制氢、储氢、用氢关键技术的全流程示范,或是侧重于氢气规模化制取与利用,尚未充分发挥氢能可作为灵活性资源、长周期储能和新能源外送新载体的优势。
未来,制氢厂商与电网企业应积极合作,通过实际运行验证电-氢耦合对追踪新能源出力、长周期系统调节的价值与作用,推进绿氢示范项目规划与落地,实现“双赢”。
绿氢示范项目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新能源发电设备利用率高”与“氢能规模化生产设备利用率高”之间的矛盾。即便在风光资源禀赋较好的西北地区,光伏利用小时数基本不超过2500h,风电利用小时数不超过3000h。
从电网企业的角度来看,大电网起到了为制氢设备调峰并提供备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波动性新能源“反向调峰”,将加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压力。
因此,双方应围绕电制氢设备作为高度可调节负荷参与电网调峰、调频服务开展合作,并推进相关电-氢耦合模式落地应用与推广。
远期来看,绿氢项目应包含自建光伏/风电电站、电制氢设施、储氢罐等3个关键组成部分,视设备成本高低以及利用小时情况决定是否配备电化学储能以及氢燃料电池(或燃氢汽轮机机组),同时具备辅助服务提供商和电力用户两种角色,并将电力价格作为绿氢项目中各设备启停的指导信号。
当电力市场足够成熟时,价格信号将真实地反映电力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供需关系,引导绿氢项目在辅助服务提供商、电力用户两种角色定位之间实时转换,以响应市场价格波动,赚取收益的同时提升电网调节能力。
电制氢设备采用自建光伏/风电电站+电网+电化学储能联合供电模式,最大程度地降低电耗成本。当电网电价低于自建光伏/风电电站的度电成本时,此时电网中电能供给过剩,电制氢设备采用电网供电,自建光伏/风电机组所发电力存储于电化学储能中;当电网电价高于自建光伏/风电电站的度电成本时,电制氢设备采用自建光伏/风电电站供电,若自建光伏/风电机组所发电力不足时,由电化学储能机组补足缺口。
电制氢设备制取的氢气或就地利用、或存储于储罐中。当辅助服务市场中调频、调峰服务价格高于一定水平时,项目将由电力用户转变为辅助服务提供商。此外,当现货市场的电价较高时,此时电能缺口较大,电力供需关系紧张,电制氢设备关停,利用储罐中的氢气供给燃氢机组或氢燃料电池,向大电网“反送”电能。
同时,项目自建风电、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全额上网,以赚取收益。总体来看,绿氢项目未来的盈利空间与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相关示范项目的模式种类较为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氢能可以实现灵活调节与长周期存储的优势,电-氢协同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因此,制氢厂商亟需与电网企业通力合作,针对近期重点布局的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通过实际运行验证电制氢作为可调节负荷追踪新能源出力和支撑大电网灵活运行的可行性;
1.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缺乏针对电、氢两种能源系统协同利用的科学规划与协调统筹,相关政策体系与标准体系仍不健全。电力、氢能产业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考虑不同能源系统之间的耦合互动。
例如:在进行电力系统规划时,仅考虑了电源、电网之间的匹配情况,未考虑电-氢协同背景下,大量可再生能源制备成氢气后,终端氢气的消费与利用问题。而目前输氢管道、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发展薄弱,储运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阻碍了绿氢项目的规模化推广。
3.绿氢相关核心技术、设备系统等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设备所用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例如:国内质子交换膜电解水技术所用贵金属催化剂用量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导致成本高昂;氢液化系统核心设备仍然依赖进口;燃料电池的综合效率、电堆功率和耐久性,以及燃料电池车的加氢速度、续航里程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目前制约绿氢项目规模化推广的瓶颈问题,提出“五位一体”重点举措体系,如图4所示。
1.加强协同规划与顶层设计
文章基于对国内外现有绿氢示范项目的分析研究,明确了配用电侧/微网侧电氢耦合项目、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制氢与综合利用项目以及氢能灵活调节项目3类典型模式与特征,并研判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1.配用电侧/微网侧电氢耦合项目的关键特征为利用氢电耦合技术开展制氢、储氢、用氢全流程示范;
2.制氢厂商与电网企业应在近期重点布局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通过实际运行验证电制氢作为可调节负荷追踪新能源出力和支撑大电网灵活运行的可行性;
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开展电-氢协同相关的政策模拟仿真工作,以期明确我国绿氢产业发展路径,并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文章内容来源第一要素、中国化工信息周刊等公开信息,责任编辑:胡静,审核人:李峥
版权声明∶转载流程工业网内容,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process.jgvogel.cn,电话:16601379371(同微信)
目前“绿氢”成本远远高于化石燃料制氢,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化生产降低“绿氢”成本是全球所有氢能企业共同努力方向。通过分析碱性电解槽( AWE)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两种主流电解技术的制氢成本结构,探索“绿氢”平价之路的方向和距离终点的距离。
2023-05-22 氢云链
绿氨带来全球能源发展新格局——绿氨由于其生产零碳肥料和燃料等诸多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绿氨也是一种优良的储能介质和氢气的载体,目前已经有许多专门生产绿氨的大型项目。
2023-04-10 Ahlam Rais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低碳、热值高、来源多样、储运灵活的绿色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清洁、高效、可持续,拥有上述特征的氢能被视作未来脱碳世界的重要能源载体。
2023-03-22 本网编辑
2024-10-24
2024-10-23
2024-10-28
2024-11-15
2024-10-24
2024-10-23
2024-11-05
工业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也是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为了回顾 2023 年工业企业在节能降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了解当下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流程工业》编辑部在 2024 年第一期特别策划了“工业碳中和”专题,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企业分享观点和产业实践,为广大的流程工业企业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启迪和借鉴。
作者:本刊编辑部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