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大荒”湿地

文章来源:谷腾环保网 发布时间:2011-02-24

水稻秸秆排排林立,漫无边际;蟹塘虾池星罗棋布,亮若明镜;芦苇植被株株挺拔,苍茫浩瀚。10月20日,“2010中国沿海湿地万里行”采访团进入辽宁双台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

已是深秋,四处是芦苇荡,星火可以燎原,保护区内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所到之处,沉静、纯净,只是点缀其间的数千台采油磕头机和数不清的水泥电线杆,使这块处女地显得危机四伏、难再安分。

她是不是亚洲最大的芦苇湿地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是中国乃至世界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自然湿地之一,是近300种鸟类尤其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的栖息家园,强势的人类或有意或无意,随时可能威胁到她的生命。

芦苇秆可作造纸和人造丝、人造棉原料,也供编织席、帘等用;芦茎、芦根更是中医治疗温病的要药,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古代十四种药物书籍上都有记载。盘锦大米“如珠似玉,晶莹饱满,胶稠度高、糊化度低,米饭色泽油润、清香浓郁、筋道滑腻”,与盘锦稻蟹蜚声在外。这些无疑都成为人类对其实施侵掠的诱因。

在这片100多万亩的湿地中,分布于辽河三角洲地带的“红海滩”尤为壮观。斜阳照射下,已过最佳观赏期的翅碱蓬草洋洋洒洒铺满河滩,残红如血。据资料考证,翅碱蓬草是可适盐碱性土壤的唯一草被植物。它的红色与季节性有关,也与土壤中所含的盐分有关,如果含盐度合适,即使刚长出的嫩草也会呈现红色。透过高倍望眼镜,“红海滩”上闲庭信步的丹顶鹤(俗称天鹅)清晰可见。“目前全世界仅存1000多只”,同行的专家冯永锋说。

天色渐暗,一行人匆忙赶赴一处水塘沼泽地。远远看见一片“黑云”从水塘中飞起渐行渐远,据附近的向导介绍,超过10万只野鸭半个月前迁徙于此。在为天色已暗感到遗憾的同时,大家也为贸然闯入鸟儿的领地进行惊扰懊悔不已。辽河、双台子河、大凌河等河流的冲击沉淀和海水退潮沉积,共同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她几乎承受不了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过分侵扰。

由于降雨量减少、上游对河水截流、滩涂大堤增高等因素的影响,滩涂的盐度超过翅碱蓬的耐盐极限,导致翅碱蓬大面积死亡。1997年,“红海滩”出现小面积退化;2000年,“红海滩”彻底消失。后经过相关科研人员近5年的努力,“红海滩”才逐渐得到恢复。

保护区内居民的毁苇恳田等生产活动也曾伤害过湿地,受到湿地保护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制止。

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局局长王立峰说,1988年国务院划定的这片保护区,对湿地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时将包括油田职工和当地居民在内的近8万人一并划在保护区范围内,也为协调生产生活和湿地保护的关系带来了理难度。

此外,他认为现行的《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办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相关规定,保护区内核心区、缓冲区,任何人不得进入,现在很多人在里边生产生活,该怎么,规定没有明确。”王立峰说。

“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内究竟可以承受多少居民的合理生存,也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他说,将里边的居民全部迁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是能在现有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原住民对自己的土地感情深厚,将他们外迁,再次进入的外来客带来的破坏性可能更强,内蒙古的草原遭遇就是前车之鉴。”冯永锋对此表示赞成。

王立峰认为,今后经济发展等需要,很难遏制当地居民动用湿地的冲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补偿当地群众因保护湿地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前25年政府相关部门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湿地保护工作,其中含相关人员工资。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作为我国国家级重点保护湿地属与“北大荒”相对应的“南大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湿地采风活动由国家林业局、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共同举办,意在通过相关报道唤起整个社会对湿地保护面临问题的更多关注。采访团于10月21日离开辽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奔赴营口港等地采访。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