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机制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水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3-11-14
化解过剩产能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

化解过剩产能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银行业在这场攻坚战中如何作为?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近日在银行业化解产能过剩暨践行绿色信贷会议上对此做了解答。他强调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将推动化解产能过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转型发展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

“这次化解过剩产能与以往最大不同,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尚福林说,关键是要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推动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发展。

尚福林说,化解过剩产能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银行业要通过自身转型升级,推动过剩产能早消化、技术工艺早升级,尽快实现包袱早卸掉、风险早化解、问题早解决,实现“优胜劣汰”下的双赢。

据银监会统计,银行业已通过实施绿色信贷取得了一些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4.9万亿元,所贷款项目预计年节约标准煤3亿吨,节水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7亿吨、二氧化硫1013万吨、化学需氧量464万吨、氮氧化物256万吨、氨氮42万吨。

六大措施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尚福林强调,银行业必须坚持推进化解过剩产能与防范化解自身风险相结合,坚持严控信贷增量与优化信贷存量相结合,坚持市场手段与政策引导相结合。

尚福林具体阐述了六大政策措施推进化解过剩产能:

——践行绿色信贷标准,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属于技术改造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项目的合理信贷需求,在商业可持续和手续齐备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支持扩大有效需求,助推消化一批产能。当前,我国还有不少地区仍处在城市化初期和工业化起步阶段,有些领域产能从数字上看过剩,但实际上这种过剩是相对的,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市场尚未发育成熟、需求还没得到开发造成的。对这部分过剩产能,要区别对待,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去逐步消化。

——支持企业“走出去”,助推转移一批产能。从优化全球产能布局、提高全球产能利用效率、增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角度,通过积极发展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贸易融资、国际保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带动国内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和服务等出口,有序向境外转移一批产能。支持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业领域内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当地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且审批手续齐全的过剩产能,有序向境外转移。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助推整合一批产能。有些产能过剩是由于布局不合理造成,有的是由于技术落后造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兼并重组,推动技术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一批产业链完整、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加大退出保全力度,助推淘汰一批产能。有些落后产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对这些落后产能,要积极主动参与关停处置,坚决压缩退出存量贷款,科学制定债权保全措施,依法保护金融债权。

——实施好差别化监管政策。建立健全监管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强化政策传导和落实。建立完善产能过剩行业信贷统计监测制度,不断提高风险预警水平。进一步研究加强差别化资本和拨备约束。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对违反规定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提供授信的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问责。

化解产能过剩 践行绿色信贷

“银行业决不能等待观望、回避矛盾、把问题往后拖,更不能因为短期内可能产生不良贷款而阻碍产能严重过剩调整大局、延误推动化解时机。” 尚福林说,要摸清所涉及严重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实际情况,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量身定做具体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动态跟踪监测。

尚福林强调,要切实建立化解产能过剩、践行绿色信贷的工作机制。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措施。完善风险识别和统计监测制度,开展动态压力测试,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进一步加强风险动态评估,根据实际适当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司法机关沟通联系,严厉打击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名义逃废债务行为。

0
-1
收藏
/
正在提交,请稍候…